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方法

2015-11-18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语文教学

陈 燕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中心小学,东阳 322100)

试析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方法

陈 燕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中心小学,东阳 322100)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进而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旨在融合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发挥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强化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 语文教学 教学创新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古至今,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处于教学领域的重要位置。从广义上说,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从狭义上来说,它有着一种文化熏陶的作用,能够强化孩子对成长过程的认识,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从综合层面上塑造孩子的综合素质。因此,广大老师必须明确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改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有效性,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强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课程初始阶段开始,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通过笔者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内容的选择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眼光比较狭窄,规划教学重点时也只是从课本出发,强调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字词的积累。此种生硬的教学理念落实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死板的教学模式。通常表现在,在课程初始时,老师将生字、生词进行板书,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记忆,旨在希望通过反复地诵读、积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强化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其实不然,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反复记忆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在其没有对该字词产生自我的理解之前,即使当时学生能够记住字词,也并不能够学会其具体运用的方法,不明确其应用的具体语境,老师相当于做了无用功。

一般而言,完成对字词的教授后,老师便会开始对文章的讲解,通常采用的是从头到尾的“垄断”解析的方式,将课程朗读完后,引导学生自我朗读,然后概括文章的内容,将其中重点的字词另外组合讲解,之后,讲解课后的思考题。基本上一堂语文课便顺利得到完结。但很多老师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的创作来源于实践,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明确语文知识应用的具体语境,拓展学生的理解外延。

(二)教学方式单一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转型,同样在教育领域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但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开展,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还依然秉承着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老师依旧作为教学的主体,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方向,学生一直作为学习的被动方,被动接受着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为新时代课堂主体的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作为课程的主讲者,讲述过程一直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比较少,从而营造了相对严肃的课堂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如果对课程心存疑虑也并不敢向老师提出质疑,经常处于比较迷茫、懵懂的学习状态,不能做到彻底解除心中的困惑,把握好课程学习的内容。根据心理学者的研究,针对个性比较活泼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通常比较愿意置身于活跃、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在环境的依托下,能够更加高效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沉闷的学习课堂并不能够做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老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方向去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并没有随着新课改的广泛开展而革新。在新型的教学课堂中,老师依然将自己作为教学的统领者,忽视了学生的重要地位。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也主要是从老师教学的方面去斟酌,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需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纵深落实的大背景下,语文老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自身的教学地位,明确自己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体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诉求,强化学生的学习地位,从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率。

我们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奇怪的大石头》这课的教学为例,这堂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首先掌握课程涉及到生字、生词,熟悉其字音、字形,懂得其应用的语境,然后做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主人公美好的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白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等可贵品质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要做到从学生的方向去创新教学设计,第一,需要保障课程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导入的部分,通过提问设疑的方式,巧设情境,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此方面,老师可以在导语上下功夫。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以及不能解释的现象,通常来说,当你碰到此类问题,你会怎样处理呢?通过提出问题来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后,引入新课。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这个孩子也碰到了与我们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处理的呢?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老师调动起来,便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接下来,在引导学生进行课程阅读前,老师首先设置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解答的欲望,从而能够在阅读预习时认真标记课程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本文来说,老师可以提问:既然课程名为奇怪的大石头,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石头怪在什么地方?针对这个怪石头,文中主人公又提出了什么疑问呢?让学生在课本中将“怪”的方面标记出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结合文章重点深入分析。最后是课程的感悟升华部分,让学生提出内心的疑惑,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解答,让学生明白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索世界,去提出质疑,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去认识世界的美妙。

(二)丰富教学内容,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创作来源于生活,且创作又高于生活,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已经涉及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而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去重视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在生活的细节中挖掘创作的来源,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强化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将语文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深化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时,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先给孩子们布置一个任务,让孩子们去水果市场看看杨桃的具体形态,然后自己画一幅杨桃带到课堂上来。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带来一个杨桃实物,让孩子们对比自己画的作品与实物存在的差异,进而引出新课画杨桃。本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孩子们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让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明确教学目的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课本进行生字、生词的学习,然后进入文章阅读的部分,此时老师可以提出讨论的题目:文中的“我”认为自己的画画得怎么样,“我”的父亲是怎样教育我的,老师和同学的看法又是怎样呢。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探索与课程主旨相关的问题,进而对文章的主题能够有较明确的把握。

课文中的“我”认为自己画杨桃非常认真,是按照自己所看到杨桃实际情况来画的,但却受到同学的嘲笑。“我”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座位原因、角度原因。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欣赏不同角度杨桃的照片,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杨桃形态确实会不同,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看到不同的结果,但同时需要建立在依据实践的基础上。这同样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识,让认识指导实践。

(三)创新教学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发展的优势,将多媒体手段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改变传统课程中单一的老师讲授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课堂呈现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片、音频等生动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对课程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更加富有活力。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视觉嗅觉等感官能力比较敏锐,比较喜欢新型的事物,且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也需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创新教学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倾注全部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四)转变传统严肃的课堂氛围,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紧张,老师作为课程讲授的主体,学生作为知识接受的被动体,通常而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少,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比较情绪化,老师的批评与鼓励均会对其心态造成影响。因此,老师需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充满成就感,进而能够更加愿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另外,课堂的环境氛围也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在传统教学中,严肃的课堂氛围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迫感,让孩子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一味地接受老师的讲解,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老师需要为其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处于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给予学生释放自我的机会,让其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善于鼓励学生,发掘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学生的认知观念、思想情感与生活行为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情味,从而学生能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小学生作为心智比较不成熟的学习群体,应该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针对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沉闷等原因而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局面,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语文教学的方法,通过从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的手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向出发,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基础作用,让语文课堂的教学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语文教学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