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社会工作的内涵与范围

2015-11-18邱国成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族群少数民族

邱国成

(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玉溪 653100)

民族社会工作的内涵与范围

邱国成

(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玉溪 653100)

【摘 要】我认为,民族社会工作概念的提出有鲜明的问题意识,采用功能定义的视角,可以将民族社会工作的内涵概括为以一体两翼的价值为指导,以民族社会工作关系为框架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其研究对象是平等、团结与共同繁荣取向的民族社会工作关系,民族社会工作关系由工作者、受助者、民族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四个要素构成。

【关键词】社会公平 民族平等

一、民族社会工作的定义:地域的、民族的、还是跨文化

在有关民族社会工作的文献中,对民族社会工作的定义有三类不同的侧重:第一类以地域作为民族社会工作定义的内核,可以称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社会工作;第二类以帮助对象作为社会工作定义的内核,认为在个案、小组与社区工作中,帮助对象是各少数民族及族群;第三类是以多元文化作为民族社会工作定义的策略,源于西方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

以民族作为民族社会工作定义的策略路线,可见于郑杭生的《民族社会工作概论》中:他认为,“民族社会工作是政治和群众团体依据国家的民族政策,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对在物质和精神等方面面临困难的少数民族个人和群体所实施的一系列服务活动。”[1]李林凤也认为:“民族社会工作是以少数民族个人或群体为服务对象,对其在物质和精神等方面遭遇的困境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2]另外,一些未对民族工作与民族社会工作进行区分的文献,一般都取民族的定义策略。该策略的优点在于直观易接受,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在民族一词未得到严格界定的情况下,往往会给民族社会工作抹上单一的价值色彩。

取多元文化定义策略的文献,在国内并不多见,但在最近几年社会工作专业年会的分组讨论中,有不少学者认为,可以将民族社会工作看作跨文化的社会工作。另外,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钱宁教授提出以多元文化的视角介入民族社会工作,并且指出:“多元文化视角民族社会工作的主要议题是文化与发展,其基本理念是多元文化与文化福利”。国外的少数民族族群的社会工作,都放到了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范畴中。德维特和凯尔菲(WynettaDeVore,ElfriedeG. Schlesinger)的《敏感族群的社会工作实践》(Ethnic-SensitiveSocialWorkPractice),是引述广泛与受人尊敬的民族社会工作著作,将民族敏感的社会工作放入多元文化的范畴。苏德文(DeraldWingSue)的多元文化的《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实践》(multicut uralsocialworkpractice),是深入讨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力作,杜苏森和摩沙伊(SurjitSinghDhooper,SharonE Moore)的《多文化族群的社会工作实践》(socialwork practicewithculturallydiversepeople),也是讨论民族社会工作的佳作,都将民族社会工作放入多元文化社会工作的框架中进行讨论。多元文化社会工作的范畴较宽:第一,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不仅包括了族群社会工作,还包括另外一些社会团体的社会工作,如同性恋者群体和性倒错团体的社会工作;第二,对多文化民族社会工作的讨论,集中于移民较多的北美,对族群社会工作的讨论是以大量移民团体为背景的。杜苏森和摩沙伊在《多文化族群的社会工作实践》中做的文献回顾中,他虽然将文献分为六类:(1)“满足顾客独特社会地位与需要的更综合更抽象的实践模式”;(2)“有关不同‘少数民族’独特社会地位、文化、状况和需要”;(3)“多文化顾客的规范性实践原则,即允许做与禁止做的原则”;(4)“文化多样与族群多样社会工作的文化能力实践的特定模式”;(5)“创新实践模式的理论模式或介入多文化族群的适当原则”;(6)“多元文化能力实践的教育方法”,但他仍将六类文献归入多元文化社会工作的范畴。

可见,取文化的定义策略,会使民族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的范畴扩展到诸如同性恋等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同时还会使民族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迷失民族平等、繁荣与发展的方向,也不利于中国敏感的民族问题的关切。但其优点也非常明显,直接关注文化权利与反对在理论与实践上文化压迫。正如苏德文在他上述作品的序言所说:“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和实践通常反映更大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价值。结果,治疗形式重现文化压迫并且主要反映了欧洲中心论的世界观,或许在文化上给不同于自身文化的案主和他们的群体造成巨大伤害。为了工作者文化上的能力,在和异族群文化的案主开展工作时,社会工作职业者必须能够使他们自己不受他们自己文化条件和专业训练的影响,然后理解和接受另一种文化世界观的合法性,再着手发展文化上适当的干涉战略,并且对于影响他们自己和案主的制度力量保持警惕。”

