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教育在职业院校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面的应用

2015-11-23杨春红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职校

刘 锦 杨春红

(襄阳技师学院 湖北襄城 441021)

同伴教育在职业院校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面的应用

刘 锦 杨春红

(襄阳技师学院 湖北襄城 441021)

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时期,职业院校学生常面临就业与谋生、生存与淘汰、索取与奉献等众多矛盾与冲突,这些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否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意识,有效联结自身发展与国家、集体及社会发展间关系,是当代人才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方面。同伴教育通过同伴自己的价值观自主选择,影响并传递其他同伴产生意识内化,是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同伴教育 职业院校 社会责任意识

在当前,经济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重要转型期,职业院校的学生常常面临就业与谋生、生存与淘汰、索取与奉献的矛盾与冲突。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各级各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采用以目标为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把学生的社会化总目标确立在学生共同需要,承担着培育诚信职业人格与熟练职业技能兼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责任。

一、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社会责任意识是人的重要素质,是指任何有担当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角色义务,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应承受的后果。当今快速发展时代,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面,应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时代社会责任情感。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不同领域的责任意识值得引以关注。

1.生命责任感。珍爱他人和自我生命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自然界最崇高的法则。职校生只有珍爱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承担其他人生责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选择不良生活方式,抽烟、赌博、喝酒、泡网吧甚至吸毒,一些学生轻视自己和他人生命,因暴力冲突等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伤害,一些学生因暂时挫折或不如意,选择自我放弃甚至选择轻生的道路。

2.网络道德责任感。职业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技能、方法的传授,更应重视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和科学精神熏陶,加强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提升品德修养,教育学生严守网络道德规范,在网络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职业道德责任感。职教工作者应为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创设情境,围绕“责、权、利”逐步培养敬业、职业规范、勤业敬业的意识,不能只满足于闭门造车式的空洞说教。

二、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

针对青少年责任意识的不同层面,笔者从个人、他人、家庭、集体、社会五个层面对襄阳技师学院数控与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商务、餐饮服务四个专业380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责任意识的调查分析(采用调查问卷、访谈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如下: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职校生责任意识淡薄,表现在:1、集体荣誉感差,责任意识弱。一些学生对集体荣辱漠然,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对集体关心少,抱着事不关己与己无关的冷漠态度。2、享受在先,责任在后。有相当职校生以自我为中心,只求权利,不讲义务,在学业上不用功,不顾家庭经济实际盲目攀比,花钱大手大脚,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很低。3、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缺失。有些职校生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对社会、亲人缺乏责任意识。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差,缺乏奉献精神。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自我需求,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

三、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同伴教育的提出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如果面临共同的问题,若信息的传达者和接受者经历相似,接受者将更容易形成以正相关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社会学习理论、亚文化理论和革新沟通理论分别从模仿示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亚文化圈对独特人机网络和信息传播途径的影响、团体思想观点主导者对团体革新的关键影响力等方面指出:同伴在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达到分享信息、观念以及行为技能的目的。

相关研究表明,职业院校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呈现出:1、人际交往的社会性。通过同伴交往,学会人际沟通、合作与竞争,并能根据同伴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我行为方向。同伴交往是职校生学习社交技能、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2、人际交往的情感性。职校生珍视友谊,重视情感,常常以情感因素、个人喜好代替理智,具有感情丰富、热情奔放、变化多样等人际交往的特点。3、人际交往的扩大性。随着职校生脱离紧张的应试教育,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广泛的人际交往的可能和需求,人际交往的层次和复杂性也有较大改变。4、人际交往的邻近性。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缩小了人际交往的物理距离,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仍然具有空间上的邻近化需要,男闺蜜、女闺蜜是学生交往中最重要的人际资源。5、人际交往的群体性。心理学中的模仿、从众现象显示职校生的交往群体对个体会产生群体压力,迫使群体成员接受群体的准则与行为规范,使个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社会责任教育属于心理学范畴,道德的范畴,它不是应知应会的文化知识,只能通过学生自主认同,自主体验,进而接受一定的道德规范,并主动付诸于生活生产实践。同伴教育者把他们所认同的社会责任观通过系列活动呈现给同伴,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自主选择,从而把接受的社会责任意识内化,并应用于实践。同伴教育可通过同伴与受教育者持续接触对之施加影响,已达到预期教育目的。同伴教育者在教育他人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收益。

