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陵县碧寨乡农业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2015-11-20张明助王金昌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农业对策

张明助 王金昌

摘 要 结合碧寨乡农业产业现状存在的产业小、多、杂,效益低等现象,基于此,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要走出一条高效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提出了发展“12345”的产业路子。

关键词 农业;产业发展;对策;云南省龙陵县碧寨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2

1 基本情况

碧寨乡位于龙陵县东部89 km的怒江峡谷西岸,国土面积286 km2。东与施甸县酒房乡隔江相望,南与勐糯镇、平达乡相连,西与龙新乡、象达乡接壤,北与腊勐乡、镇安镇毗邻,全乡最高点为大雪山主峰海拔3 001.6 m,最低点苏帕河入怒江处海拔590 m。国土面积286 km2,森林覆盖率为65.3%,年降雨量723.1 mm,年平均气温22 ℃。沿江一带属全年无霜期,上山高海拔地区全年无霜期345 d,地形切削较深,地势险峻,立体气候明显,物种丰富,具有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碧寨乡属于典型的农业贫困乡,辖12个村163个村民小组6 589户农户22 002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 212元。辖区有林地面积14 379.07 hm2。有耕地面积2 961.2 hm2,其中:常用耕地面积2 529.8 hm2,水田面积526.2 hm2。海拔1 400 m以下有水田面积213.33 hm2。大牲畜存栏182 447头。有各类种养合作社、养殖场16个。

2 农业产业概况

乡内农业产业小而多且杂,没有规模化农业产业,缺乏龙头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产业类型。

2.1 粮食

2014年乡内粮食播种面积3 152 hm2,产量13 580.37 t,全乡平均产量285 kg/667 m2,比全县的299 kg/667 m2低14 kg。综合产量较低。

2.2 畜牧业

乡内肉类产值3 730 t。生猪存栏37 211头,出栏35 779头,黄山羊存栏40 094只,出栏21 005只,家禽存栏105 142只,出栏63 130只。

2.3 其他农业产业

2.3.1 两烟

烤烟种植370 hm2,烟叶产量667.5 t,实现产值1 877万元;香料烟种植300 hm2,交售烟叶777.1 t,实现产值1 681万元,综合667 m2产值3 540元。

2.3.2 茶叶

现有茶叶面积467.4 hm2,可采摘面积444.07 hm2,以毛茶初加工为主,总产量330 t,产值487万元,667 m2产值694元。

2.3.4 甘蔗

2014年甘蔗保存面积351 hm2,2013-2014年榨季甘蔗产量2.4万t,实现产值1 032万元,667 m2产值1960元。

2.3.5 冬早豌豆

碧寨乡有“龙陵冬早豌豆种植第一乡”的美誉。自1995年开始种植以来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种植面积达480 hm2,产青豌豆2 410 t,产值723万元,平均667 m2产1 004元。

2.3.6 中药材

根据野生资源调查,乡内有野生白薇、重楼、野坝子、龙胆草、续断等分布面积超过400 hm2,2014年产干药材合计3 t,产值24万元。

2.3.7 水果产业

乡内种植芒果36.67 hm2、葡萄2 hm2、提子0.4 hm2、橙子1 hm2,还没有投产。

3 存在问题

3.1 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多年来,乡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机耕路覆盖率低、引水渠建设不到位,单位面积劳动力成本投入较大。

3.2 传统栽培习惯的影响

目前,主要是靠广种薄收、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种植业,667 m2产值较低,多数是一年一熟,冬闲田面积较多,一时间群众难于接受高投入、高产值、集约化或者是一年两熟或三熟的种植模式,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阻。

3.3 科技投入不足

由于乡内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种植业种类较多等因素,加之技术人员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系统,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实践时间不足,严重制着种植水平的改进。

3.4 体制影响

多年来,政府支柱产业是香料烟和烤烟,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两烟税收巩固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他高效、特色产业的发展。

4 发展优势

4.1 技术基础

碧寨乡是传统的农业乡,历年来以种植业为主,乡内群众有着较丰富的种植经验、农产品加工经验,加之现有农业技术员26人,能够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2 市场潜力

乡内热区资源较丰富,热区水田面积213.33 hm2,占全乡总面积1/2以上,加之近几年来潞江坝热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市场和一年三熟制的种植模式,为碧寨乡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支持。

4.3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要求发展特色种植、特色经作,碧寨乡农业产业符合这一有效的发展思路。

4.4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巩固

近年来,依托兴地睦边、中低产田改造、千亿斤增粮等项目的实施,使水利灌溉条件、道路建设得以改善,为农业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4.5 龍头企业、种植大户带动明显

乡内有冷库超过300 m2、有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个、养殖场5个。2014年,培育种植大户3户,对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4.6 国家补贴政策

国家相继出台的惠农政策较多,如种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补贴、种植业保险、种粮大户补贴等,为碧寨乡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5 发展对策探讨

农业既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它与工业和服务业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主要产业体系。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也是13亿人民的生活、生产、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

虽然碧寨乡传统的粮食、甘蔗、核桃等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但它们既填饱了农民的肚子,又鼓起了部分农民的钱袋子。要使农业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可走一条“12345”的发展路子。

5.1 种好“一颗粮”

“一颗粮”是指包谷和水稻。守住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3 133.33 hm2,保证解决温饱问题。

5.2 巩固好“两片叶”

“两片叶”是指香料烟、烤烟和甘蔗产业。在适宜区域种植烤烟、香料烟,并按照优质烟叶基地建设标准做好烟叶生产,提高单位667 m2产值。目前,碧寨乡已在各级甘蔗推广部门领导下引进甘蔗良种良法,巩固甘蔗产量在2.4万t,产值在1 000万元以上。

5.3 种好“三颗菜”

“三颗菜”是指两豆一椒,冬早青豌豆、无筋豆、辣椒。在海拔1 200 m以上的区域种植老品种红辣椒、冬早青豌豆,在热区规划香料烟种植区域外种植冬季蔬菜无筋豆或者番茄、黄瓜等。

5.4 育肥“四条腿”

“四条腿”是指龙陵黄山羊、生猪、肉牛。依托各级畜牧业政策发展好养殖业,利用辖区养殖合作社和西南肉牛联盟充分推介碧寨肉牛的发展。

5.5 壮大“五棵草”

“五棵草”是指中草药三七、重楼、白薇、续断、石斛。利用辖区内的核桃地、低产林地等土地林下种植好中草药,并发展壮大芭蕉林重楼种植等一批种植专业合作社。

5.6 推广农作物间套种模式

套种模式包括玉米-黄豆,玉米-青饲草,玉米-辣椒,甘蔗-玉米,甘蔗-黄豆,核桃-茶-包谷,核桃-油茶,包谷-芒果等。以提升土地综合利用,实现一季多收、产值最大化。

6 总结

碧寨乡虽然农业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小、产值不高,但近几年来相关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得以实施,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加之相邻周边蔬菜、水果产业种植的示范、效益带动,群众陆续自发引进种植,有效地促进了碧寨乡农业产业的发展,坚持走好“12345”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依靠国家相关补贴政策,以解决种植户后顾之憂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碧寨高原特色农业一定会走向高效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农业对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诊错因 知对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