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模式 精准发力 衢江区为林产业增效富民开辟新路径

2015-12-01撰文江永华

浙江林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油茶全区林业

□撰文/江永华

创新模式精准发力衢江区为林产业增效富民开辟新路径

□撰文/江永华

衢江区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连接长三角、泛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区,素有“衢通四省”之称。全区有林地面积195.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2.9%,乌溪江水质常年保持华东地区最好的Ⅰ级地表水标准,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最高可达1.5万个,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的地区之一。

作为全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衢江区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以笋竹(覆盖)、油茶、油用牡丹、香榧、珍贵树种苗木等为重点,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目标,通过多项高效栽培模式的创新推广,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扬优成势,让科技彰显“乘数效应”。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衢江篇章步步深入,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裂变为金山银山。如今,绿水青山不但成了衢江的“金名片”,更成了衢江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增效为先,量身定做“一亩山万元钱”高效生产模式

推广毛竹覆盖技术。部署开展竹林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重点推广毛竹覆盖春笋冬出、冬笋多发技术。2011年以来,先后培育“百亩百万”行动示范户351户,覆盖竹林747亩。其中,全旺镇红岩村毛竹覆盖基地最高亩收入达到2.7万元,周家乡丰上清村雷竹笋亩产突破3.3万元。与此同时,集成应用“配方施肥、开沟引鞭、蓄水灌溉”三项技术,引导竹农实施竹林分类经营与定向培育,建设“一竹三笋”高效基地。相继建成千里岗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衢江区竹产业示范区和正中毛竹精品园、清源雷竹精品园,建设“一竹三笋”高效示范基地3.35万亩,辐射推广10.25万亩,带动农户2.32万户,人均竹业增收745元,是目前山区群众增收最多、最快、最稳的支柱产业。

提升木本油料基地。坚持良种推广与技术改造并举,组织实施中央立项木本油料(油茶)产业提升项目、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高效油茶示范园区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油茶基地示范项目,加快应用通过国家良种审定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相继建成衢江区油茶产业示范区和新京油茶精品园、刘家香油茶精品园、韶华油茶精品园,累计完成油茶良种推广1.29万亩,技术改造1.11万亩,全区油茶林面积达到7.47万亩。2014年油茶籽产量2288吨,产茶油572吨,实现产值1.9亿元。与2008年相比,茶油产量增加近3倍,产值增长近20倍。

抢抓油用牡丹先机。先后组织企业深入安徽省铜陵市、河南省洛阳市和山东省荷泽市等地开展实地考察,邀请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育材,山东省菏泽市油用牡丹栽培专家赵继祥来衢指导,实地分析衢江立地条件、气候因子,并对土壤采样化验。衢州楷亚实业有限公司、衢州枝群油脂有限公司、浙江满地银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先后新建油用牡丹种植基地2300亩。此外,衢州枝群油脂有限公司投资180余万元,同步引进一条牡丹籽油加工线,从山东菏泽等地收购了一批牡丹籽进行试生产并获成功。

响应香榧南扩战略。积极响应省林业厅“香榧南扩西进”战略,加大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大力推广目前浙江省选育出的香榧优良品种和“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培育新技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相继引进衢州万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衢州大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香榧精品园、良种示范基地150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参与香榧综合开发,把香榧培育成山区库区群众的“致富树”。

壮大花卉苗木规模。将花卉苗木产业资源开发、科技研发以及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开发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市场主导、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农民参与的方式,全区发展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87万亩,基本形成以莲花、高家、横路、全旺、大洲、后溪等乡镇为中心的“苗木花卉长廊”。2014年全区从事种苗花卉生产的企业(苗圃)达到338家,实现花木销售额1.05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龙头企业有4家,超100万元的经营企业(户)有15家,直接带动周边3000多农户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发展林下复合经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以立体套种、复合经营为核心,积极引导山区群众在毛竹、板栗等林下套种栀子花、三叶青、白芨、黄精,仿原生态栽培铁皮石斛,养殖食用菌和鸡、鸭、猪、羊及石蛙等。全区共建立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点)10个,面积3.2万亩。全旺镇红岩村示范户余正中利用毛竹覆盖基地的林下空地复合栽培金针菇,出菇率高达100%,每亩收入超过6万元;高家镇红日家庭农场利用30亩樟树林,建设铁皮石斛原生态活树附生栽培技术试验基地,附生的铁皮石斛幼苗成活率90%以上,预计采收期每亩收入可达12万元,成为全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示范样板。2014年,全区林下经济产值达到7.5亿元。

