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2015-11-18古祯平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语言表达教学方法

古祯平

(江西省遂川县大汾中心小学,遂川 343900)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在语言学习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严格遵循语言学习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将作文教学的进度与其他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到一起,在进行作文训练的同时,完成对拼写、阅读、语文常识的教学。这种以“作文”或“说文”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考虑了他们的兴趣需求,通过课堂情景的创设,缓和了课堂气氛,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在学习作文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因此,“作文先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更是整个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二、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一)基本模式

“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由三项基本要素组成:活动体验、表达与交流、阅读与生活。基本模式类似于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具体流程也有反馈环节。系统起始于课堂情景的设置:处在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很多时候教师不能强求他们同中学学生一样,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因此需要创设一种他们喜欢的情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种做法能够让他们更加专心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情景创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活动体验和学习需求,将拼音教学、识字教学穿插到作文、说文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阅读能力。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变式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变式是在基础模式的基础上形成,通过对学生学习需求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探究,形成了“表达交流型”和“拓展阅读型”两种变式。

(1)表达交流型

在表达交流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依然处在整个系统中的关键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中表达需求的不同将识字教学、拼音教学、作文讲评、范文学习、修改作文等模块进行排列组合后穿插到教学系统中。另外,表达交流型模式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分层式和活动式,这两种形式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表达交流型”教学模式的受众主要为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表达欲也较强,通过不断递进的教学情境的设置以及系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完成拼写课程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讲评模块和范文学习模块的设置,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自身错误,更好的完成口头描述向书面语言的转换,以达到提高语文整体学习素养的效果。

(2)拓展阅读型

“拓展阅读型”教学模式是“表达交流型”教学模式的发展,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需求、阅读范文、拓展评价、回味重建四个模块,将学生训练的重点由语言表达转移到阅读学习上来,强调学生要提高课外阅读强度,增加语言积累量。

“拓展阅读型”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小学四、五、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能够接受进一步的语言训练,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提高自身的语言积累量,完成更高难度的作文、说文训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阅读需求,统一选择一篇文章供大家阅读,并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后进行思考并向其他同学表述自己对文章的看法,最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讲评。这样一来,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中就能够发现自身不足,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这些不足,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束语

“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贡献十分突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自主选择适合他们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线,通过情景的设置,借助作文及说文的学习平台,将其他语文知识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胡旭青.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4,06:125.

[2]司明坤.小学语文中作文先导式的教学模式分析[J].新课程(中),2011,08:7-8.

猜你喜欢

作文先导式语言表达教学方法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对提高初中200米短跑成绩教学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