同伴教育的形式取决于教育目的和对象,通过破冰游戏、情境再现、分享感受、核心引领、总结陈词五环节,体现出团体的心理特征和趣味倾向。常见同伴教育的形式有:(1)一帮一模式。用于两人或多人间交流信息、观念和技能,是一种小规模的教育形式。(2)自由讨论。目标人群在轻松氛围中自由讨论信息和观念。(3)同伴主持人形式。从群体中选择适合的人先期培训,由其担任同伴主持人角色,由主持人来带领开展同伴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容易控制,国内外多采用较多。

1) 假定房间外墙为定温壁面,其温度取实测数值的平均数.在实际测量期间,为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测量墙体温度时,均匀布置测点(图2),测量时间间隔为5 min.考虑到正午墙体壁面温度较高,利于验证侧送风方式下办公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合理性,故以12:00—13:00为测量时间段.选取天气炎热,温度相差不大的5 d进行测量,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共测得300组数据,取其平均值,求得走廊和南墙温度为28 ℃,西墙温度为31 ℃.

四、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同伴教育个案例举

针对教学过程中,班级里出现的一次偶发事件,笔者组织了“我因世界而丰富,世界因我更温暖”的同伴教育活动,有效地缓解了班级同学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心理创伤,调适了同学中偏激的消极社会认知,重建了同学社会信心系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级里一位学生的母亲在马路上被汽车撞伤,肇事司机逃逸,致使这位同学激烈的消极反应,内心对时代和社会产生强烈不满和安全感缺失,此事件在同学中也有很大反响,许多同学亦对社会失去信心,认为人心叵测,社会无良。活动过程如下:

1.破冰游戏。36名班级成员,主持人准备了42个预先洗干净的苹果。主持人请每位同学依次挑选一个苹果,开怀大吃。同学们三五成群,边吃边聊,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吃完自己挑选的苹果。

主持人把剩下的6个苹果放在一起,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苹果,并且分享观察结果。分享中,大家谈到;剩下的苹果没有自己挑的好,有的长得不好看,有的看起来不新鲜,有的长了虫子,也有个别还不错……讨论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

2.情境再现。将班级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分别呈现六组情境。一是同学母亲被汽车撞伤,肇事司机逃逸。二是捡破烂的老人拾得巨额现金,交还失主。三是见义勇为的人在周围人的围观和冷漠中倒下,歹徒逃跑。四是丛飞放弃自己疾病的治疗,把节省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学生。五是李嘉诚捐出80%的财产做慈善基金,服务社会。六是我班同学主动捐款给遭遇车祸同学的母亲。

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吃苹果时,有那么多美味漂亮的苹果让大家吃得心满意足,还有些苹果却没人愿意吃,同样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苹果,为什么会有千差万别?身处我们的时代,为什么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社会现象和个人表现呢?

3.核心引领。各小组从不同角度阐述基本立场,认为,我们身处的时代,社会主流是温暖、善良、真诚奉献的,社会上的冷漠自私和逃避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是可以被影响和改变的。我们每个人选择怎样的社会责任意识,是需要不断思考,并逐渐完善和成长的。

4.总结陈词。由主持人总结本次活动大家的感受和收获,正如不同苹果的大小、美丑、甜苦一样,我们身处的时代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社会的主流还是温暖阳光美好的,关键是我们每个人要秉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信念,抱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身体力行的言行观,我们所处的时代,终将“世界因我而温暖”。

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是当前职教德育教育的重点,亦是现代经济建设主力军诚信职业人格的灵魂。不同主题设计的同伴教育活动的开展,用“生命贴近生命、青春陪伴青春”的方式,较好的培养了职校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学生健康担当的职业人格魅力。

[1]吴国生《同伴教育:班级教育的有效形式》班主任之友,2007年04期

[2]闫保华、王作振、王克利《同伴教育者的选择和培训》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10期

[3]崔欣颖《学校责任教育论纲》南京师范大学,2006

[4]吴中《寻找有责任感的“我”——情境主题班会实录》班主任,2003年03期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职校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