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蒋介石的另一种阐释——评《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2015-11-18郝雅君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蒋介石日记

郝雅君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充 637000)

对蒋介石的另一种阐释——评《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郝雅君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充 637000)

【摘 要】黄仁宇先生作为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通过大历史观,黄仁宇先生运用高超的逻辑技巧,用他独特的研究方法,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不一样的蒋介石。

【关键词】黄仁宇 大历史 蒋介石 日记

一、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macro-history),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对于英美微观剖析历史方法的一种反动。强调不通过对历史人物短暂生涯的探究和历史事件的孤立的分析来研究历史,而是要通过对当时历史社会的整体面貌分析和把握进行历史研究,掌握历史性社会的结构性特点。不探究历史人物的善恶忠奸(黄仁宇主张历史从不应该是批判善恶的历史),而是把他们放到整个当时社会框架中进行研究,强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后的逻辑关系和政治文化构架。

大历史观认为时代走向这种现状,是由无数社会、物质上各条件所堆积起来的,历史舞台上那个“关键角色”往往只是个角色,让任何人来扮演都可以,我们熟知的人物只是正好在那个时间踏上了舞台,坐上了历史早准备好的空缺。这在其作《中国大历史》一书中表现无遗,谓中国版图架构的形成,“当中无可避免有其地理历史因素在,有二千哩容易被人侵犯的地方,中国不得不构成一体......”

二、《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展现的蒋介石

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即在于重新认识了抗战。从蒋介石的思路上说,此一革命绝不是朝夕所能完成的。一方面他要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去完成本来应当由科层制运转所达成的内容,可以看到他在战争中屡次的越级指挥,直接指挥一线的战斗,用私人的关系采购军需品等等;一方面日军的攻击又使得家族式的力量被减弱,军队被击溃后不断重新整编,各派系的力量也在削弱,蒋中正的力量也在削弱,因为在军队甚至社会客观存在派系的情况下,权威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关系网络广大而能够调动其他人难以企及的资源;二是军队,而后者更是坚实的后盾,但明显这两个力量在不断的战役失败后也都在不断的减弱。

不过蒋中正的高层体系实际上只能算是初创,而更不要说他的体系并没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基层体系,因此在内战中仍然不免于失败,而其创立之体系也被中共所接受。黄仁宇在这本书中引证魏德迈回忆录中的话,指魏德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韩战时表现高度之效率,仍肇源于他自己当日之训练国军”。黄仁宇同时指出,日军后期的一号作战的客观推动,“日本执行一号作战当然未存心替中国解决问题,但已无意中削弱了国军内部之地方势力及私人势力,使蒋介石替中国造成之新高层机构更具体化,更接近于现代标准”。

因此,抗战的历史绝非简单的对外的民族战争,更深刻的是一场中国自身的快速革命与再生,而之后的内战也不过是此一革命和再生过程的继续,终究的目的在于再造整个中国的结构,使之从一个以无数分散封闭的小自耕农为基础,私人关系伦理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国家,转变为一个能够利用科层制,在数字上进行管理,而可以排除私人关系的现代化国家。也正因为宗法国家之分散,几乎没有统一社会资源以打开局面,只得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全盘摧毁旧的社会结构,以图自新。因此,若以更宏大的历史思维观察,1600至2000这四百年中国所完成的亦正是此一国家全面的转型。

黄老先生早已提出,中国之问题在于“农村气息浓厚,社会之中层未曾产生一种公平而自由交换之经理体制”,此所谓“潜水艇夹心面包” 的社会形态。蒋介石可以将社会上层之结构做到极致,身兼中央大学校长、四川省主席、农民银行之理事长、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银行联合办事处主席,充分调动各方之有限资源,无奈社会上下层之联系已非他所能重建。而毛泽东熟悉基层、长于运动,文化大革命正是他具有可以绕开中层而充分发动底层之能力的体现,当时的中国,除了毛泽东,再无第二人能有如此之气魄。

这样看起来,蒋介石的悲剧则已命中注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民族艰苦抗战领袖的最佳人选,他虽缺气魄,但有毅力;虽无霸气,但能隐忍。这些品质,恰恰是这场旷日持久、无比惨烈的民族战争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M].北京:九州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郝雅君(1990-),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蒋介石日记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吸烟的礼节
学写假期日记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蒋介石搓麻将也是玩政治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