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西县向阳乡韭黄小拱棚栽培技术

2015-11-20伏琴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韭黄

伏琴

摘 要 向阳乡属于云南省泸西县的一个乡镇,境内最高海拔2 328 m,最低海拔810 m,年降雨量1 200 mm,平均气温12.5 ℃,属典型的高原立体气候。按照传统的韭黄栽培方式,其生长速度缓慢,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农民发展韭黄产业积极性不高。引进农业设施——小拱棚栽培技术,可增加韭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小拱棚栽培;韭黄;云南省泸西县向阳乡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02

1 韭黄简介

1.1 韭黄生物特性

韭菜属于百合科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广,既耐寒也耐热,但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 ℃。韭黄是一般韭菜经黑色塑料膜遮光处理,在黑暗中利用贮存的养分生长,因无阳光照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叶绿素生成,叶片由绿转黄,故称黄芽韭菜,简称韭黄。这种经软化栽培的韭黄特点是品质鲜嫩,颜色浅黄,纤维素含量少,香浓可口,经济效益高,适宜广大农户栽培的蔬菜之一。

1.2 韭黄价值

韭黄为韭菜中之珍品,主要以假茎、嫩叶、花茎供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尤其维生素含量丰富,钙、磷和铁等矿物质亦很丰富,味道鲜嫩爽口,深受大众喜爱。具有温阳行气、宣痹止痛、散淤解毒、降脂作用,可用干胸痹、噎隔、反胃、吐血、尿血、痢疾、消渴、脱肛、跌打损伤及虫蝎螫伤等症。

2 小拱棚栽培优势

小拱棚是现代农业设施中极为简易的设备,成本低,在广大农村中推广可行性极高。利用小拱棚栽培韭黄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提高棚内温度,促进韭黄生长,增加收割次数,提高产量;二是韭黄生长耗水量大,采用小拱棚栽培可降低水分蒸发,减少浇水次数,节约用水和用工;三是小拱棚栽培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

3 小拱棚栽培

3.1 育苗

3.1.1 品种选择

选择丰产抗病抗逆性强,不易倒伏的品种。经部分农户试验,雪非4号在向阳乡适宜生长。

3.1.2 育苗时间

育苗有春播和秋播两季。春播在每年的2-4月,秋播在每年的9-11月。向阳乡俗有“冬天来的早去的晚”之说,春季和秋季播种条件相差不大,农户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播种期。

3.1.3 育苗量

每667 m2苗床播5 kg左右的种子,可移栽1.33 hm2左右大田。

3.1.4 浸种

把韭黄种子放到容器内,慢慢倒入(50±5)℃的水,边倒边搅拌,保证种子全部得到浸泡,保持该水温15 min。然后将水温调至25 ℃左右,保持该水温浸种12~24 h。每12 h换一次清水,经2~3 d即可催出芽。

3.1.5 苗床准备

一般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块做成高20 cm的墒,墒的长宽可根据实际地块来确定,沟深30 cm,宽30~35 cm。腐熟的农家肥和基土按照2∶1混合均匀,铺在整理好的高墒上,厚度控制在1~2 cm。

3.1.6 播种

将浸好的种子捞起,稍微沥去一部分水至不明显滴水即可。将种子撒在准备好的苗床上,保证种子均匀撒开,不能成堆或成撮,然后铺上一层1 cm厚肥沃的土壤。最后,均匀盖上细稻草,用细散的喷水头确保首次浇水一定要透,接下来3 d每天浇一次水,同样保证浇透。以后时时观察,根据情况浇水。

3.2 移栽

3.2.1 时间

春季播种最佳移栽时间为5-6月。

3.2.2 小拱棚基地准备

小拱棚按照长20 m,宽2 m的标准,整理成高30 cm的高墒,通风透气排水条件最佳。具体整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但不能过长、过宽,也不宜过短、过窄。

3.2.3 移栽

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早上或者是日落后的晚上拔苗,去除病苗,淘汰长势极差的小苗。选择育好的壮苗,将其定植于准备好的基地中。5~10株为一坑,每坑按照行距10 cm,株距20 cm栽培,定植好后及时浇透清水。

