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现代林业发展新路 促油茶产业转型升级

2015-12-01撰文毛建国

浙江林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常山油茶

□撰文//毛建国

走现代林业发展新路促油茶产业转型升级

□撰文//毛建国

近年来,常山县委、县政府紧盯油茶增产、经济增效、农民增收“三大倍增”目标,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品质优质化、种植组织化、产品品牌化、加工多元化、管理标准化、供需信息化”发展,走出了一条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7万亩,茶油年产量突破1300吨,油茶年产值突破4亿元。

强化引领激励,通过“做大规模”增发展实力。通过大力实施低产老茶林改造和高产新品种推广,推进油茶产业品质优质化、种植组织化,精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已完成油茶低改7万多亩,引进推广“长林”系列10个油茶良种,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8万亩,建成油茶主导产业示范区1个、千亩新品种示范基地2个、标准化精品园5个。在经营模式上,不断提高油茶生产组织化程度,由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以租赁、承包等形式,将分户经营的油茶进行流转,实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并按照《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推广应用油茶复垦、施肥、整枝修剪、疏林补植造林等配套技术,逐步形成技术指导、质量要求、生产措施、农资供应、产品销售“五个统一”。

强化创新发展,通过“做优品质”增发展动力。以油茶研究所为依托,加强与亚林所、同济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建立油茶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油茶关键技术攻关,大大提升了全县油茶产业发展水平。此外,全县还建立了常山油茶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形成了完善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成立了全省首个县级油茶产业协会,有效推动了油茶“种、产、研”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同时,注重产品和主体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扶持企业建设产品加工基地,大力推进油茶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全面开展油茶系列产品开发,重点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做好化妆品、保健品、茶皂素等5大类16大系列产品研发,充分延伸油茶产业链。2014年油茶精深加工3100吨,年产茶皂素、茶粕1.24万吨,油茶加工总产值1.8亿元。坚持以“扶优、扶强、扶大”为方向,引导常发、山神、绿圣等农业主体通过品牌整合、兼并重组、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抱团”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全县共有油茶加工企业(合作社)70余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12家,包括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此外,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

强化市场开拓,通过“做强品牌”增发展潜力。2015年1月9日,常山山茶油在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借力“浙商所”,着力打造全国首个山茶油现货交易平台,使山茶油销售走上证券化、金融化之路。通过上市交易,常山山茶油销量明显增加,目前月成交额达6.3亿元,电子盘面交收100余吨山茶油。借势“互联网+”,鼓励企业建立山茶油电子商务营销平台,目前常发公司建立了微营销,山神、绿圣、斯帝等公司建立了网站,山茶油产品进驻淘宝衢州馆。同时,通过义乌森博会等农产品展销会、“常山三宝”杭州推介会进行多形式的宣传,不断提高常山山茶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打造品牌力度方面,依托产品和区域优势,引导油茶生产企业创建品牌,申报著名商标和开发有机食品,进行森林食品认证,推进产品提档升级。目前,6家公司产品通过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基地认证,“常发”、“东茶”山茶油成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晟泰”牌山茶油获浙江省名牌产品,“常山山油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外,正在申报“常山山茶油”中国驰名商标,推进山茶油品牌整合,采取“一标志、双商标”的模式,努力打响“常山山茶油”品牌。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功能拓展,深入挖掘油茶文化底蕴,开展山茶油产业文化工程建设,传统的山茶油压榨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油茶产业与旅游相结合,鼓励发展“油茶农家乐”、“油茶森林旅游”、“油茶长廊”等休闲观光农业,以新昌乡黄塘村近万亩成片原始油茶林为基础,结合休闲观光、民俗等农耕人文历史文化,建设油茶旅游观光精品园和“千亩油茶观光区”,力争打造全省“最美森林”。

(作者系常山县政府县长)

猜你喜欢

常山油茶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拔野葱
油茶飘香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春蜜桃试种表现及避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汉故博士常山太傅王君坐榻年代探讨
常山:科技引领融合发展 打造全国油茶产业新高地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