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门诊患者肾功能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2015-11-20金培印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安阳455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尿蛋白肌酐定量

金培印 蒋 超(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1,2〕,肾功能损害是高血压和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3,4〕,一旦发生,将恶化患者的病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本院选取老年门诊患者行肾功能检测,根据不同疾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肾功能状况进行分组,分析老年门诊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老年门诊患者457例,其中高血压186例,年龄61~78〔平均(68.2±5.3)〕岁,男101例,女85例;糖尿病169例,年龄60~79〔平均(68.0±4.9)〕岁,男90例,女7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02例,年龄60~80〔平均(68.4±6.2)〕岁,男54例,女48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5〕,舒张压≥90 mmHg和(或)收缩压≥140 mmHg。糖尿病患者均符合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6〕,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 2 h 血糖≥11.1 mmol/L。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两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273例,年龄60~80〔平均(68.3±5.2)〕岁,男145例,女128例;心血管事件184例,年龄61~80〔平均(68.1±4.9)〕岁,男100例,女8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肾功能分为两组,肾功能正常患者351例,年龄61~80〔平均(68.2±5.6)〕岁,男184例,女16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106例,年龄60~79〔平均(68.3±4.5)〕岁,男61例,女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肾功能检测,指标为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同时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血清肌酐正常值:男性 <115 μmol/L,女性 <107 μmol/L,否则为肾功能不全。尿蛋白定量正常值:<30 mg/24 h,否则为肾功能不全。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缺血(超过2个导联的ST段水平型或斜下型压低超过1 mm)、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室性早搏LOWN分级高于3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持续性心房纤颤、永久性心房纤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外周血管疾病(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彩色多普勒检测内膜厚度超过1 mm或斑块形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肾功能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高血压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间肾功能指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2 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与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肾功能比较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肌酐〔(104.3±31.5)μmol/L〕、尿蛋白定量〔(36.8±11.2)mg/24 h〕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91.6±17.8)μmol/L,(27.0±8.4)mg/24 h〕(P <0.05)。

2.3 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不全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例(78.3%)〕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101例(28.8%)〕(P<0.05)。

2.4 老年门诊患者肾功能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与心血管事件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487,0.436,均P<0.05;血清肌酐与尿蛋白定量也呈正相关,r=0.512,P <0.05。

3 讨论

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多种疾病,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7,8〕。糖尿病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9〕。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10〕;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也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高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上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部分患者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常合并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肾功能损害也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1〕,由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导致肾小球硬化是发病的特点,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起病隐袭,缓慢进展,早期的肾脏病相关症状不明显。大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是在出现明显蛋白尿或显著水肿时方被觉察。诸多研究表明,肾功能异常改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12〕。慢性肾脏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也是促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诱因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高血压与糖尿病的进展过程中,各种诱发因素控制不良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不仅加重原发病症,使血糖和血压更加难以控制,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主要原因为慢性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致病原因和病理机制,使得两者的关系更为密切,起着心肾双系统伤害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程度较糖尿病更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后,会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对肾功能损伤更为明显,也大大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而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肾功能损害更明显,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改变更明显,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更大。

综上所述,肾功能损害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相互影响,高血压与糖尿病不仅是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高血压与糖尿病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而肾功能损害会促进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大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1 屈志萍,刘新民,张燕杰,等.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11;39(1):24-6.

2 刘 莉,李阳春,游 凌,等.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1):1313-4.

3 康玉华,王瑞英,冯 品,等.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2):182-5.

4 过新民,金 泓,潘丽雯,等.超声造影技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评估及其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1):156-61.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修订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2(6):483-6.

6 王 昕,邢小燕.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聚焦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全球糖尿病治疗指南和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12):7-9.

7 汪莲开.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80-1.

8 Yamout H,Lazich I,Bakris GL.Blood pressure,hypertension,RAAS blockade,and drug therapy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J〕.Advance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2014;21(3):281-6.

9 王 珍,张 红,沈旭慧,等.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及其前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6):759-62.

10 Gupta S,Gambhir JK,Kalra O,et al.Association of 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with the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North Indian population〔J〕.Journal of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13;27(6):548-52.

11 李 青,潘洁敏,包玉倩,等.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J〕.上海医学,2013;36(1):59-62.

12 王 锴,陈文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下肢动脉病与肾功能不全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10):753-6.

猜你喜欢

尿蛋白肌酐定量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