3.2.4 罩棚设施

用长度在3 m左右的弹性极好的竹片、木条作为拱棚支架,间距为1 m左右。支架两端插入基土至少10 cm,拱高70 cm左右。所有支架固定好后,检查拱棚两头和细弱的部分可增加支杆。最后罩上棚膜,膜一边用边土培好或用重物压实,另外一边用活动的重木条或其他重物压好,方便以后浇水、除草、施肥、打药、观察韭黄生长情况等。

向阳乡属于高寒山区,冬天季节特征明显,加盖二层膜很有必要。进入冬天,特别是见霜、雪、雾后,要及时在拱棚上部和两侧全设置二膜。首先,顺拱棚南北向拉一道铁丝,长度与拱棚长度等长,然后将铁丝固定在设置二膜的竹竿上。由于二膜距外侧棚膜一般要求为25~30 cm。因此,将铁丝固定在二膜竹竿的什么位置要做到心中有数。将铁丝固定好后,将二膜挂在铁丝上,用夹子夹紧,下部用土埋严即可。如果遇到特殊天气,温度持续较低时,在一层膜和二层膜之间加干燥的玉米秸秆、稻草或毡条,可以提高温度,保证作物的生长。

4 中耕管理

4.1 及时除草

杂草往往是害虫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如不清除,势必会增加害虫进棚的数量。

4.2 增施肥料

及时追肥,保证韭黄足够的营养,才能保证韭黄的品质。当苗高6~10 cm时,就开始追肥,施20%~30%的腐熟粪水加尿素100 g,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韭苗30~50 cm高时,可用30%~40%粪水加100~150 g尿素追肥,每667 m2约施肥1 000 kg。

4.3 经常松土

对韭黄进行培土、松土、拢土等操作,增加作物根系的空气、水分涵养量,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当韭黄苗长至1~5 cm时,即可进行第1次培土,以后间隔10 d培土一次,至收割共培土3~4次。培土量以能将地上部叶埋住5~10 cm为准。

4.4 预防病虫害

韭黄主要的病虫害是疫病、锈病和地蛆等。

4.4.1 韭蛆防治

用5%辛硫磷1 000倍液灌根或者敌杀死4 000~5 000倍液浇灌。成虫盛发期,顺垄撒施2.5%敌百虫粉剂,每667 m2撒施2~2.5 kg。

4.4.2 蚜虫防治

40%的乐果乳油1 000倍液、50%抗蚜威1 500倍液防治。棚内蚜虫可用物理防治方法,如悬挂黄色粘虫板等。

4.4.3 疫病防治

以假茎及鳞茎被害较重,花薹也会感染,呈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属真菌性病害。注意轮作和排水,药剂可用甲霜铜可湿粉剂600倍液或60%乙磷铝600倍液灌根或喷雾。

4.4.4 锈病防治

以叶片危害为主,可用15%的三唑硐2 000倍液或25%粉锈灵1 000~1 500倍液喷雾。

4.4.5 灰霉病防治

以危害叶片为主,可用65%甲霜灵1 000倍液,50%速克灵1 500倍液防治。

5 收割

韭黄小拱棚栽培第一茬90~120 d收割,第2次长至50~70 cm即可收割。每次收割注意刀口要平直,不伤韭根,后均留茬1~2 cm,割完后亮蔸1~2 d,再施肥,转入下轮韭黄的培育。

6 割后管理

冬天收割完最后一刀的韭黄,为了防止冻死韭根,不要浇水,盖好拱棚膜即可,温度极低时可采取保留培土保温或采用扒出培土盖碎草再加拱棚膜等办法保温。“惊蛰”以后,将培土等防寒物料清除墒外,趁湿划锄畦面,667 m2施1.5万kg土杂肥,暂不浇水,顺韭垄灌药,预防韭蛆等病虫危害,使韭黄安全缓慢生长养根。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韭黄
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以贵州省X 县韭黄产业为例
韭黄营养价值高如何吃出好味道
韭黄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措施分析与研究
普定韭黄 香飘海外
韭黄春卷
浅析弥勒市韭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韭黄高产栽培的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韭黄的高效栽培技术
普定县优质高产韭黄新品种(富韭黄2号)推广应用与示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