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2015-11-28宋增伟

今日海南 2015年2期
关键词:临高县机关党员干部

□宋增伟

【专家视点】

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宋增伟

变输血为造血,为群众出实招,办好事;由群众上访到干部主动下访,服务基层,面向群众;由群众“找”干部办事到干部“等”群众办事。2014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零公里”服务中心建设,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临高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和践行群众路线,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临高绿色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为探索机关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有效途径积累了经验。

一、成立“零公里”服务中心接地气。临高县成立“零公里”服务中心,开展“我们都到基层去”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从县机关、乡镇干部到基层两委干部,临高县实行“一帮一”机制,让党员干部和困难群众结对子,一对一进行帮助,联系走访困难群众特别是“出不了门,拿不到表,盖不了章,找不到人,办不了事”弱势群体要“全覆盖”。让党的温暖和关心直接传到群众的家中,有效地改变了干部作风,密切地联系了群众。

二、“三问”摸实情,了解和掌握民之所盼民之所需。“三问”,即“问需、问政、问计”。问经济发展、工作生活、增产增收等方面,还需解决哪些困难和问题;问政府制定的政策合不合理,落实到不到位;问农村、企业和群众希望政府再出台哪些政策和措施,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干部们在县领导的带领下,跑乡镇,走村串户,听取群众需求和意见,针对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标准等事项进行考察调研。

三、“三解”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三解”,即“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着力解决农村、企业和群众职工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忧虑;化解农村、企业和群众职工在重点难点问题上的怨气;解决农村、企业和群众职工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只有读懂了基层实际,读懂了群众需求,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党和政府的“大事”来做,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事”当作各级部门的“实事”来抓,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零公里”服务,使临高县机关党员干部走出大楼,沉入乡镇、农村、社区和项目现场,与基层群众共谋科学发展新思路,破解改革发展稳定新难题,解决民生建设新课题,用真心和真情奏响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交响曲,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诸多启示。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本领。要强化宗旨教育、群众观念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解决“为了谁、我是谁”的问题,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愿意为群众办事。要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围绕群众需求搞好培训,让党员干部主动掌握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提升自身服务本领。

二、明确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法。要进一步明确服务内容,让机关党员干部明白去联系的村(社区)干什么,怎么干,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和目的,建立帮扶台账,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为所联系的镇村以及农户,解决一到两件实实在在的事。建立机关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不搞一阵风和形式主义,使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锻炼自己,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创新考核内容,完善考评机制。要进一步明确考核重点,把考核的内容细化为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党员干部、服务基层和广大群众等方面,使考核工作具有可操作性。要建立健全督察考核制度,把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和党员干部综合考核有机结合进来,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服务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服务承诺落到实处,切实将党的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转化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系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临高县机关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海南临高:17亩被毁林地种上了沉香木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临高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