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名地区农作物肥料使用技术探讨

2015-11-20翁邦佐袁传赖权杰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农作物肥料

翁邦佐 袁传 赖权杰

摘 要 茂名市是广东省的农业生产大市,农作物种类较多,如何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民效益是广大农技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农作物肥料使用技术的探讨是根据当地农民及部分农技工作者普遍存在的技术弱点,经过多年研究而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农作物施肥技术。

关键词 农作物;肥料;使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02

1 肥料的概念

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作物生长所需的元素已知的有19种。按作物体内含量,所需的大量元素有炭氢、氧、氮、磷和钾。中量元素有钙、镁、硫和硅。微量元素有铁、硼、锰、铜、锌、钼、氯、钠和硒等。

2 元素间的作用机制

2.1 肥料元素的作用

在作物体内的含量差异十分悬殊,相差可达数倍、数百倍乃至几十万倍。但是尽管数量有多有少,但他们各自都有其特殊作用。例如,碳、氢、氧作物在光能的参于下进行光合作用时,用碳、氢、氧制造碳水化合物——糖类;氮是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叶绿素合成不可缺少的物质;磷是核甘酸和磷酸的组成部分,对新陈代谢、糖的循环作用巨大;钾有促进合成蛋白质和移动存储糖的作用,可有效控制氮过剩,使果实茎更结实;钙对于根端发育不可缺少,与酸结合,可使细胞壁加厚,增强耐病性;镁是叶绿素和各种酵母素的催化剂;铁作为铁酵素,是构成各种酵素和搬运的必需要素;铜是形成细胞色素,抗坏血素等酸化酵素的必须元素,过量会阻碍铁、锰吸收,是植物必需元素,但过量也是导致食物重金属污染的元素;硼作用于细胞分裂、授粉和着果,参与植物体内糖的运输和代谢,豆作物中氮的共生固定,提高作物的抗寒性。

由此可见,元素决定性作用有3个:一是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二是营养元素功能不能由其他元素代替;三是如缺少某种元素,植物就不完成生活史。

2.2 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氮能促进磷、镁、锰的吸收。磷能促进氮、镁、锰、钼和硅的吸收。钾能促进铁、硼、锰的吸收。钙能促进磷、镁的吸收。镁能促进磷、钾、锰和硅的吸收。铁能促进钾的吸收。铜能促进锰、锌的吸收。锰能促进氮、磷、钾和铜的吸收。氯能促进钾、硅的吸收。有机肥能促进氮、磷、钾、钙、镁、铁、硼、铜及硅的吸收。钙能减轻氢、铁、锰、铝、硫过量毒害。镁可消除钙的毒害。钾可减轻氮、磷过量的毒害。硅、钼能减轻铝的毒害。铝能抑制磷、铁、钙、镁的积累,导致缺素水平

2.3 元素间相互拮抗

氮过多会影响镁、钙的吸收。磷和锌不能同补,会形成磷酸锌沉淀,降低利用率。磷多会抑制氮的吸收,引起铜、硼、镁的缺失,阻碍钾的吸收,会激活铝、铁、镉的活性,对生产不利。钾过量会造成浓度障碍,植物容易发病,影响钙、镁的吸收。氮、磷、钾的长期过量施用,引起拮抗,必须施用钙、镁、硫和有机质才能加以解决。钙多会阻碍氮、钾的吸收。镁过多茎细果小,容易滋生真菌性病害。钙、镁能抑制铁的吸收。缺硼影响水分和钙的吸收,导致细胞形成受阻,并诱发体内缺铁,使抗病能力下降。土壤过酸或过碱严重影响元素的吸收和肥料的利用率。

3 肥料

3.1 有机质肥料(俗称农家肥、有机肥)

有机肥指用作肥料的粪便、秸秆等有机物,包含粪肥、堆肥等制成的肥料。

3.1.1 特点

改良土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元素含量全面。肥效长,耐雨水冲刷。使用安全。大量元素含量偏低。

3.1.2 注意事项

有机肥特别是人畜粪便必须经过沤制腐熟后才能施用。在堆沤过程中应注意酸碱度的调节;同时,可以加入石灰、过磷酸钙或炭铵。

3.2 无机肥料(化肥)

3.2.1 种类

单元素肥料:主要氮肥有尿素、炭酸氢铵和硝酸铵等;磷肥有过磷酸钙等;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等。二元素肥料:有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有两元复合肥(主要是氮、钾配)和三元复合肥(氮、磷、钾配)和多元复合肥(氮、磷、钾加中微量元素)。

