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腔镜与传统常规手术治疗乳腺疾病的效果评价

2015-11-19高睿心葛斌刘军闫卫刚郭通王婧欣

中外医疗 2015年20期
关键词:乳腺疾病

高睿心 葛斌 刘军 闫卫刚 郭通 王婧欣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乳腔镜辅助下手术与传统常规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4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乳腔镜组和常规手术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瘢痕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乳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瘢痕情况均好于常规手术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乳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常规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疾病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瘢痕小,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乳腔镜:传统常规手术;乳腺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3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b)-0070-02

乳腺是女性高发疾病的部位,乳腺疾病多发于乳腺上皮组织,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乳腺疾病一般采取手术切除进行治疗,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乳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和传统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在传统常规开放手术中,由于手术创口较大会对患者的血管和神经造成严重损伤,并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患者易出现上肢感觉迟钝麻木。同时传统开放手术也会对血管造成很大损伤,严重会导致血栓形成,并造成较大疤痕,对患者造成经济和心理双重压力,对术后生活造成影响。乳腔镜是一种先进的治疗乳腺癌的外科微创技术,对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134例乳腺疾病患者手术情况分析研究,对乳腔镜辅助下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对乳腺疾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4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为我院乳腺外科确诊为乳腺疾病,患者均为女性,其中乳腺纤维瘤69例,乳腺囊性增生32例,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15例,乳腺脂肪瘤20例,依据患者手术意愿分为两组,乳腔镜组70例患者,应用乳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乳腺疾病,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5.37+3.84)岁,病程4~21年,平均病程(11.31+2.45)年;常规手术组64例,患者采用传统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乳腺疾病,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5.82+3.67)岁,病程5~23年,平均病程(13.28+3.9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乳腔镜组患者采用乳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让患者仰卧将患病部位朝向外侧,肘关节弯曲。通过超声对肿瘤范围进行标记,确定其大小、位置及数量,确定手术位置后,对患者进行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在患者患侧腋窝部位做1 cm切口,多点分层注入脂肪溶解液(由生理盐水200 mL、蒸馏水200 mL、2%利多卡因20 mL及肾上腺素0.5 mg组成),静息10 min后,将内部溶解的脂肪吸出。吸净后在腋窝部位注入压力为7~9 mmHgCO2气体,为乳腔镜探测创造空间,然后用乳腔镜对腋窝进行探测,通过超声刀对肿瘤病灶进行切除,游离肿瘤通过由近及远逐一切除,并将切除肿瘤病灶取出。使用蒸馏水对腋窝进行清洗,并插入引流管保持负压,加大压力并进行包扎,防止积液产生。手术结束后积极预防感染,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进行适量康复运动,尽快恢复饮食。常规手术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后采取传统常规开放乳腺肿瘤切除手术治疗。

1.3 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计量资料采用(x±s)形式,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采取X2检验和t检验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瘢痕比较

对比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疾病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乳腺疾病,乳腔镜组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瘢痕上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乳腔镜组患者出现局部皮瓣坏死2例、运动障碍者1例、感觉障碍2例、复发0例;常规手术组患者分别为4、6、11、2,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手术组,见表2。

3 讨论

乳腺肿瘤是常见的乳腺疾病,多表现为良性,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疾病已经成为困扰女性健康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及时准确的治疗是防止肿瘤恶化的关键。传统常规开放式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手术过程中会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口,易引起感染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美容效果较差,在心理和身体上对患者造成较大压力。乳腔镜的介入手术后,通过乳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美容效果较好,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同时在治疗乳腺疾病上取得较好疗效。通过临床经验积累,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疾病治疗手段已得到普遍认可,操作技术更加成熟,相对传统常规切除手术,操作更加便捷,加快患者康复时间,通过乳腔镜能够清楚的观察肿瘤病灶,对病灶彻底切除起到很大作用,术后并发症较少,不易引起感染,手术过程较为安全。

目前,我国临床治疗乳腺疾病主要通过乳腔镜辅助手术与传统常规开放式手术两种方法。该研究中发现,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乳腔镜组耗时显著少于常规手术组(t=6.37,4.86,P<0.05),说明前者能够大幅度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大幅度减少患者术中痛苦及心理压力;术中出血量、术后瘢痕比较中,乳腔镜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常规手术组(t=4.31,P<0.05),保证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性,术后瘢痕乳腔镜组患者瘢痕较小,与常规手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5),说明乳腔镜辅助下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术后瘢痕小,美容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康复情况优于传统手术,与柳朝晖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中,在局部皮瓣坏死、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复发情况上乳腔镜组发病率均小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腔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患者术后高质量生活提供保障,与相关研究文献一致,说明乳腔镜辅助下治疗乳腺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疾病手术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瘢痕小,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应加大推广。

猜你喜欢

乳腺疾病
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疾病的对比观察
高频彩超、钼靶及两者联合应用在Ⅰ~Ⅱa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MR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PBL教学法在乳腺疾病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乳腺疾病护理探析
乳管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在乳腺疾病手术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