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亩产效益论英雄”与海南经济转型的提质增效

2015-11-28朱华友

今日海南 2015年2期
关键词:亩产效益海南

□朱华友

(作者系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发展条件的变化,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省委书记罗保铭多次强调指出“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即海南的发展再不能简单地以经济总量算笼统账,要算亩产投资、亩产经济效益、亩产社会效益的精细账,树立“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这是海南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一、“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深刻内涵

“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实质就是将农业生产领域的“亩产”概念引入其他发展领域,鼓励企业用最小的单位土地等资源消耗实现综合产出和效益的最大化。“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理念的倡导和实践,其核心要义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力改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不良状况,以效益好、速度快、素质优的协调发展的物质增长,去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与环境和谐。

转方式、调结构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遇到阵痛。同时,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必须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亩产效益论英雄”,体现了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客观要求。它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就是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同时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目前,世界范围内各种环境保护主义、绿色运动、生态思潮等正在兴起。我国在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耗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环境公害事件不断出现。同时,人民群众要求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对环境质量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以亩产效益论英雄”,要求的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而高税收、高就业、高生态效益的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现实路径,它符合当今绿色、低碳、包容性发展的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正确发展观、政绩观的内在要求。要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任务,最有力的思想保障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新常态下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但是“黑色”的GDP、污染环境的GDP是绝对不能要的。兄弟省市都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北京就提出要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上海提出“生态上海”,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浙江将每年6月30日定为“浙江生态日”,将“青山绿水”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国务院专门发文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发展理念,强调海南的科学发展内在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必须摒弃重产值轻效益、重投入规模轻成本核算、重经济指标轻集约发展的理念,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以就业充分、效率提高、结构优化、生态优先为支撑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确立新常态下海南经济发展方式

目前,海南在欠发达阶段基础上建设国际旅游岛,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发展不够、发展不足,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将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导向融于一体,确立了新常态下海南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有效发展方式,对海南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目标具有决定性支撑作用。

更加注重结构优化的经济增长。根据结构经济学理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国民经济部门越来越多,经济结构日益错综复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出了优化海南经济结构的指标,其中设定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和从业人数比重均为60%。为此,省六次党代会提出优化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集约、集群、园区化、高科技发展新型工业,做精做优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经过几年的努力,海南在结构优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首次实现从“三一二”转向“三二一”,到2014年三次产业比重为 51.9∶25∶23.1,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预计达44%。但是,距离60%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仍然任重而道远。另外,作为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的载体,海南的5个国家级、6个省级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但还未有一家进入全国产业园区100强。所以,在新常态下提出“以亩产效益论英雄”,首先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亩产效益是硬道理,理直气壮抓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争取发展得更快一些,这是欠发达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海南最大的实际;其次,就是要求海南必须更加注重结构优化的经济增长,充分调动和协调社会再生产的内在力量,补足短板、发挥优势,努力实现中央赋予我们的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既定目标。

更加注重生态良好的经济增长。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生动形象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经济学来看,要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和谐平衡,必须要求企业经营者按照费用最小化的原则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海南总体环境全国一流,但环境隐忧不容忽视。比如,全国权威发布的PM2.5,即可吸入细微颗粒物,也影响到海南的环境空气质量。根据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14年7月发布的第二季度海南省环境质量公报显增,部分市县主要受臭氧、可吸入颗粒物影响,优级天数比例分别为76.3%、70.8%、61.6%、60.4%。沿海珊瑚礁也程度不同地遭到损坏、局部近岸海域受养殖污染、建设开发导致的陆源污染较重。鉴此,省六次党代会确定,实现绿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是悉心呵护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注重发挥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正是因为海南陆地面积小、资源有限、生态脆弱,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海南必须走一条“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导向下的精细开发、集约开发、生态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的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海南近年来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按照保住基本、兜住底线、促进公平的原则,民生状况明显改善。但是,民生改善无止境,海南仍存在差距和不足。2013年海南人均GDP5703美元,比全国人均GDP6767美元低1000多美元,全国排名第2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29元,全国排名第1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3元,全国排名第18位;全省平均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3.20张,全国平均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3.81张。另外,海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显示,全省人均耕地1.27亩,低于1.52亩的全国平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缺乏,耕地占补平衡难度日益加大,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税收、就业、民生、经济实力的源头活水来自产业,在“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理念指导下,从追求每亩土地的投资强度到考察每亩土地的利税产出、就业带动,必然有利于民生改善。因此,海南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坚定不移做大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总量,实现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的经济增长。

三、“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引领实干兴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曾强调,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新常态下需要新思维,新机遇前需要新作为。现在海南正处在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省上下要“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引领实干兴省、实业兴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载体,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变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其他经济竞争优势,实现海南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不断开创海南发展的新局面。

