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酉阳县蔬菜零售价格较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2015-11-20杨胜文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零售价格调控蔬菜

杨胜文

摘 要 近年来,酉阳县蔬菜价格较高,普通城镇居民难以承受。通货膨胀因素、蔬菜流通不畅、政府调控乏力、菜农栽培技术不高是蔬菜零售价格较高的根本原因。要解决此问题,必须打造健全的蔬菜流通体系,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和提高菜农栽培技术。

关键词 蔬菜;零售价格;调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2

近年来,酉阳县蔬菜零售价格较高,普通城镇居民难以承受。据酉阳县统计局资料,2013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其中蔬菜消费支出对恩格尔系数的贡献值约为1/4[1]。蔬菜是城镇居民最重要的副食品之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稳定和身心健康,“菜篮子”不稳则社会不稳,因此,有必要对我县蔬菜零售价格较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作初步探讨,以利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

1 近年酉阳县常规蔬菜批发零售价格情况(表1)

2011-2014年,蔬菜整体价格呈上涨趋势,但批发价与零售价的价格差呈下降趋势,零售价超出批发价的百分比以2011年最高,达78.4%,2013年最低,达50.1%,尽管如此,蔬菜零售价仍维持在较高价位。

2 蔬菜零售价格较高的形成原因

蔬菜零售价格较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通货膨胀因素,二是蔬菜流通不畅,三是政府调控乏力,四是菜农栽培技术不高[3]。

2.1 通货膨胀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2014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分别为5.4%、2.6%、2.6%、3.7%。由于通货膨胀,造成肥料、农药、农膜、劳力和运费等生产成本增加,连锁带动蔬菜批发价、零售价增高。

2.2 蔬菜流通不畅

酉阳县蔬菜从田間到餐桌,至少需要经过蔬菜营运商到菜农手中批发,然后拉到农贸市场加价批发给蔬菜零售商,零售商再加价卖给消费者两个环节,外地运进的蔬菜,需要经过三四次加价,即使成规模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由于品种单一,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超对接”,如此层层加价,造成蔬菜涨幅达1~2倍。

2.3 政府调控乏力

蔬菜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自身价值和供求关系,但政府的干预措施,可以平抑菜价。农贸市场的蔬菜零售商是流通环节的主力军,其主要营业场所就是4 m2的摊位,但每年的租金却很高,达3万元,即82元/d。零售商如果蔬菜加1元/kg,平均每天必须卖出80 kg菜才不会亏本。虽然市场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但在县城10万居民必须消费的刚性需求下,拼命加价成为蔬菜零售商的必然选择。

2.4 菜农栽培技术不高

栽培技术决定产量和品质,供需关系影响蔬菜价格。酉阳县蔬菜市场存在着“三天有不得,三天无不得”的怪圈。以分葱为例,7-8月零售价30元/kg,而春、冬季只有8元/kg。酉阳大部分菜农都是“50后”“60后”,文化水平低,栽培技术还处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新技术、新品种还未普及,育苗、施肥、防病治虫还是凭经验办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酉东茄果类蔬菜基地平均667 m2产量只有1 750 kg/667 m2,酉西更低,只有1 250 kg/667 m2,毛坝盖白菜基地的产量只有1 500 kg/667 m2。由于供不应求,造成蔬菜价格较高。

3 解决对策

3.1 打造健全的流通体系

打造健全的流通体系,核心是减少流通环节。一是实现“农超对接”。以资金实力雄厚、管理方法先进的永辉超市、重百超市为核心,将菜农生产的蔬菜直接配送到超市,减少了蔬菜中间商这个环节,减少了1次加价,从而达到降低菜价的目的。二是向电子商务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电子商务正逐步替代传统的商品购销模式。蔬菜专业合作社可以创建蔬菜网站,推行网上蔬菜销售,产销双方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谈生意、订合同、支付定金,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费用。如此一来,菜农的产品就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了2次加价,菜价自然就下降了。目前,酉阳县黑水镇建立了蔬菜电商平台,正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3.2 加大政府调控力度

“菜篮子”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政府应把“菜篮子”工程作为公益事业来抓,而不应完全市场化运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实施政府调控。重点是降低城南城北两大农贸市场的摊位租金。而两大农贸市场为民营资本所建,政府要么收购农贸市场,直接降低摊位租金,例如每个摊位降至1000元/年,要么与农贸市场所有者进行协商,降低摊位租金,每个摊位按县城市场行情的市值租金与降低后的实际租金差额部分,由财政资金补贴,若农贸市场所有者漫天要价,则用法律、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摊位租金大幅下降,必然导致蔬菜零售商加价幅度大幅下降,从而降低蔬菜价格。

3.3 提高菜农栽培技术

由于供不应求引起蔬菜价格偏高,其解决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蔬菜产量,而提高产量的核心,是提高菜农的栽培技术。以农民田间学校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载体,对全县的蔬菜种植大户进行系统培训。针对全县菜农的知识结构,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培训,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要以理论为辅,实际操作为主,适当理论授课,重点田间现场讲解,做到专业语言通俗化,枯燥理论形象化,寓教于乐,方可达到效果。在培训内容上,重点讲解选用优良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深施有机肥、加强病虫防治、注重精细化管理、嫁接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李圣军.蔬菜“卖贱买贵”问题的内在原因及解决对策[J].经济论坛,2011(4).

[2]李志强,李穗豫.我国蔬菜超市配送直销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6(10).

[3]吴和.蔬菜流通战略[M].成都:四川农业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零售价格调控蔬菜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3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1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