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临床治疗探讨

2015-11-19刘钰

中外医疗 2015年20期
关键词:心房颤动临床治疗冠心病

刘钰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坩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房颤复发率、持续时间以及发生频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左心房内径为(33.17+1.15)mm,对照组则为(36.12+1.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房颤的复发率,促进其转复成功率的提高,有助于患者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安全性较高,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1.4;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b)-0047-02

对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是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上,控制房颤依然是主要的措施。厄贝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一种,与胺碘酮联合用药的话,能够有效控制房颤,降低房颤的发生率。为此,为探讨冠心病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临床治疗效果,现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其中男47例,女53例。以上患者均满足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断指标,房颤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超过7d,平均病程为(11.8±3.5)d。心功能≤Ⅲ级,左心房内径>40 mm。我院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63.5岁,平均病程为(11.7+3.5)d;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63.8岁,平均病程(11.7+3.5)d。

1.2 方法

以上患者在人院后全部实行常规降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对照组实行口服胺碘酮的治疗,1次/d,0.2 g/次,持续治疗6~12个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的治疗,1次/d,150 mg/次。对以上患者随访1年,叮嘱患者测量血压和心率,并对房颤复发情况予以记录,主要包括房颤复发频率、连续时间等。每3个月对心脏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复查,并比较两组患者1年以后的左房内径。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房颤复发率、发生频率、发生时间情况

经分别治疗后,在房颤复发率上,观察组为28%,对照组则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47,P<0.05);在房颤发生频率上,观察组为每年(3.1±2.8)次,对照组则为每年(7.4±5.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5,P<0.05);在房颤持续时间上,观察组为( 16.1+9.7)h,对照组则为(27.9+17.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5,P<0.05)。

2.2 两组左心房内径

同时,经1年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左心房内径为(33.17+1.15)mm,对照组则为(36.12+1.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5,P<0.05)。

3 讨论

目前,冠心病高血压合并房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临床上,房颤是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冠心病高血压不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也是引起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对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因为体循环动脉压力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状态,左心房容量负荷增大,压力升高,这会引起左心室出现舒张功能障碍,左心房形态发生变化,心肌的质量和表面积明显增加,心房纤维变导致心肌不应期异常不一致和传导蜿蜒曲,促使其可以容纳较多的折返环路,这增加微折返发生的可能性。近年来,虽然临床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比如通过心外科手术以及射频消融来根治房颤。但是在房颤的药物治疗治疗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临床治疗效果相对不理想。

对于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AngⅡ可能会导致心脏成纤维的增加,并降低胶原酶的活性,造成其心室结构重建;此外,AngⅡ还会加重心房肌细胞钙的承载,促使房颤心房胍电重建。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上具有显著的作用,也是临床上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不过在单独使用1年后,患者窦性心律保持率将变低。厄贝沙坦作为作用较强的ARB,对AngⅡ受体存在较高的亲和力,可以在受体部位起到阻断AngⅡ的作用,并且抑制RAAS系统作用的发挥。厄贝沙坦能够对AngⅡ介导的心房肌细胞内部的钙超载予以阻断,减少了心肌有效不应期内的连续缩短,确保正常不应期的频率调节机制,预防了心房肌电重建的构成,对心房肌的传导作用予以改善,促使心房颤动发生率的降低。同时,该药物可以降低心房压力,有助于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善,心房内压力的降低,将会逆转心肌变厚,控制了心肌缺血的发生。厄贝沙坦也可以对交感神经作用进行抑制,减少了心房的有效不应期,促使心肌纤维化逆转,并改变心肌传导。结合该研究,在房颤复发率,其中观察组为28%,对照组则为52%;持续时间以及发生频率上,其中观察组为(16.1+9.7)h,对照组则为(27.9+17.7)h,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结果与李蓉梅等文献报道相一致,也证实了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在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治疗上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房颤的复发率,促进其转复成功率的提高,有助于患者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安全性较高,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房颤动临床治疗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