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问题串联体育课堂教学

2015-12-01王虹霞何远辉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传接球体育设计

王虹霞何远辉

(1.嘉兴教育学院,314000;2.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314051)

巧用问题串联体育课堂教学

王虹霞1何远辉2

(1.嘉兴教育学院,314000;2.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314051)

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最需要做的是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已有的实践经验,创设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情境,设问诱导,层层点拨,引出主题。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用问题串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与教学,但课堂效率却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主要原因源于忽略了问题串设计的方式。一般来说,根据问题的逻辑关系,问题串可以分为递进式、蔓延式、迁移式等类型。那么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提问内容、提问目的决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可以采取递进式问题串的方法;对于某些具有相似特点的内容,可以采取迁移式问题串的形式,借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并且明白两者之间的类同点或不同点,达到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对于没有固定答案的采用蔓延式的问题串,培养学生的判断与决策能力。笔者结合多年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就体育课堂教学中问题串联技术设计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想法,旨在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和体育知识技能,现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递进式问题串,环环相扣

所谓递进是指呈现的事物按一定顺序推进,由浅入深。在此,笔者将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依据知识的内在结构,按照一定次序分出层次,并步步加深的方式称之为递进式问题串。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探究与思考”的问题设计可以作为任务来驱动学生内需,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探究。在课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综合逻辑推理能力,使其理性思维的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案例: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教学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课堂中,对于初学者,经常会出现接球时捧球、抱球,传球时砸球、不到位等技术性错误动作。在一次观摩课上看到某位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先练后教、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展开。他紧紧抓住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错误现象,第一时间抛出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串,如:一人抛球,如何接住球?二人传接球时如何不掉球?二人传接球时如何快速传接?集体传接球时如何迅速传接和移动?整堂课教师在散点的队形中完成教学,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根据学生的独立练习——二人练习——三角传球练习——传接跑结合练习,让学生明确了传接球的动作要求,掌握程度自然也不言而喻。

分析:该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语言引导。从备课角度来说,备教法是核心。教师的语言属于教法的范畴内,设置有效、合理、有梯度的教学问题串不仅是解决课堂问题,保证教学高质高量的前提保证,还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求知欲望。

二、蔓延式问题串,融会贯通

蔓延就是向四周扩展延伸,笔者将“教师以某个教学中心点切入,向不同的范围发散,从而探求到不同的答案,并获得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法”这一方式,称为蔓延式问题串。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蔓延式问题串教学时,可根据学情,适当地设置些延伸、拓展教材的问题串,尤其是要让学生围绕主教材知识点对问题串进行延伸。实际证明这种方式不仅能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视角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拓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观念。

案例:“听数抱团”游戏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培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其分析、判断及反应能力的一种传统游戏。然而在一次区级公开课中,有位教师将篮球理论知识巧妙融入其中,游戏中当教师喊出某个数字时,学生立即与临近的同伴按所喊数字抱成一团,与此同时,教师结合所报数字提出了相应的问题。例如:喊数为“三”时,教师问道:“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在篮球运动中有哪些与三这个数字有关的知识?”“三分球”“三步上篮”、“三秒违例”,学生们立刻争先恐后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并展开分析讲解。而后教师又抛出“五”这个数字来展开讨论。“五次犯规罚下”、“上场五个人”、“篮球场上的线是五厘米宽”等等一系列篮球理论知识在师生的提问和互动中得到了渗透。

分析:该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蔓延式问题串,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参与度。它的介入既对新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巩固,还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学以致用的精髓,这样的设计也让学生们全方位的领悟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引导其积极思考,整个过程充满了学生们的理性思维。

三、迁移式问题串,触类旁通

笔者将“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在设计系列问题时有意识地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知识并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这一方式,称为迁移式问题串。丰富多样的运动技术之间,必然存在着“共同因素”。并且,有的技术动作是相同的,或者大部分技术环节是一致的。学完一部分教材后,学生可以在问题串的引导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概括整合。通过问题串总结归纳的方法从实际问题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参与,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案例:在教学投掷垒球后,针对学生学习羽毛球打高远球的动作,教师可以设置几个横向比较的问题,如:投掷垒球和打高远球在姿势上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在投掷或者击球的过程中有哪个关键的动作?击打完球后的动作如何?从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找到横向的联系,从而用已学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自我调整,掌握击打高远球的动作。又如在上跪跳起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复习立定跳远。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出“两个技术的摆臂——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想想看还有什么项目两者之间也存在共同因素?”再如:支撑跳跃教学中,学生的助跑和起跳都是教学的难点,现实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伴随着距离的加大,学生的助跑会越来越快,而快到器械的时候则是在倒小步,踏跳也无力,甚至错误踏跳的现象。这时教师如果抛出“支撑跳跃助跑和跳远的助跑一样吗?”“是越快越好还是节奏重要?”“支撑跳跃的踏跳和跳高的起跳有区别吗”等等。

分析: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学生产出高质量的学习思维方式。该案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那些动作结构中有互补性的、可替代性的项目组织在一起,达到不同内容之间的替换与互补,如立定跳远和跪跳起、足球掷界外球和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等。与此同时教师设计一些迁移式问题串并运用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的境界。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串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它既触及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广度,又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有效设计出各种类型的教学问题,适时、适当、适量地提出,值得一线体育教师去深思熟虑。它不仅需要教师能够把握每个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具备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内化教材的能力,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现状,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问题串的最大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的主体建构和学科素养。

稿件提供: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浙江分社

[1]曹强.“先教后练”还是“先练后教”——基于教材内容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中国学校体育,2009,12.

[2]程波.设计问题串 构建高效课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1.

[3]2013上半年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013,4.

猜你喜欢

传接球体育设计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我们的“体育梦”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
设计之味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