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2015-12-13宋小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反应时间病死率

宋小艳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中医院护理部,453800)

·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宋小艳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中医院护理部,4538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4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由家属送至我院给予急救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我院急诊出诊并给予院前急救护理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预后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中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是由于急性、持续性的缺氧与缺血而造成的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持续剧烈的疼痛,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够完全缓解。该病常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之上,往往在过度劳累、工作紧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诱发[1],且容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与高血脂等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休克、心率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因此做到临床早期的快速、有效的急救治疗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与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14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4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3]。其中,有冠心病史83例、高血压病史41例、糖尿病史15例、其他5例。按照患者在入院前是否采取了急救护理分成两组。观察组7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43~78岁,平均(53.7±6.2)岁。对照组72例,男44例、女28例;年龄42~76岁,平均(53.2±5.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入院急救治疗,对照组患者由家属送至我院,入院前未接受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前接受我院急诊科的急救护理。观察组的急救护理内容主要如下。①院前预见性指导自救和助救:急救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刻带好急救物品出发,途中要主动给患者家属打电话,一方面了解患者实时病情变化制定急救方案,另一方面要指导家属进行简单的自救,禁止家属在慌乱中乱动患者,让患者平卧,如家中有硝酸甘油立即帮助患者舌下含服[4]。②现场急救: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最先进行的是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进行有效吸氧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然后要立刻进行心电图检查,准确判断患者病变的位置、程度和性质,为医生下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5]。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在上肢近心端穿刺建立静脉通道,确保静脉通畅。转运患者要快速、安全,合理搬运确保急救车行驶平稳、快速。

1.3观察指标 记录与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时间,并比较分析并发症发生以及死亡情况。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与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的生命来说院前急救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中出现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能够大大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院前急救护理应该在医疗体系中普及应用。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多数患者发病时都在家中或户外,发病后只能进行自救或助救。由于心肌梗塞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如果救助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预后,因此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成为控制病情发展,有效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6]。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院前准备、现场急救护理和转送中救治监护三个部分。要求急救人员在非常快的速度下完成对病人的评估、对病情做出判断、实施初步救治措施和急救车安全转运[7]。急救人员正确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抢救方案也提供了第一手信息和最直观的依据,有效增加了医院治疗效果,同时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也能保证患者心境平和,积极配合治疗,减少痛苦,因此对于抢救患者

[1] 马宏,赵峰,杨玲,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3):334-335.

[2] 江建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大家健康,2013,7(5):177.

[3] 郑小炯.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3861.

[4] 王东梅,刘春萍.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7):280.

[5] 刘先厚.2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1,9(1):66.

[6] 高友山,钱学贤.影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延迟时间的因素[J].中国循环杂志,2011,16(4):272-274.

[7] 林欣庚,陈怡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措施的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2):330-331.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与病死率的比较

R54

A

1672-7185(2015)22-0037-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5.22.015

2015-08-06)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反应时间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除有机物除磷系统中好氧反应时间参数优化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与心肌梗塞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