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SIL—2R、IL—8和TNF水平在轮状病毒(RV)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5-11-19童平珍

中外医疗 2015年20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淋巴细胞

童平珍

[摘要] 目的了斛血清SIL-2R、IL-8和TNF水平在轮状病毒(RV)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择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RV肠炎患儿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杏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两组血清中SIL-2R、IL-8及TNF-A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两组各个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RV肠炎患儿在急性期血清中SIL-2R、TNF-A、IL-8水平(45.23±11.23)pg/mL,(122.23±6.75)pg/mL,(526.43±12.5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64±9.62)pg/mL,(68.12±5.46)pg/mL,(197.32±14.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RV肠炎患儿血清IL-8、SIL-2R及TNF-A水平亦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者与病情轻重具有关联性。结论血清IL-8、SIL-2R、TNF-A在轮状病毒感染免疫防御与免疫损伤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血清SIL-2R;IL-8;TNF;轮状病毒;肠炎;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b)-0010-03

据流行病学调杏发现,轮状病毒属于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的关键病原,目前RV肠炎发病免疫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属于体内关键的促炎症介质与免疫调节因子。现阶段,国内外对显现RV感染后血清中IL、TNF水平变化情况的报道相对较少。为了深入探究血清SIL-2R、IL-8和TNF水平在轮状病毒(RV)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该文主要对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RV肠炎患儿进行平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RV肠炎患儿50例为实验组,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有关临床诊断标准,粪便轮状病毒ELISA试验呈阳性,无严重肺、心、肝等疾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30个月,平均年龄在(21.36±2.12)个月;在病情严重程度上,其中轻症者20例,中症者17例,重症者13例。并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杏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8~30个月,平均年龄在(23.06+2.3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抽取所有试验对象3mL外周静脉血,按照2000转/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留取上层血清,并置人EP管(2mL)中,于-20℃环境下贮存备测。于试验前ld,于-4℃环境下存储标本,确保室温平衡。待标本检测前期工作完毕后,采用SIEMENS IM-MULITE 2000型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药盒(美国德普公司),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参照药盒说明书,由专业人员对两组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血清中SIL-2R、IL-8及TNF-A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V肠炎患儿与正常人群SIL-2R、11-8、TNF-A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IL-2R(45.23±11.23)pg/mL、IL-8(526.43+12.54)pg/mL、TNF-A(122.23±6.75)pg/mL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者在RV肠炎发病过程中具有参与作用,见表1。

2.2 三组不同程度RV肠炎患儿对正常人群血清IL-8、SIL-2R及TNF-A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RV肠炎患儿血清IL-8、SIL-2R及TNF-A水平亦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者与病情轻重具有关联性,见表2。

3 讨论

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积极控制与预防RV感染取决于其发病机制的系统研究,但现阶段其发病免疫机制尚未完全清晰。RV侵犯的绌胞多为肠绒毛上皮细胞,但肠上皮集合淋巴结中多为T淋巴细胞,而B淋巴细胞约占10%左右,其形成的抗体取决于T淋巴细胞系统调控,故在肠道抗病毒中细胞免疫的作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据有关研究提示,RV侵犯部位多属于T淋巴细胞,,而Th细胞是形成TNF-A等细胞因子的关键细胞。当继发RV感染后,易激活Th细胞,进而分泌大量的TNF-A。在体内,此类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诱导机体抗感染能力上升。此外,此二者属于致炎因子,可诱导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分泌大量的IL-8、IL-2等炎性介质,引起中性粒细胞趋化,进而形成粘膜水肿与血管损伤,提升通透性。SIL-2R作为mIL-2R(细胞膜上白介素2受体)脱落流人体液内的一种产物,目前已成为了细胞免疫敏感性、定量性指标。

该研究结果提示,于RV肠炎患儿急性期,其血清中SIL-2R含量逐渐升高,从(43.02±12.12)pg/mL上升至(45.13±10.34)pg/mL再上升至(48.32±11.42)pg/mL,观察上升范围与病情分组,可发现上升范围与病情轻重具有明显关联,多因RV感染后导致免疫细胞被激活,进而释放大量SIL-2R,提示RV肠炎急性期易激活细胞免疫,推测SIL-2R可作为RV疫苗接种后细胞免疫检测的辅助性指标。

IL-8属于白细胞趋化因子,经多种细胞活化后可分泌,对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具有激活作用,并可诱导其浸润至炎症局部,进而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诱发炎症反应,引起小肠上皮细胞坏死与脱落㈣。待出现广泛性损害后,极其容易减少肠吸收面积与绒毛上皮分泌双糖酶,进而引起糖吸收障碍,导致肠腔内渗透压急剧升高,最终形成水样泻大便。见文中数据,健康的对照组IL-8水平在200pg/mL之下,而患有肠炎的轻中重三组则均在500pg/mL之上,且症状越严重,IL-8水平越高,因此,可推断出IL-8水平与病情轻重具有明显关联。

而TNF-A多由单核巨噬细胞形成,较IL-8炎症介质而言,其组织损伤功能相似。见文中数据,健康的对照组TNF-A水平在100pg/mL之下,而患有肠炎的轻中重3组则均在100pg/mL之上,且症状越严重,TNF-A水平越高。除了验证了TNF-A水平与病情轻重的必然联系,也证明了TNF-A具有抗病毒作用,TNF-A升高时为了遏制病毒对身体的侵害,病情越重,则有越多TNF-A进行疾病抵抗。

结合该研究结果与杨志红所著《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学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可以发现,于RV肠炎患儿急性期,其血清中TNF-A、IL-8呈升高态势,提示二者在RV肠炎发病过程中具有参与作用,且与病情轻重具有关联性。目前,临床诸多研究资料提示,在RV发病中,IL-8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于RV感染后,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肠粘膜淋巴细胞浸润;②趋化RV感染后,可诱导形成的R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效应器功能。从整体角度而言,TNF-A、IL-8在RV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促炎作用,而非抗病毒作用。这同时,SIL-2R亦在RV肠炎免疫病理过程中具有引导作用,三者的变化提示着婴幼儿RV肠炎伴有免疫失衡现象,为今后调节失衡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在轮状病毒感染免疫防御与免疫损伤机制中,血清IL-8、SIL-2R、TNF-A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肠炎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兔轮状病毒的诊断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