——设立招商选项标尺。海南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省情,现阶段还主要依靠扩投资上项目来拉动经济增长、调优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和经济结构,要通过新上项目实现转方式、调结构。要坚持适度的投资拉动不动摇,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以项目结构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招商选项必须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亩产投资、税收、就业、能耗、排放作为优选项目的标尺。要强化“以亩产效益论英雄”意识,不能继续闷头铺摊子、不看市场需求上项目,在招商引资上项目时要有“挑商”“选商”意识,绝不能再干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搂到篮里都是菜”的傻事;政府在对项目入驻时要主动把握综合产出,算好投资项目的就业账、环境账、税收贡献账、产业配套账,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使项目最大限度发挥稳增长、促就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夯实财政增收、富民惠民的基石。要学习先进、借鉴先进,比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坚持“经济生态化”的先进理念,优选绿色企业进驻,2013年实现总收入3.05万亿元,综合排名居全国园区第一,就业近200万人。我们必须提高招商项目用地门槛,从“招商”向“选商”转变,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优质产业项目,将有限的土地资源、优惠政策、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等向优势项目倾斜;反之,对综合产出低、污染严重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2014年,全省共处置闲置土地1105宗13.24万亩,处置率95.1%,追缴拖欠的土地出让金59.76亿元,全省土地规范化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另外,在项目前期审核上,要看投资强度,投资强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项目的科技水平和经济价值,实践证明投资强度与后续项目产出水平保持正相关关系,目前高效的项目投资强度基本达到200万/亩(不包括土地出让金),确保在使用资源时要追求经济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确定结构调整方向。从产业经济学理论来看,以增加亩产效益来促进产业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合理配置、促进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以及具有较强的结构转换能力。要实现“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必须把用最少资源产出最大综合效益作为结构调整的方向。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使劳动力循着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随着产业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由于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根据投入产出理论,资源要素由于在产业间实现了高效配置,会导致产值、税收、就业等相应的产出增加,而能耗、排放、污染等则降至最低,即综合产出效益最大。比如,三亚“千古情”项目,由于演艺、旅游、特产销售、特色餐饮等产业链条的作用,2014年上半年即实现税收2000万元,亩产186万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600个;洋浦形成以石化为主的产业集群,2013年产值254亿元,税收17亿元;亚龙湾目前已建成亚洲知名的高端休闲度假酒店集群,成为国际度假品牌;澄迈生态软件园,2014年上半年实现产值59.7亿元,平均亩产664万元,带动4500多人就业。我省的三亚、澄迈、文昌、昌江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称号。它们的成功就是坚持“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加强了土地环境资源的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优化产业结构。罗保铭书记指出,海南拥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全国一流的大气、水体质量,耕地没有重金属污染,建设用地储备较为充足,加上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拥有可持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空间巨大。实现绿色崛起,最核心的支撑在于产业振兴。海南要立足省情,重点发展符合海南特点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循环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动力。在农业领域,要继续做精做强做高南繁育种、天然橡胶、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国字号农业品牌,打造现代农业;在工业上,要壮大以洋浦和东方为主战场的油气化工产业群和以阿里巴巴、腾讯等领军的信息产业群,加快培育本土科技创新企业;在服务业方面,抓住中央加快培育旅游、养老、养生、文化体育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大众消费的契机,构建条件更佳、服务更优、吸引力更强的消费承接地,要做强滨海度假、旅游购物、邮轮游艇、医疗养老、婚庆游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尤其要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载体,推动以医疗旅游为突破口的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海洋经济方面,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持续推动南海开放开发,为海南扩大海洋投资、发展海洋产业、新增海洋税源提供巨大空间和战略机遇。

——强化政策导向。一是建立健全“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导向机制。每年年底可在媒体上定期公示销售亿元以上企业亩均税收、亩均销售各前50强名单。也可把“以亩产效益论英雄”扩大到“以单位能耗效益论英雄”“以单位排放效益论英雄”,按年在媒体上公布单位排放的产出效益情况。可根据亩产效益设立奖励制度,推动企业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突出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和科技创新。二是建立健全“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约束机制。从制度建设入手,严把用地指标安排、项目准入、履约管理等环节,建立健全严密、规范的管理流程,形成强有力的“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约束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以“亩均贡献率”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亩均投资强度、亩均销售收入、亩均税金入库、亩均就业岗位等指标。围绕提高亩产效益,分不同层面和类型,建立完善“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激励机制,强化绩效管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四是建立健全执法机制。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海南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有较好的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我们要主动应对、积极作为,紧紧把握住由此而来的新机遇;同时,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充分发挥海南独特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开放政策优势、海洋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消费承接地优势和后发优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用“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新思路,引领海南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任务。这既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长文章,更是一篇好文章,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发展条件的变化,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H

要强化“以亩产效益论英雄”意识,不能继续闷头铺摊子、不看市场需求上项目,在招商引资上项目时要有“挑商”“选商”意识,绝不能再干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搂到篮里都是菜”的傻事

猜你喜欢

亩产效益海南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怀念海南
优化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益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