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片区研修平台 促教师专业发展—小学体育片区研修有效性探索

2015-12-01钱勇徐锋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例研修片区

钱勇徐锋

(1.浙江省温州市教师教育院,325000;2.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325014)

搭片区研修平台 促教师专业发展—小学体育片区研修有效性探索

钱勇1徐锋2

(1.浙江省温州市教师教育院,325000;2.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325014)

课程改革中的困惑需要通过研修活动来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经验需要通过研修活动来交流分享。基于小学体育学科特点,其校本研修质低、区级研修量少,根本不能满足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创设丰富的研修内容和方式,使研修贴近学校和教师教学实际,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笔者通过小学体育片区研修的多年实践,提炼出“三策略”和“五步骤”的片区研修形式,以促进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以“三个”策略为保障,确保片区研修的有效实施

(一)策略一:创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环境

1.完善片区建设,勾勒发展蓝图。根据区域特点和均衡发展,设立四个片区,片区组长负责片区研修的策划和实施,研训员负责专业引领。同时根据“区星级教研组评价标准和评估办法”,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片区研修活动,在远景上勾勒出有效研修发展的蓝图。

2.改善活动场地,设立研修时间。活动场地采取“固定”为主,“流动”为辅的形式,“固定”的场地为组长所在校,“流动”的场地为实践所在校。此外,把星期二下午定为“研修日”,以缓解工学矛盾。“固定+流动”研修场地和“研修日”的确立为片区研修正常、有效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

3.调查梳理问题,满足自我需求。将片区教师专业需求状况和教学疑难问题调研作为寻找问题、提高片区研修效果的切入口。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让参加活动的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写五个以上的需要研究的疑难问题,共梳理出教师素养类、特殊学生类、教学能力类、业余训练类等41个小问题。

4.创造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发展。有效研修活动需要针对性强、指向性准的任务作介质,教师才会主动思考,才会促进相互的深度交流,达到高效研修的终极目标。因而设计每学年的十个研修作业,如:读一本专著、订一册书刊、做一个课件、作一次发言、写一份总结等等,以促进自主发展。

(二)策略二: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制度

1.实行“研训员参与”制度。研训员的专业理论优势和一线教师对课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优势在片区研修活动中互相融合、共同提高,增强了片区研修活力。研训员参与专业引领成为研修活动充满生命活力的助推剂,对片区研修的有效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建立“片片互动”制度。统一“研修日”结合统筹安排四个片区研修活动,相近的片区可以“片片”联合研修,其它片区利用研修网互动研修。通过片片互动交流,共享优质研修资源。

3.落实“读书交流”制度。教师要想自我发展,就必须要读书。片区研修组确立“读好书”、“好书推荐”、“多读书”等活动主题,努力使读书成为教师自觉行动,提高教师理论内涵,丰富教师精神涵养。如阅读指定的教育类和专业类书籍,定期交流读书体会。

4.推行“师徒结对”制度。师徒结对是一种有效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骨干示范辐射功能,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本土化引领资源,片区研修大组内优秀教师分别与年轻教师结对,对年轻教师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等方面进行指导。

(三)策略三: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形式

片区研修以创建有利于激发教师持续学习与实践的研修形式为立足点,并对成功做法与典型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为创设良好的研修文化推陈出新。主要片区研修形式有:如连环跟进式。即对某一问题进行跟踪观察、分析、比较,以达到解决教学问题为止。研修流程:发现问题、确立主题,自主备课、互评互议;课堂实践、首度跟进;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再次实践、二度跟进;课堂展示、三次跟进,反思提升、解决问题。又如同课异构式等形式,片区研修形式共有三条并进的研修思路深度融合,第一是研训员的“专业引领”,即调查分析、确定主题、指导策划、指导实施、研究改进、指导提炼;第二是作课教师的“任务驱动”,即“演课”:思路演说、“备课”:教学设计、“上课”:课堂实践、“说课”:课后反思、“磨课”:多次跟进、“成课”:形成精品;其三是听课教师的“参与共建”,即“议课”:参与研讨、“想课”:听前预想、“观课”:观察思考、“评课”:评析交流、“研课”:网络研讨、“学课”:共享共进。

二、以“五步”流程为框架,构建片区研修的有效范式

(一)步骤一:调查研讨,确立主题

没有针对问题的研修活动是没有实效的研修活动。要把“真实的、典型的、能解决的教学问题”作为片区研修的实践基点。片区研修形成了从实践调查研讨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确定问题的机制,并将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保证研修内容具有针对性,适应性,满足教师参与片区研修的需要。主要研修主题有研判学情、教材解读、细化学习目标、预设安全措施、讲解和思维培养等等。

(二)步骤二:理论学习,深化主题

缺乏理论的支撑,研修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行动研究,缺乏对某个问题的持续关注,导致研修徒有其形。不少教师真正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索性的教育行动时,对理论的需求就凸现了。这时候学习理论就以教师内在发展的需要为动力,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加强,活学活用,立竿见影。这种学习不是记住教学论上的正确的结论,而是形成内化了的教师个人的教学理论。为此,结合每次片区研修活动主题,推荐书籍、文章、网站、博客供教师自主学习,以求深化研修主题。

(三)步骤三:集体异构,量化评分

“集体异构”就是每位教师根据主题和内容独立备课,之后全体教师对教案匿名量化评分,让教师以“参赛者”和“评委”的双重身份去解读教学设计。量化评分的目的除了确定教学实践的教案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评委”这么一个特殊的角色拓宽教师们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使教师在相互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提升反思能力和改进能力。最后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异构”的教案进行专题研讨。

(四)步骤四:研究课例,专题研讨

预设需要教学实践研究检验。教学研究必须聚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片区研修活动的主阵地,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因此片区研修活动必须通过以课例为载体落实研究主题。课例研究必须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展现,暴露真实问题。接着开展专题研讨,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改正策略。一次研讨解决不了,就进行二次跟进,甚至连环跟进。通过课例专题研究,落实和深化研修主题。

(五)步骤五:总结提升,形成课例

通过专题的研究,参与教师会及时对自己的行为改进过程进行总结,对自己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有效行为改进策略进行归纳,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会有所创新。优秀课例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总结提升中更加完善、最终形成。形成课例过程是构课例:确定课题、集体异构;推课例:量化评分、推荐预设;展课例:同课异构、展示研究;研课例:研讨分析、反思教学;炼课例:理论学习、提炼跟进;成课例:整理完善、形成精品。

[1]柯孔标.校本研修实践模式研究[M].宁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马伟中.教育叙事: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J].学校管理,2005.5

[4]姚仁环.探寻基于课例的有效校本研修[J].人民教育.2006.8

[5]陆秋,徐斌艳.体育教师行动研究的不足[J].中国学校体育.2007.

钱勇,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名师,温州市中小学体育师训员。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先后主持5项省级课题研究,在全国、省市区获奖和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参与编著《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研究》《让教师培训专业起来》等书4本。

猜你喜欢

课例研修片区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全国第十九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征稿通知
大咖视角: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片区是广州东部的不二中心
创新又贴心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