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2015-11-19郑荣

中外医疗 2015年20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

郑荣

[摘要] 目的探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胆囊切除患者,并在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8)min、(5.0±3.2)mL、(6.6±1.2)h、(3.2±11)d较对照组的(50±lO)min、(10.3±2.5)mL、(20.4±3.3)h、(5.0±1.6)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 5.26%较对照组的(8/38)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患者恢复快,并发生较小,值得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7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b)-0030-03

自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被应用以来,此类技术发展较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慢性胆囊炎、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但临床上到底是使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尚无统一的准则,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Ⅲ。为探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胆囊切除指征的76例患者,随即分组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胆囊切除患者,在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5.5±4.3)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患者20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10例,胆囊息肉8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5.6±4.5)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患者18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10例,胆囊息肉10例。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38例患者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常规术前准备,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切口位置在经腹直肌或右肋下缘处作切口,长度约为3~5cm之间,使用具有冷光源的拉钩将胆囊显露,并将胆囊的底颈部夹提,在向外侧轻轻提胆囊,充分裸露calot三角,将三管位置充分确定。分别结扎、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一边向外牵拉一边游离胆囊床并切除胆囊,若出现渗血现象,使用电凝止血,同时不需要将胆囊床进行缝合,也不需要放置引流管,如果斛剖欠清,可以应用逆行法,即先分离胆囊周围的粘连,再从胆囊床上将胆囊游离,将胆囊颈分离后,再行结扎胆囊管,术后,使用可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治疗组:该组38例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术前准备,麻醉方式为气管内插管全麻,首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在1.6~2.0kPa,并采取四孔法进行,其次,通过使用分离钳,钝性分离calot三角,使术野清晰可见,同时仔细观察胆囊三角的血管分布状况,使用钛夹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并采取电凝止血,若患者仍存在渗血的情况,必要时采取止血纱布或明胶海绵进行止血,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观察是否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包对该文数据进行分析,采取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8)min、(5.0±3.2)mL、(6.6±1.2)h、(3.2±1.1)d较对照组的(50±1O)min、( 10.3±2.5)mL、(20.4±3.3)h、(5.0±1.6)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的胆切除术主要有3种,即传统的大切口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的大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口在经腹直肌或右肋下缘,切口长度约为11~14cm,该切口需要切断腹壁肌肉,该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患者恢复慢、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且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较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常采取四孔法,对患者的腹壁和肌肉损失小,且术后瘢痕不显著,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较小等优点,但是该术式的手术适应症较少,主要适应于慢性胆囊炎、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而对于胆囊穿孔、坏疽且伴有急性胆管炎的患者、中后期妊娠患者、上腹部具有手术史患者的具有禁忌症,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上述病例均可进行手术。赵芝祥研究报道,对于手术中病理回报为恶性病变的胆囊疾病患者及局部解剖结果不清晰的患者可以通过延长切口的方式将手术顺利完成,但是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与笔者研究一致。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需要横断患者肌层,因此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术后患者也会留下5cm的术后瘢痕,该组笔者研究结果中,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5.0±3.2)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0.3±2.5)mL,组间差异显著,这与辛占良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同。治疗组患者手术时的术野更加清晰,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该文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8)min、(6.6±1.2)h、(3.2±1.1)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0±10)min、(20.4±3.3)h、(5.0±1.6)d,组间差异显著,这与刘覃的研究一致。LC是在几乎完全封闭的状态进行手术,避免了将腹腔大面积的暴露,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文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6%较对照组的( 8/38)21.05%差异显著,此结果证实了上述的说法。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患者恢复快,并发生较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