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稻稻瘟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2015-11-20杨伟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品种选择防治方法稻瘟病

杨伟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比重。随着我国水稻的种植,稻瘟病不断发生,并成为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保证水稻的产量,使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找出造成稻瘟病出现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品种选择;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02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水稻占有重要的比重。水稻的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农业收入情况。在我国南北方的稻区中,稻瘟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一旦出现稻瘟病就会面临水稻减产现象,一般会减产10%~20%,严重时会减产40%~50%,甚至还会出现颗粒无收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必须找出造成水稻稻瘟病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业和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1 水稻稻瘟病出现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在抽穗期到灌浆期之间,如果温度过低或土地湿度过大,都会增加稻瘟病发生的概率。稻瘟病发生的温度在24~28 ℃,相对湿度要大于90%,因此,水稻抽穗、孕穗期间雨水的多少、气温的高低等因素都对稻瘟病的发生产生直接的影响[1]。

1.2 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在水稻种植前,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水稻种植者没有对水稻品种进行筛选。在种植时,往往采用一种品种连年种植,导致水稻稻瘟病的抗原不断得到累积,而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却不断减少甚至丧失。同时,对于出现稻瘟病的水稻品种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继续留种种植,这些都是导致水稻稻瘟病不断加剧的重要因素。

1.3 对稻瘟病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水稻种植者缺乏对水稻稻瘟病的认识,当出现稻瘟病时,很多种植者都采取普通的除病措施,甚至不做处理,很少有种植者会主动对稻瘟病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由于缺乏对稻瘟病的重视,一旦出现稻瘟病,很容易造成稻瘟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使局面难以控制,进而造成水稻产量减少。

1.4 管理措施不当

在插秧过程中,由于缺少前瞻性,导致插秧密度过大,造成水稻成长过程中行间的通风性、透光性都不好,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同时,在施肥过程中,由于肥料分布不均匀,或者施用过多的氮肥,都会造成水稻细胞内的碳氮比失去平衡,使水稻抗病性大大降低,硅质化程度减小[2]。这种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2 水稻稻瘟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2.1 选择优良水稻品种

由于水稻稻瘟病病菌生理小种具有易变异性、波动性、多样性,即使再优质的水稻品种如果连续推广几年,都会出现稻瘟病的症状。因此,在选择水稻品种时,选择抗病品种较强的优良品种是预防稻瘟病发生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当然,抗病性强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抗病性强的品种。即使在去年发生稻瘟病严重的地段种植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如果温度、湿度适宜,这些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也会感染稻瘟病,因此,在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后,还要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3]。

2.2 增强种植者的防治意识

为了预防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扩散,要定期组织相关的知识普及技术培训,加强种植者的防病意识,认识到稻瘟病的症状与破坏力,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对水稻稻瘟病的影响,保证水稻行间间距,使水稻享受充分的光照和通风;同时,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碳氮平衡,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减少稻瘟病发生几率。

2.3 坚持正确的种植原则

当稻瘟病发生时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经常发生稻瘟病的土地,必须采取正确的种植方式:首先,在易发地带经常种植的品种尽量不要在本块土地上种植,或尽可能少种,更换成其他品种;其次,做好水稻品种的消毒工作,对于带有病毒基因的种子或在发病田地收获的品种尽量不再使用;最后,对于一些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农户来说,尽量避免水稻品种过于单一,在同一块土地上至少要种植2种以上的水稻品種。

2.4 消灭稻瘟病病源

水稻稻瘟病之所以会对水稻产量造成致命性影响,是因为稻瘟病的病菌传播速度非常快,且不易被消灭。

水稻一旦感染稻瘟病,病菌就会借助空气气流进行传播,带有病源的水稻放在哪里,哪里就有可能感染、传播稻瘟病。对于上年发生稻瘟病严重的田地,由于越冬病源特别多,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消灭病源,次年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就会发生大规模的稻瘟病,进而造成水稻产量减产,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4]。针对这种情况,在发生稻瘟病后,一定要对染病田地的稻草进行焚烧处理,彻底消灭稻瘟病病源,坚决杜绝发病田地的稻草还田,有条件的种植者可以将稻茬焚烧干净,或直接将田地深翻,使稻茬埋在深层地底,这样能有效预防稻瘟病的发生与传播,从根本上消灭稻瘟病的病源。

3 结语

水稻稻瘟病是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重要灾害之一。发生稻瘟病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专业种植水平不够、选择水稻品种不当、种植管理措施不当、没有对稻瘟病形成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些原因,必须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定期组织种植者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加强对稻瘟病的重视程度,做好稻瘟病的预防与防治手段;同时,对于发生稻瘟病的稻草和稻茬要进行彻底焚烧,并对土地进行深翻,从根本上消灭水稻稻瘟病发生的病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稻瘟病的出现概率,保证我国水稻的产量,为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洪君,陈立杰,徐洪艳,等.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途径[J].北方水稻,2012(3):53-54.

[2]温小红,谢明杰,姜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3):190-195.

[3]白玉竹.如何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J].农民致富之友,2014(23):59.

[4]张志,李桂华,辛亚丽,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67,16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品种选择防治方法稻瘟病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鸡球虫病诊断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杨树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探讨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早实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花溪地区无公害豇豆栽培技术
广西百香果无公害栽培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