3.2.2 特点

大量元素含量高,作用明显,见效快。肥料元素含量不齐全,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肥害,大量使用肥料利用率低,容易流失,对环境污染大。

3.3 生物肥料

3.3.1 种类

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现在推广应用的主要有根瘤菌类肥料、固氮菌类肥料、解磷解钾菌类肥料、抗生菌类肥料和真菌类肥料等。这些生物肥料有的是含单一有效菌的制品,有的是将固氮菌、解磷解钾菌复混制成的复合型制品。目前,市场上除了根瘤菌类等少数肥料制品是含单一的有效菌外,大多数制品都是复合型的生物肥料。

3.3.2 特点

生物肥料能提高土壤肥力,这是它的主要作用,如各种固氮菌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解钾菌肥料可以将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溶解出来,增加土壤中磷、钾元素的来源。真菌类的生物肥不仅在协助作物吸收磷、锌及铜等矿质元素方面有很强的作用,还有增强作物的吸水、保水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作用。

3.4 有机复合型肥料

作为叶面肥和冲施肥使用的较普遍,也有作为根际肥使用。主要的产品有腐植酸、氨基酸、核苷酸等及其与无机肥料的复合制品。下面重点介绍腐植酸。腐植酸既是一个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多种官能团的有机载体,也是一种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代谢的中间物质。主要作用有改良土壤,改变无机盐含量过高,土粒分散,结构性差的性状,疏松土壤。对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出苗率,减少弱苗、僵苗有着巨大的作用。能与多种肥料元素螯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含有多种官能团,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体内生理代谢,有刺激作用,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强作物的吸水吸肥能力,增加光物质积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抑制病菌滋生。

4 目前肥料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单位面积使用量越来越大,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增。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土壤板结严重,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大量使用化肥,无机盐积累越来越多,严重影响根系发育,作物生长不正常,病虫害发生严重。肥料的利用率越来越低,流失严重,对环境污染大。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在70%以上,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是以色列达到90%,我国化学肥料利用率仅为30%左右。

5 肥料的科学使用

5.1 科学的施肥原则

坚持以有机质肥料为主,科学肥料为辅,有机、无机肥结合,氮、磷、钾肥,中微量元素肥配合使用的施肥原则。养分平衡,作物生长壮旺,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作物的高产、稳产、优质的最佳施肥方法。

5.2 根据土质、作物的生理特性,定各元素的施肥量

碳、氢、氧在大气、水中可以获取,不需特别补充。我国南方土壤大多呈酸性,茂名市也不例外,近年来的土壤检测结果表明,中、北部山区大多呈中酸性,个别地方pH值<4.0,属强酸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铁、硫、锰、铜、氯不缺,甚至个别地方累积有害。硒、钠、硅等在有机质充足的土壤中一般作物不用无机肥料补充。较缺的元素有硼、镁、钙、钼和锌等。施用石灰(补钙)中和土壤酸性。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应补硼、钼、钙。水果应补施钙、硼、钼等。炭四作物如甘蔗、香蕉、桉树等补施硫、镁等。禾本科作物,如水稻、玉米等应补施适量的钙、锌(硫酸锌)等。十字花科蔬菜可适当补施镁。瓜类、茄科作物适当补施锌、硼、钼。

5.3 根据作物各生育的生长情况定施肥量

有机质肥、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钙(石灰)等作用在前或吸收较慢应早施。攻苗要早,中后期大量元素肥要平衡使用,切忌偏施大量元素肥。

5.4 科学选肥

选用复合肥必须按照作物的需肥量选用配方肥。切记:评定复合肥质量的好坏是以作物的生长是否壮旺、肥效长短等作为标准,而不是以肥料的颜色、溶度、快生为标准。一般禾本科、豆科作物选用氯化钾或氯化钾型复合肥;旱作或蔬菜等经济作物选用硫酸钾或硫酸钾型复合肥;以糖份、淀粉为收获目的的切忌使用含氯肥料。

5.5 推广使用生物菌肥和有机混合肥料

生物菌肥和有机混合肥料能有效降低土壤无机盐的含量,对增加作物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减少因过量使用化学肥料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作用巨大。

5.6 推广使用液态肥和肥水一体化技术

液态肥和肥水一体化技术是近年我国重点推广的省工、省肥的农业高效施肥技术,研究及大田表证,液态肥比固态肥肥料提高20%以上,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利用率达到70%以上,单位目标产量化肥使用减少50%以上。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农作物肥料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持续高温农作物也需“避暑”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