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2015-11-18李玲玲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方法论社会科学

李玲玲

(黑龙江省漠河县委党校,漠河 165399)

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李玲玲

(黑龙江省漠河县委党校,漠河 165399)

【摘 要】自然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基本统一,社会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却向着分裂的局面发展,但是方法论属于研究过程的哲学,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方法,而社会科学研究是坚持价值中立还是价值关联的争论就此展开。

【关键词】社会科学 方法论 价值中立

一、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之争

其实在研究社会科学过程中是坚持价值中立还是价值关联,一直以来都是业内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是否可以实现在坚持价值中立的基础上做到价值中立,赞同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真实的社会生活,要以事实为基础,以免自己的价值判断对研究结论产生影响,导致研究结论不够客观。而不赞成价值中立者则认为观察负载价值,自然科学研究也无法实现绝对的价值中立,更惶论更为复杂的社会科学研究。介于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折中观点,即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即相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因此人们在观察某个社会现象或者研究某个社会问题时,比如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才能与道德等就可以作为相对应的一对范畴进行研究,而非绝对的对立、毫不相容。

二、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是由当社会学古典论奠基人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价值中立的则又称其为价值无涉原则,在研究社会科学过程中,采用价值中立原则,即研究结果更加突出其客观性、价值无涉性,主要目标是划分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之间的界限,将价值判断从经验科学中剥离出来。基于价值中立原则而言,社会学的研究更多体现出经验科学的特点,即其研究成果不应该做出价值判断,只需做出事实判断即可,而自然科学中则不存在价值判断的问题,只有坚持价值中立才会更科学的理解社会行动,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的知识,最终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是以实证哲学与新康德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实证哲学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作用并非价值判断,而是描述或解释事实;新康德哲学则主张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严格区分开来,认为社会科学从本质上看属于价值科学,需要通过价值判断对社会中各种现象及事件的意义进行提示与阐述。韦伯的价值中立原则就是实证科学与价值科学的折衷,其试图通过这种方法建立起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事实研究与价值研究之间的某种联系,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社会科学方法论。由此可见,价值中立原则是以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为理论根据的,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事实,研究、证实现象的存在,即通过科学告知人们事实。

三、选择构建社会科学合理价值取向的方法论

社会科学并非以认可各种判断为主要任务,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找出价值观念结构,再对价值观念理解社会行动的相关性予以证明。获得客观认识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两种,即解释性的理解与因果说明,基于价值中立原则,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与价值的相关性,社会事实与价值相关,自然事实则恰恰相反,要对价值判断与经验科学加以区分,即科学没有义务进行价值判断,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主体一旦确定好研究客体,就必须将自身主观的价值观念抛开,尽量站在一个中立、客观的态度观察某个社会现象,分析某个社会问题,研究某个社会事件,最大程度上保证研究成果是客观的、科学的。大多数社会学家均会以问题作为研究工作的切入点,研究过程中搜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提出一般理论。理论上这种固定化的研究程序可以保证理论的客观性,将客观规律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来,但实际研究中可知,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社会科学很难通过这一程序达到这种客观性。自然科学本身会忽略人的能动性与参与性,而社会科学则不然,其主要对象就是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客体是人类活动,其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且主体会参与到客体的活动中。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是由人参与的,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人本身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社会的创造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有一定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又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而人类社会本身又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因此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其包含了诸多要素、参量与变量。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均可见到主体能动性的痕迹,如果要求研究者保持绝对的客观立场,不带任何价值判断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会形成一个价值观念体系,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研究人员产生影响,使得社会科学者往往带着某种价值判断观察社会现象,从而无法保持客观性。由此可见,与自然科学方法相比,社会科学方法论主体性特征十分明显,故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取向就带有更多的价值取向的成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整合中人为因素的作用十分明显。

总之,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文化背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可以促使社会科学方法论更快、更迅速的发展,基于大文化的背景下,在选择社会科学方法论时需要立足于文化背景,从中吸取精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理性,构建构科学形态,从而提高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逻辑起点,进而提高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客观性。

猜你喜欢

方法论社会科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佛阁:米拉日巴、诗与方法论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