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薯蓣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2015-11-20闫昱江刘乐亮雷根平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2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薯蓣肾衰竭代偿

闫昱江 傅 薇 刘乐亮 雷根平(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2000)

加味薯蓣丸是雷根平主任医师用来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方,临床应用发现该方能缓解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观察其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连续诊治,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51例,男134例,女117例,年龄40~65岁。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慢性肾衰竭诊断及分期标准参照文献〔1〕:有慢性肾脏疾病史;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 ml/min;血肌酐(Scr)>133 μmol/L;临床分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cr 80 ~50 ml/min,Scr<1 331 μmol/L,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 50~25 ml/min,Scr 1 331 ~2 211 μmol/L,肾衰竭期:Ccr 25 ~10 ml/min,Scr 2 211 ~ 4 421 μmol/L,尿 毒 症 期:Ccr <10 ml/min,Scr>4 421 μmol/L。排除标准:(1)年龄 >65 岁或<18岁的患者;(2)CRF 4期或已行透析治疗者,合并高钾血症、心衰竭、尿毒症脑病等并发症的患者;(3)精神疾病、妊娠患者,近2 w服用其他保肾药物;(4)合并其他系统、器官严重原发性疾病者;(5)对本组药品过敏的患者。

1.3 分组 满足条件的25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0例,男69例,女61例,年龄(46.2±6.5)岁,病程(2.3±0.5)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95例,糖尿病肾病35例。临床分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45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40例,肾衰竭期45例。对照组121例,男65例,女56例,(45.3±6.3)岁,病程(2.5±0.4)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90例,糖尿病肾病31例,临床分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40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40例,肾衰竭期41例。两组患者原发病构成、年龄、性别、病程、肾功能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纠正贫血及其他可逆因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加味薯蓣丸(有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研究中心提供),10 g,3次/d。6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进行主要症状的疗效分析,包括倦怠无力、腰酸腿软、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等。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舌脉象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①临床缓解:与治疗前比较,证候积分下降幅度≥90%;②显效:与治疗前比较,证候积分下降幅度≥70%;③有效:与治疗前比较,证候积分下降幅度为30% ~69%;④无效:与治疗前比较,证候积分下降幅度<29%。证候积分下降幅度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显著(P<0.05)。见表1。2.2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均无临床缓解病例,治疗组有效率(显效+有效)75.38%(显效57例,有效46例,无效27例),对照组有效率60.33%(显效42例,有效31例,无效48例),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30 23.83±3.41 12.73±3.561)2)组别 n对照组 121 24.32±3.58 20.56±4.581)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的虚实病机互为因果,笔者称之为慢性肾衰竭虚实病机的相因性,其病位广泛,除肾脏外,涉及其他四脏,尤以脾肾相关脏器功能密切,治疗中必须重视脾肾旁及他脏,守中而兼顾四脏,水湿浊毒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多样性,治疗中养阴不宜滋腻而助痰湿,活血不宜破血,以免出血,薯蓣丸方证规律和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很相投〔3,4〕。肾间质纤维化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研究证实,鳖甲煎丸通过肾间质纤维化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有肾脏保护作用,其中,鳖甲味咸,入足厥阴肝经,破癥瘕而消凝瘀,有滋肾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5〕。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薯蓣丸原方基础上加鳖甲制成蜜丸,以“加味薯蓣丸”称之,整个方子具培补脾肾、益气温阳、养血活血、祛风除湿、软坚散结之功,补中有泻、补泻并用,以补为主,以泻为铺,研究证实该方能够改善CRF患者肾功能〔6〕。本文结果证实加味薯蓣丸能够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32-3.

2 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62.

3 雷根平,刘玉霞,孙 燕.慢性肾功能衰竭虚实相因病机特点与治疗思路〔J〕.四川中医,2008;25(11):28-9.

4 雷根平,李小会,高碧峰,等.薯蓣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J〕.河南中医,2013;33(10):1607-9.

5 韩 琳,陈志强,范焕芳,等.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4):260-2.

6 雷根平,缪 峰,杨晓航,等.加味薯蓣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4;(9):1118-9.

猜你喜欢

薯蓣肾衰竭代偿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
薯蓣皂苷及两种衍生固定相的制备、表征及性能评价
黄姜中薯蓣皂苷元提取工艺的优化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