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研形式 发展教师能力

2015-12-01吴亚香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12008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教研专家

吴亚香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12008)

创新教研形式 发展教师能力

吴亚香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12008)

一、任务分解,激发教师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看课活动中,大家通常是坐下来看课,或者拿份教案、课前听教师介绍后开始看课,看课后听专家点评,记录听课笔记。教师们主观地认为:反正有专家点评,没有我多少事。所以,在听课时,不会仔细听上课教师讲的每一句话,不会在乎学生学习行为的每一个变化,只是大概地听听、看看,甚至可能互相聊天、玩手机等,活动中认真听的少、专注看的少、思考的少、与专家互动的少,几乎处于被动观望状态,在此笔者称之为心理上的观望依赖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所在市的常规做法是:在看课前,要求在全面看课的基础上,将点评的任务先期分组(见下表),分解至每个听课的学校或个人。分到同一任务的教师坐在一起看课,课后由教研员随机抽取该组的成员交流发言。这样每个教师都有事要做,有内容可交流,每个组、每位教师在重点交流自己的内容时必须兼顾全课,这样不仅上课教师的教学思想、设计思路能完整清晰地呈现在每位看课者面前,而且看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反思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任务式的观摩方式,打消了听课教师的观望、依赖心理,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动发展。同时,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学校再进行同课异构、互相观摩,则能使全体教师对课标的理解能力、对课的教学设计能力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及时点评,增强课堂教学点评效果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来提高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各地常见的传统做法之一,一般会在整个比赛结束后,来个总结式的分析点评。笔者认为这种点评容易错过上课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渴求期,也失去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期。因为比赛结果出来后,成绩好的教师沉浸在喜悦中,对专家提出的优点能认同,对专家提出的不足及修改意见,会不以为然或根本听不进去。而成绩不理想的教师,此时一般都处于懊恼自责中,或多或少地还会认为裁判存在不公正等问题,再精彩的点评、再精彩的对策建议他也无心聆听,这样就达不到以赛代培的比赛初衷,同时还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市比赛时每天6~7节课,在每节课结束后,立即安排一位评课专家,利用课间时间与上课教师及时进行个别的、面对面的交流,交流时一般先听取教师自己对本课的评价,然后及时指出其成功与不足之处,此时选手迫切地想听听专家对自已真实的评价,我们将它称之为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渴求期,此时的交流可谓热锅炒豆子—易熟。这样的交流方式,使得很多教师都有重新上课的愿望,同时,参赛的选手来自各个区域、各个学校,他们也会将专家的点评与意见带回去,继续研究,最终带动各校乃至各区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改变,扩大影响。

三、团队磨课,增长教师发展内驱力

组织教师参加上一级的教学竞赛是常见的活动之一,通常首先要认真研课。传统的做法是教师个人先备课,教研部门或学校会请本市区的骨干教师过来指导1至2次,称之为“磨课”。磨课结束后,很少有骨干同行会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跟踪研究。同时,有不少专家认为教学竞赛是个人的事,集体磨课不能体现教师个人的素质。笔者以为,组织教学比赛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给某个人的展示,其宗旨是通过比赛能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进步,达到以赛促培、以赛促练的目的。为此,根据一人参赛大家共同提高的宗旨,常用的做法是:每次比赛活动,都要求县市区组织区级选拔赛,选拔出选手之后,在参加市级比赛过程中,组织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对参赛教师全方位打磨,针对比赛的具体内容,制订打磨计划,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个人特长、演讲、课堂教学等方面强化训练。为了给选手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在给选手指导前,教研部门要求全体参与打磨的教师必须要先认真备课,查阅大量资料,观看大量视频,根据选手的课题,从教材选择、教法学法设计、教学组织措施、教辅手段运用、运动负荷安排、体能练习设计、场地器材安排等逐一考虑。在现场观摩选手课后与选手交流,认真听取选手自己的意见,重新商定课的整体设计思路,然后参与磨课的骨干教师回校后进行实践教学、反思,下一次再磨课时,则进行选手与骨干教师间的同课异构。经过反复的磨砺,参赛教师和参与打磨的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而且每次不同的比赛,都安排不同的教师参加打磨团队。选手经过市级选拔参加省及全国比赛,参与磨课的教师全程陪同参加,全面提升了参与者的能力。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教研专家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致谢审稿专家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请叫我专家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