从民族社会工作定义的现有成果来看,人们比较注重对已有成果的借鉴,比较注重逻辑分析与因素分析的视角定义民族社会工作,不太注重工具性与功能性的视角。作为实践特征明显、直面中国民族问题的民族社会工作,其定义过宽的话可能扩大了民族社会工作的内容,忽略我们确立民族社会工作原初目标。比如,跨文化的定义策略会将民族社会工作的内容扩展到对同性恋等边缘群体的介入。而取民族定义策略会将民族社会工作与原有的民族工作相混淆,使民族社会工作的边界不清晰,最终可能使民族社会工作承担超越自身范围的责任。社会工作协会以及社工界的同仁们致力于确立民族社会工作地位与范围,带着鲜明的问题意识,想开辟维持边疆各民族和谐与团结社会工作之路,通过民族社会工作,试图消减可能会长期困扰中国的边疆族群矛盾问题与国家整合问题。我认为,可以尝试着用民族社会工作关系来定义民族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关系是由社会工作者与少数族群成员或团体或社区形成的社会工作关系。按形成民族社会工作关系的案主规模,可以分出三类民族社会工作关系,即个案工作关系、小组工作关系与社区工作关系。

二、民族社会工作价值:族群的、国家的、还是西方的

专业的社会工作与职业的社会工作历来把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看作界定了社会工作知识、技能、发展潜能的动力,是社会工作的统帅与灵魂。离开了社会工作的价值,社会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就会变得枯萎。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社会工作的传统,实践社会工作的人们,极少有人反对这种看法与意见。我们还认为,民族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才极为重要,是中国民族社会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民族社会工作动力的源泉,还是民族社会工作知识与技能的源泉。

从实践上,民族社会工作横向上存在着明显的三大价值系统:一是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系统,二是源于中国解决边疆民族实际问题的由指导原则、政策法规构成的国家的价值系统,三是中国各民族自身特有的价值系统。

社会工作起源、形成、成长及成熟于西方社会,带着鲜明的西方价值理念。人道主义、新教伦理的个人主义、基督教中自由、平等、博爱的教义、人本主义学说、后现代的中心化、无支配的价值、生态主义的相互依存等价值,是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主流。上述的这些价值不仅推动了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而且还推动着社会工作走向世界各国。在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中,如何处理推动社会工作产生的上述诸价值,是最需要认真反思的一项活动。诚然,如果一位民族社会工作者缺乏诸如人道主义价值的体认,就不会珍视边疆族群成员的权利,更不会珍视边疆族群成员的文化权利,民族社会工作不仅没有成效,而且还会变成多余,甚至会变成伤害边疆族群成员的活动。如果缺乏对生态价值的体认,边疆民族工作的发展可能就会变成对边疆各族群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破坏,甚至在原有伤害的基础上叠加继发性伤害。如果缺乏对平等价值的体认,可能会将自己的文化有意无意地加诸于案主,使民族社会工作变成一种文化支配的社会工作或消灭边疆族群文化的社会工作。总之,缺乏对社会工作原初价值的体认,民族工作就会制造非常多的麻烦与问题。

从中国民族、宗教工作统合的角度看,相关部门与当局最希望民族社会工作者严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民族繁荣、区域自治等价值,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中国民族问题上的运用。相关当局担心,在条件不太成熟的前提下着眼于族群权利的觉醒或诉求,可能会牺牲族群间的团结,给国家的整合带来巨大的挑战。历史的证据也确实显示,偏重族群文化权利的民主自由国家,族群文化权利的崛起确实给国家整合带来挑战。如英国的爱尔兰族群、加拿大的法国族群问题、印第安族群问题。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民族繁荣、区域自治的价值为主要内容的价值系统,一方面对西方的价值系统保持着警惕,另一方面对于各族群自身的价值系统也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毛泽东1957年指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江泽民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过国家立场的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系统。他指出,民族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的十分重大的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与共同繁荣的原则。江泽民尤其强调民族平等,将民族平等看成实现民族团结与繁荣价值目标的基础。从四个方面阐述民族平等内涵:“第一,各民族不分大小、历史长短、发育阶段高低,都应该一律平等,包括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发展经济文化的平等权利,语言文字的平等地位。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歧视,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第二,各民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所以能够作为一个民族而长期生息繁衍,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优点和特点。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努力为少数民族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和文化。第三,民族差别、民族问题将存在很长时间。第四,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困落后问题,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进步,是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提得比较多的是民族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目标价值,2013年10回信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师生时要求“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在2014年全国政协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增进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民族社会工作还必须关切或敏感于每个族群的价值体系,必须在放弃我族中心的基础上虚心地向他族学习他们的价值体系,接纳他们的价值体系。学习少数民族族群的价值体系,尊重他们不同于自己民族的价值系统,对他们价值系统中不太积极的方面甚至是与自己族群价值相矛盾的价值进行无条件接纳,民族社会工作者才可能做到对少数民族成员的共情。少数民族的价值系统对于社会工作者不仅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而且少数民族价值传统中的社会公平正义、少数民族宗教中灵性关怀与照顾,本身就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工作者职业力量、技能的及理论的来源之一。不仅应承认少数民族价值系统在民族社会工作价值系统中的合法性地位,还应该承认少数民族风俗在社会工作治疗关系中的合法性地位,更要承认少数民族文化中社会工作理论的合法性。

