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考工记·轮人》设计思想探究文化内涵

2015-11-18杨雅正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车轮文明功能

杨雅正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南京 210000)

《考工记》是中国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全书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以及工艺水平,为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文化史和科技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考工记•轮人》是其中的第一篇。这是一篇记载古代制轮工匠制作木轮的文章。它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科技史、文化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我们研究“轮人”的设计思想,对传统设计追溯本源,不仅要揭示出早在数千年前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科技、文化乃处于世界人类同时期的领先水平、地位,向世人展现出高度的民族智慧,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同时也成为我们识读、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实在、生动的缩影和窗口。我们通过对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探究,意为当代的中国工艺设计的走向,不可忽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挖掘和传承。亦能从民族、人类整体文化层面去思考,择其先进文化理念来充实和武装自己,践行着全新的开拓。

一、试析【轮人】篇功能适应性的设计理念

在《考工记·轮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为轮,泽者欲杼,行山者欲侔”。大意是:凡是制作木制车轮,如果车要在沼泽泥地中行驶那么就要将轮子轮牙践地的一面做削尖处理。如果车要在山路上行驶,那么就必须将轮牙的上下做的厚薄均等。原文描述、提示的是车轮制作的工艺细节和原理则要。即面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车轮,必须要作出与之相适的车轮设计,使车轮实用价值最优化。

我们的祖先,很早之前就懂得为适应环境做出各种不同器械的设计。可见在中国远古传统设计中已经产生了类似“功能适应性”的概念,并在众多工艺中都有体现。譬如,在商周青铜器时代,工匠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烹饪方式不同、或是所盛放的食物种类差异、礼仪有别,设计出众多各具不同功能、适应不同使用对象、目的的青铜器皿。

“适应性”的慨念,最早出现在生物领域,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而在前加上“功能”二字,就与设计息息相关,按照以上生物学的解释套路,设计的“功能适应性”,就是设计品与环境和受众需求相适合。亦或可解为设计中的“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礼制宜”等。

古人将轮子削减或将轮牙做的上下均等。他们是根据车轮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状态,效果的总结经验中,改良出了能适合不同环境的轮子。倘若匠人只求外表精致,忽视了车轮本身的使用价值,那么再好的工艺,最佳的用材,因不能适用于环境而劳作无功。车轮陷入泥潭使人困扰;车轮极易破损等情况出现,这对车轮选材和对匠人辛苦的劳作,都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我们从他们严谨的设计、制作态度中,学习到了他们设计的科学的“理性”。车轮的价值在于让车行驶,而使用的对象是人,轮为人做。与其说制造车轮在适应环境,不如说人在借用外力来适应环境。

轮子因其圆形构造,运动具有省力的特点。人们对这一事物特性发现、开发、运用,便逐渐替代了人力手提、肩扛的运输方式。这样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劳动效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对于车轮功能适应性的开发、追求、利用,正是人们对在生产、生活中通晓物体相互间摩擦来克服、减轻阻力的基本原理的把握,并予以广泛运用、推广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轮人】设计、设计改进,即是要使设计品能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达到功能最大化。这是设计品设计必备的品质、原则和要求。

二、“以人为本”的《轮人》设计思想

从《轮人》对车轮的设计,可以看到设计最终目的,是要为人服务的这样的设计理念。这与我们当代工艺产品设计的宗旨、目的、理念等完全相同不悖。

能反应这一设计理念的在《考工记》对轮人制造车盖中,有着具体生动的描述;“叁分弓长,以其一为之尊。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盖已崇,则难为门也;盖也卑,是蔽目也。是故盖崇十尺。”文中用数据详细规定了盖弓与盖斗的合适距离,利用车盖前后的高度差便于倾泻积水,而设定的车盖高度必须适宜。车高亦能够保证车行无碍,盖低不能遮住驾车者开阔的视野。如此精准的尺寸设计,完完全全体现出了人本主义的思想。他们在注重追求功能的同时,不忘关注人的感受。而人车和谐,人车与环境、自然的和谐,是对车的功能的一种升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它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之一即是“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道”观。这在【轮人】设计中获得了很好的诠释。《考工记·轮人》为战国时期所著,当时正值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他们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民本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虽未被具体提出,但是在《考工记》中无不充斥着这种思想。这正是这部著作能够流传甚久甚广的根本原因所在。

若是说设计师对设计品功能的追求不可或缺,那么将设计品与人适应的设计理念更加必不可少。如设计品即使拥有再强大的功能作用,若人不适应,那么这样产品的设计终究为败笔。比如一款牙刷,他在去除细菌、美白牙齿上都有超出同类产品的功效,但却忽视了对使用者有可能造成牙齿出血,恶心等不良反应出现。这种设计就是不完备、不合格的产品设计。真正“以人为本”,完备、合格的设计产品,是在兼具优秀功能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尚佳体验。

三、中国【考工记。轮人】篇的深层文化

轮子,被人们视为古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人类使用轮子历史不足万年光阴。人们对车轮的发现、发明、利用有可能始于制陶。人们发现圆体运动,最省力。据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考证,有文字记载的文献表明,约在四千五百年到三千五百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车辆。在对殷代的考古发现中,殉葬物中有车马遗物。车厢、车辕、车轮清晰可辨。车辆设计已经成熟。在冷兵器时期,车不仅仅是作为运输工具,而且已作为战争的重型利器。那时战车的好坏,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进而能诠释出一个王朝的荣辱与兴衰。同时也对这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产生巨大影响。到了蒸汽时代,齿轮的发明,机器的出现,由农业文明向着工业文明的转变。由“轮人”发展而来的工业文明,相比之下前后产生了质的飞跃。著名演员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中,借助人被卡在巨大齿轮中的表演,辛辣地讽刺了人类已成为工业文明产品生产中的机器和奴隶。这类具有西方现代文化特质的社会现象,从根本上违背了“以人为本”现代文明的宗旨。

从制陶的转轮,到车轮,再到齿轮,人类的生产力因这些发明在不断地获得提升。人类智慧既是在守护一段文明,也是在将这段文明推向新的文明。期间,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正如《考工记》展现出的文化表明,承载着先哲心血的书籍,我们阅读研究它们,并不只是历史学家们的工作,包括艺术家在内的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义务去学习了解民族、人类的历史。以史为镜方能知晓得失兴替。

《考工记》虽然实录记载的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工具、器械、器皿等用品制作、加工、设计及生产工艺流程等科学技术问题,今天我们研究不是为着复制古董,而是要透过这一历史现象,看到中华民族悠久文明,高度的民族智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的奋斗精神。还应看到我们民族有过文化的昌盛、辉煌,曾经引领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一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史。我们现今的责任和义务是要努力弘扬、传承、借鉴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负于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是要再造中华民族的文化辉煌,实现中国梦。

在民族、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发展时期、阶段的科技发明创造成果,总是要汇集成时期、阶段的文化面貌、内容、状态、及其在整体文化中的价值、作用、影响、地位等文明内容。而整体、时期、阶段文化的内容、价值等又深深地影响、作用、并决定着新的文明内容创新的质量、发展的速度和进程。可见,研究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创新必须要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方能获得新的开创。这即是本文研究《考工记。轮人》设计思想、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车轮文明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请文明演绎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车轮圆不圆
漫说文明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车轮开启赴爱之旅
装车轮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