提质为要,着力优化“小杠杆大效应”产业升级动力

出台政策扶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玫瑰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不少于160万元林业特色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毛竹、油茶、玫瑰等林业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并采取定向扶持、一事一议的方式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主体予以扶持。同时,区农办、林业、水利、科技、移民、交通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项目,争取国债、技改财政贴息及其他专项资金支持,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突出龙头示范。牢固树立以工业化理念谋划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注重借力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原则,以土地集约经营为抓手,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全力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引进人才、信息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不断拓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发展路子。引导全区农户通过林地流转、全程代理、部分托管等方式,加快建设“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产品销售”的标准化生产精品示范基地,让农户学有示范、干有样板。2015年,全区培育和引进毛竹、油茶、油用牡丹、香榧和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9家,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12家,带动农户1.2万户。

强化科技支撑。继续加强与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林科院、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科技协作,聘请知名专家担任高级顾问,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指导科技攻关。抽调具有技术专长的干部成立首席专家小组,为每块基地落实1名首席林技专家、1名责任林技员,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培训课堂”,现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打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创新林业科技培训与普及方式方法,将那些深奥、复杂的先进技术编成顺口溜、印成“连环画”,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学得会,切实提高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

深化林权改革。不断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木采伐管理、集体林权流转、林业金融支撑、林业社会化服务保障等机制,制定出台《衢江区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给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颁发《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消除社会工商资本投资林业的后顾之忧。积极引导山区群众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使分散承包的林地向龙头企业、技术能人、专业大户集中,促进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实现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林业富民工作的投入,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后劲。截至目前,全区林地流转面积超30万亩。

借文为魂,充分挖掘“远可望近可游”森林文化内涵

寻找乡愁记忆。组织开展“寻找记忆中的乡愁”主题活动,全面普查和征集具有“乡愁记忆”的山峰、古道、岩石、河流、古树(群)、珍稀植物、最美森林,先后完成全区54株古树(群)、13片最美森林、2种珍稀植物、12条森林古道以及这些“有形”遗产所承载的乡土习惯、习俗的挖掘、整理,把具有衢江特色的“最美森林”文化、民俗风情与人文记忆结合起来,精心打造一批“森林乡愁游”精品线路。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对绿春湖森林古道及沿途的历史古迹进行修整、利用自然鹅卵石块垒坎铺路面,因地制宜修建沿途旅游基础设施,方便人们游绿春湖,观高山湿地,赏万亩杜鹃,品畲族风情。

开发农事体验。把林特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依托千里岗现代农业综合区、九九红玫瑰园等15个各具特色的现代林业园区,加快培育开发“林业观光型”,“科普教育型”,“农事体验型”和“农家度假型”的休闲观光林业,为城市居民提供挖笋、采摘、种植等林事体验,让人们在享受种植和收获乐趣之余,又能放松舒压。同时,举办玫瑰节、蔬果采摘节、“快乐农家”擂台赛等节事活动,并创新家庭农场免费直通车、网络直销等营销手段,让游客充分体验农业休闲游魅力,成功实现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多业态经营。据统计,全区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达到186家,带动从业人数约2.6万名。

建设森林家园。依托华东地区最好的一级地表水和高达72.9%的森林覆盖率等生态优势,引导山区群众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大力建设森林休闲人家,精心打造“气养、水养、食养、药养、心养”的一流森林休闲养生福地。先后涌现出大路畲族文化旅游村、板固兰花村、仙人谷(茶坪)农家乐、湘思亲水园、杜家田农家乐和东坪农家乐等特色旅游点。2015年1—6月,全区共接待游客279.3万人次,同比增长7.83%;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8.1%。

猜你喜欢

油茶全区林业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land produces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