这意味着,任何一位民族社会工作者实践中都必须正视与反思这三套价值体系,正视的目的就是把三套价值体系放到工作成败的战略地位,反思就是通过设置问题不断思考与检验行为与观念是否违反了上述这些价值。我个人认为,可以将这三套价值系统称为民族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一体两翼,一体就是民族平等、团结、繁荣与自治为中心的国家形态的价值系统,两翼就是少数民族族群的价值系统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系统。

三、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

要给民族社会工作确定研究对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是由民族社会工作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从内容上讲,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民族社会工作的方法、民族社会工作教育、民族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等等,都属于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范围。但为了划定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范围与社会工作者行动的边界,确定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仍非常必要。

综合民族社会工作的问题意识、功能目标、价值体系。我认为,可以将民族社会工作研究对象初步确定为研究取向族群平等、团结、繁荣的民族社会工作关系。族群平等、团结与繁荣的民族社会工作关系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民族社会工作者,二是源于少数民族族群的受助者或案主,三是民族社会工作价值观,四是助人活动。民族社会工作者是服务活动的提供者,是经过社会工作科学方法训练,具有族群文化敏感与被民族社会工作价值观注满的,理想的民族社会工作还应该懂得应用受助者的语言文字。民族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受助者是工作对象,是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愿意接受民族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最根本的特征是源于少数族群,是少数族群成员。这些来自于少数族群成员的受助者,不管是他们生活乡村,还是城市,都可能面临相应的一些问题。诸如语言沟通、适应不良或发展受阻等等。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并采取行动与民族社会工作者互动。民族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动机,是民族社会工作者的灵魂。助人活动是民族社会工作的关键,是助人与受助的实现过程,也是贯彻民族社会工作价值观过程。助人活动把民族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情境、族群文化纽带、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接纳联系起来,不断推动民族社会工作功能与目标的实现。

民族社会工作关系按工作者与受助的族群来源进行匹配,可以划分为几百种民族社会工作关系。诸如汉苗民族社会工作关系,苗回民族社会工作关系、苗苗民族关系等等,每一种民族社会工作关系由于涉及文化背景不同而有自身不同的规律,作为类存在的民族社会工作关系,不同的民族社会工作关系又有相同的一些基本规律与工作套路。按民族社会工作关系涉及的人数与规模,可以分为民族个案工作关系、民族小组工作关系与民族社区工作关系。同时,这三类工作关系,也属于民族社会工作方法论的范畴。按民族社会工作关系服务活动受支持的来源,可分为机构支持的民族社会工作关系与政府购买的民族社会工作关系。

民族社会工作与民族工作在某些价值目标上有重合的部分,但民族社会工作不是民族工作,和民族工作有明显不同。从相关文献来看,民族工作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工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而开展的工作。民族社会工作者作为公民与社会工作者,都有义务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但民族社会工作者的价值更强调民族社会工作者的反思性,而不是政策的执行性。民族社会工作者身份上可能与开展民族工作的民委机构的工作者、宗教事务局的工作者可能会重合,但民族社会工作者更偏重带有自身族群文化背景的工作者的身份,更体现出族际的平等。民族工作的工作者被要求强调对民族事务与宗教事务的国家管理;民族社会工作者相反把服务于少数民族族群作为首要目标,更强调服务而非管理,更强调服务的质量而非管理的强弱。当然,两者之间的界限也不是完全清晰的,当民族工作的工作者看到某个族群成员绝望眼神甚至仇恨的眼神而彻底反思自己工作方法与原则,愿意尊重学习并接纳少数民族族群的言语文字与习俗时,设身处地理解了他们的诉求与困境时,民族工作的工作者就是民族社会工作者。

四、结语

由于全球化加紧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同时加速了人、财、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传统的边疆被边界代替,主权受到弱化,民族国家的整合受到新的挑战,民族文化的焦虑随之增强,倾向传统文化的人开始抵制青年学生过平安夜。有人惊叹今天的中国人已经是香焦人,是被西方文化殖民了的中国青年。少数民族族群随着成员的流动与文化交往的频繁,尤其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某些少数民族成员已经很难辨识他们的文化是汉文化还是其自身的文化,他们往往比任何时候都体验到这种焦虑。边疆的冲突不仅有制度整合不足的问题,也有文化尊重不力的根源,还有历史遗留的问题,同时,少数民族的问题与整个社会的问题甚至全球问题紧密相联。于是,我们社工界的同仁在思考,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民族社会工作内涵与范围》的讨论,只代表我个人粗浅的认知,目的是向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参考文献:

[1]Wynetta Devore and Elfriede .Schlesinger. Ethnicsensitive social work practice(M), Copyright,1996 by Ally & Bacon.

[2]叶至诚.族群社会工作[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

作者简介:邱国成(1971-),男,汉族,云南东川人,法学博士,副教授,二级心理师,社工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民族政治心理、民族社会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族群少数民族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