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二语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研究

2015-11-18程龙平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新课程情感

程龙平

(重庆市江津区塘河初级中学校,重庆 404100)

一、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过于追求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主张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联系。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很多老师盲目地追求新和异,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让学生实行自主讨论,没有统一的领导方向,造成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解读不够深刻,无法在阅读中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

(二)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

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由于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在这种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的状态下,学生的阅读面相当窄,仅限于课本阅读,而课外知识积累相当浅薄,造成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不均衡。

(三)老师和家长反对课外阅读

老师和家长一般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课外书籍的阅读比较反对,认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会耽搁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率,在这种只能阅读教材的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厌恶情绪,影响阅读教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熟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阅读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设计阅读文章时要用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求知欲望,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保持高度的阅读情绪。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俗话说“厚积薄发”,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认真看报、认真阅读,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进行阅读的好习惯,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中学生能够形成快速的阅读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同时要鼓励学生养成摘录优美语句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摘录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印象便于日后的写作中引用,还能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汲取众多精华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

(三)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恰当的阅读方法能使阅读效果事半功倍。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速读、浏览以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方法的讲解不要枯燥死板,而是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在情感的体验中理解掌握,同时又把这种阅读方法自然地运用到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在不同的文章中游刃有余。

(四)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速读能力、语感、和鉴赏力,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理解思想主旨;其次培养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从整体范围再对文章进行深刻认识,与文本内容与情感形成交流、碰撞、融合。

(五)让学生在阅读中以情唤情

一篇好文章的字字句句都会涌动着作者的情感溪流,涌动着作者的情感波澜。阅读中以体验式情感代入,与文章形成情感共鸣,可以使学生入乎其内沉潜在语言中形成深刻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出乎其外,将文章凝固的语言烙上自己的情感、认识,形成富有现实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以富有情感的眼神、语言、动作引导学生的阅读情绪,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六)让学生在创造反思中超越

通过阅读者的阅读过程,文章才能进入一种连续的、不断变化的经验视野,而阅读作品正是在一代代的创造性阅读理解中不断丰盈。由于阅读视野和审美视野的差异,对于文章的理解也会形成不同的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提倡学生多角度的创意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意性阅读能力。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老师由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化,也容易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角色混乱,因此要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活学活用为目的的思想,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实施有效教学。

[1]彭金芳.中学语文新课程中的小说阅读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新课程情感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力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