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法国变译理论研究现状

2015-11-18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原文中译者译文

毛 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00)

一、变译的由来

(1)译者做翻译,应该像演说家一样,用符合译入语言习惯的语言表达外来作品的内容,以吸引、打动目的语读者。(2)应避免逐字逐句的死译,直译是缺乏技巧的;翻译时应保留词语的意思。(3)翻译也是文学创作。(4)翻译可以做到风格对等。

贺拉斯对于创作中语言的使用和翻译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翻译必须坚持活译、摈弃直译。他认为,与其逐字逐句地把原文的字词生搬硬译,倒不如将一些优秀的题材翻译、改编出来,经过别出心裁的创作,就能译出优秀的作品。(2)本族语可通过译借外来词加以丰富。

昆体良认为翻译不仅仅指意译,翻译也是一种创作,译作应力争超过原作。可以看出,以上三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们已经表示在翻译过程中要按照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接受者的审美期待对原作进行改编与创作。

二、变译的定义

法国翻译理论学认为变译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一系列从模仿到改写等不同形式的变译模式。[ 1:85]变译的概念和翻译几乎同时出现。从公元前,西塞罗和贺拉斯就对口译人员的翻译活动界定了两种具体的翻译方法:一种是逐词逐字的再现原作,忠实于字词的翻译;另一种是更加自由的,也就是变译原作。“忠实”和“自由”的争论影响了整个中世纪。17世纪著名的美而不忠的译文可以说是变译大获全胜之际,这一时期的译者提倡的是按照时代的需求,以及目标国的文化习惯,对外来文本进行变译,使译本能更好地传播并满足目标读者的审美期待。在之后的两个世纪中,对“自由”和“不忠”的反对之声愈演愈烈,文学翻译的数量大大下降,作家们呼吁翻译要尊重原作,忠实地的再现原作。随着科技文献、科学门类相关的书籍增多,拘泥于字面的翻译方法重新回归舞台,然而对变译的批评已经上升到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层面,变译被视为对原作的背叛,甚至是被禁止的。20世纪,仍然有作家认为变译是不忠实的,翻译时应该杜绝。于他们而言,变译仅仅是一种背叛作者的行为,甚至是译者有意识地操控、破坏原作。法国的安托瓦纳·贝尔曼不主张翻译活动中的变译,他认为变译会影响目标接受者在本国文化背景下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和接受外来文本。[ 1 :85]法国当代探讨翻译理论的书籍中还有对变译的其他见解:

(1)Vaney 和Darbelnet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认为,变译是许多翻译技术手段中的一种,是第七种翻译方法;当目标语文化与原文本文化相矛盾时,避免使用有明显冲突的文化词汇,可以使用变译还原对等的背景知识。

(2)变译是一种对等翻译,适用于某些文体,尤其是戏剧文本中再现戏剧舞台、广告语文本的翻译,在外国文化中提升产品的服务。对于这类文本的翻译,加拿大翻译批评理论家安妮·布里塞按照地缘政治学的观点,认为变译是一种将原文本再次“领土化”的过程。

三、变译的形式

变译手段有三种形式:删减、增加和替换。删减是要删除原文中的部分内容,比如词语、句子或整段话;增加是在译文中添入原文中不存在的信息,通过一段解释或者一段内容扩充,既可以直接加在译文中,也可以在页面的最下方或词汇表中标注出来;替换是指用对等的目标国文化的相关内容替换原文中的文化内容,比如格言、谚语、地方习俗,这种内容上的替换已经不再属于翻译了。改写是替换中的一种,改写原文内容的同时要保留原文的意思和功能,比如用更适合译入语环境的现代信息替换陈旧的内容。

文本外的局限性决定了变译多种形式的可行性。译者常常利用变译的不同方法来填补目标文化中对等信息的空缺,解决不可避免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所带来的翻译困难。

猜你喜欢

原文中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