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

2015-11-20薛起胜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0期

薛起胜

摘 要 在油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油菜种植效果及最终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分析油菜种植特点,并根据油菜种植实际,分析油菜种植中可能遇到的病虫害,并制定具体的病虫害预防措施,对解决油菜种植病虫害问题和提高油菜种植效果和整体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立足油菜种植实际,分析土壤、温度、种植方法和农药播撒及施肥情况,制定具体的油菜种植病虫害预防措施,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

关键词 油菜种植;病虫害预防;种植效果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02

油菜与其他农作物相同,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结合当前油菜种植实际,油菜在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较多,不但影响了油菜的质量,还影响了油菜的整体产量[1]。基于油菜种植的实际,要立足油菜病虫害现状,在油菜种植的具体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使油菜种植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最终达到提高油菜种植产量和质量的目的,满足油菜种植需要,为油菜种植提供有力的支持,提升油菜种植水平[2]。

1 油菜种植中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从目前油菜种植来看,其病害主要表现为油菜菌核病、油菜黑斑病以及油菜霜霉病等。其具体的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油菜菌核病

1.1.1 发病原因

旱地菌核存活数量大、施用未腐熟的油菜残渣、播种带菌种子,均将增加田间菌核数量。

1.1.2 预防措施

一是实行轮作,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 a。二是在多雨地区,宜窄畦深沟栽培,春季注意清沟防渍工作。

对于油菜菌核病而言,考虑到菌核的特征以及菌核的附着性强等特点,在具体防治过程中,首先应选择轮作,从源头上彻底消灭菌核,保证油菜种植过程中避免菌核的感染[3]。其次,鉴于菌核的生长环境相对特殊,在多雨地区应加强雨水排泄,保证油菜生长环境干燥,达到抑止菌核生长的目的。因此,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重点在物理方法的运用[4]。

1.2 油菜黑斑病

1.2.1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内外越冬或越夏,种子带菌率60%,带菌种子造成种子腐烂和死苗。

1.2.2 预防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进行大面积轮作,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油菜黑斑病的发生概率较大,对油菜种植的影响也较为深入。如果不能有效杀灭黑斑病菌,油菜将会发生大面积感染,最终对油菜的种植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防治过程中,首先应从源头入手,积极选择抗病品种。其次,应进行大面积轮作,在种植过程中积极投入相应的酵素菌肥料,有效抑制和杀灭黑斑病菌。

1.3 油菜霜霉病

1.3.1 发病原因

病原菌为油菜霜霉菌,初浸染源主要来自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上越冬、越夏的卵孢子。

1.3.2 预防措施

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避免氮肥过多。在油菜种植过程中,有些地块由于氮含量较多,出现了氮肥施肥过量的情况。氮肥过量之后,油菜非常容易感染霜霉菌,危害油菜的健康生长,使油菜的整体产量和种植质量受到较大威胁。为了有效防治油菜霜霉病,在防治过程中,应尽量做好排水和通风,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放,减少氮肥的施放。

2 油菜种植中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结合油菜种植实际,在油菜种植过程中,虫害危害较大,要想做好虫害的防治,就要了解虫害的种类及特点,并制定具体的虫害防治对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油菜茎象甲

2.1.1 产生原因

为害特点幼虫在茎中钻蛀为害,成虫为害叶片和茎皮。严重时受害茎达70%。

2.1.2 防治措施

成虫开始活动时,喷洒2.5%敌百虫粉或1.5%乐果粉剂,2~3 kg/667 m2。因此,在油菜茎象甲的防治过程中,喷洒农药既是最直接的做法,也是防治虫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油菜茎象甲的特点和油菜油菜茎象甲的繁殖情况,在成虫阶段进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定时按照农药比例做好农药喷洒,是防治油菜茎象甲的重要手段。

2.2 油菜黄曲条跳甲

2.2.1 产生原因

黄曲条跳甲在我国北方1 a发生3~5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落叶和杂草中潜伏越冬,成虫性活泼、善跳跃。

2.2.2 防治措施

及时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40%菊杀或菊马乳油2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4 000倍。

基于油菜黄曲条跳甲的危害,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应对成虫进行药物喷洒,并根据成虫的不同阶段,提高杀虫剂的比例,快速杀灭油菜黄曲条跳甲,避免油菜黄曲条跳甲残留,造成害虫二次复发,影响油菜的整体种植效果。因此,按照比例配置农药药液,并定时喷洒,是提高油菜种植质量的关键[5]。

2.3 油菜蚜虫

2.3.1 產生原因

油菜蚜虫以成蚜和若蚜刺吸油菜叶片茎枝、花轴的汁液,一般密集在叶背面及菜心中,叶片被害后形成褐色的斑点。

2.3.2 防治措施

选择抗虫品种,结合生产实际,选用比较抗蚜虫、病毒病的油菜品种,减轻蚜虫和病毒病的为害。油菜蚜虫是油菜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害虫,其不但危害较大,而且防治难度较大。为了保证油菜蚜虫能够得到有效防治,应从源头入手,积极选择油菜品种,将抗虫能力强的品种作为首选,同时,要做好油菜种植试验,在实际种植中总结各个品种油菜的特点,为选择合适的品种提供依据[6]。

3 结论

基于油菜种植实际,要立足油菜病虫害现状,根据油菜的种植过程中,制定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防治油菜种植过程中的各种病虫害,最终达到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延英.油菜缺硼的症状识别及喷施方法[J].农技服务,2014(12).

[2]姚建中.油菜根肿病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4(15).

[3]艾劲松,高金梅,王新妩.低温冻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3).

[4]陈于棠.掌握气候规律 提高油菜产量[J].广西气象,2014(6).

[5]盛绍学,石磊,李彪.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孕灾环境特征及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0).

[6]肖晓华.秀山县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初报[J].南方农业,2014(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