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华文创意写作与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国化创生
——“2015·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会议综述

2015-11-17高尔雅

雨花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上海大学华文大会

■高尔雅

世界华文创意写作与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国化创生
——“2015·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会议综述

■高尔雅

2015年6月21-22日,“2015·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在上海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的100多名创意写作者、创意教育者和创意产业界代表集聚一堂,围绕创意写作理论与教学方法、创意产业原创力提升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集思广益,共享创意盛宴。

本次大会是由中国作家协会所属中华文学基金会与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发起主办,由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原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探索与争鸣》杂志社等6家单位承办、协办。大会以推广华文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及学科研究、推介华文创意写作人才、展示华文创意写作作品、促进创作者和作品品牌形成、加强作者与业界的互动对接为主题,旨在普及创意写作理念与方法,实现创意、创作与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的联结,促进华文创意写作事业的国际化,推进华文创意写作人才及作品的国际化影响力形成。

本次大会邀请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华语文学创作者和研究专家,以及来自国内五十余所高校的创意写作研究者和新生代创意写作者代表,共百余人参加。大会搭建起了海外创意写作前沿研究者与国内最广泛的创意写作一线实践者的对话平台,使创意写作理论建构、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创意产业链对接、公共文化服务拓展等主题在创意写作理论研究者、文化类民办非企业法人机构与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文学创作者之间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对话,以及海外与国内两种语境下华文创意写作发展实绩的交互。因而,本次大会因其参会成员结构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广泛代表性,强有力地揭示并尝试解决从创意写作实践发展角度出发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中国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何建明先生的开幕式发言,立场鲜明地论证了“创意写作”与传统“创作”的区别。首先,作为文学教育的一种学科,创意写作具有科学性和体系化的特点,在客观上承认作家写作能力的可培养性;其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链的上游,创意写作具有鲜明的产业指向性,突破传统创作行为的孤立性,将原先单个的作家和创作活动纳入产业链条成为其中的一环;再次,作为将写作普及为全民表达行为的手段,创意写作更具有文化立场上的普适性,使普通人的创意能够转化为文化品牌。

本次大会提出五大论坛主题:1.创意写作学科理论研究;2.创意写作教育教学方法研究;3.创意写作分体写作研究;4.创意写作与文化产业结合研究;5.创意写作对接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截至会议开始前,共收到相关学术论文及发言提纲90余篇,来稿者涵盖海内外各阶段、各领域创意写作研究者与从业者。其中,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作为国内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坚研究团队,贡献了近二十篇前沿研究论文,并独立邀请多位创意写作作者及文化企业代表参与了大会平行论坛讨论。

“2015·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规范有序,主题发言整饬严谨,论坛讨论热烈踊跃。从会议论文和大会发言的情况来看,本次大会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创意写作理论本土化探索

对于创意写作学科而言,本土化都是其必然经历且关乎存续的关键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刁克利教授指出,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的创意写作理论研究致力于将英语国家的创意写作理念引入国内,并认为目前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现在进入第二阶段,即将西方的创意写作理论本土化。

创意写作理论研究 (creativewritingstudy),是西方创意写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创意写作本身(creativewriting)并驾齐驱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创意写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指导,其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逐渐突显。

实际上,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建立六年来,本土化进程始终如影随形。在理论体系建构方面,已经完成基于中国文学的创意写作本体论研究,研究触手已伸向创意写作潜能激发、创意写作能力量化评估、创意写作与创意产业、创意写作与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未来建成完整的中国创意写作理论体系搭起基本框架。另外,创意写作在高等教育体系建构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百余所高校已开设创意写作或相关课程,传统中文系改革已经启动,创意写作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历教育体系已经建成,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并重,有助于形成独立的创意写作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科长远发展储备学术创新型人才。

上海大学许道军副教授指出,中国创意写作作为学科研究,目前还十分落后,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西方创意写作发展之中。这是创意写作长期以来避开学术问题、重实践、轻理论的结果。推进实践,也要推进学科研究。创意写作学科理论研究,将是一个全球化、跨学科的研究,这是由创意写作本体特征所决定的。这对创意写作理论研究者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广泛涉猎提出了必然要求。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切实的调研能力,成为创意写作研究者的基本素质。

此外,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主张从传承中国古典文论入手,发掘精髓,指导创意写作实践,从创意写作角度执术驭篇、以意运法、夺胎换骨,也不失为创意写作理论本土化发展的有益尝试。

二、高校创意写作人才培养机制形成

上海大学副校长丛玉豪教授在开幕式发言中提出,弥合教育与当下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之间的罅隙,让高校成为创意教育基地、创新基地,推动创作和创新发展的永动机,这是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高校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毋庸置疑是创意写作的题中之义。刁克利教授在题为《作家生态与创意写作》的大会发言中指出,创意写作目的是培养专业作家,并且对专业作家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有对人性细微的洞察,又要对社会人情百态有系统和深刻的理解;要用世界通行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这是中国专业作家的担当。

青年作家、创意写作博士叶炜更有针对性地以鲁迅文学院为切入点,探讨传统文学创作教育体制与高校创意写作人才培养机制对接的可能性。他在《创意写作视野下的鲁迅文学院新人培养研究》一文中指出:“鲁迅文学院在新人培养方面的实践,在某些层面上可以和西方的创意写作体系相对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鲁院的新人培养的许多举措是西方创意写作中国化‘非自觉’的实践。所不同的是,鲁院的新人培养范围过窄,仅限于文学。但考虑到鲁院在开办作家班的同时,也曾经开办过文学编辑班、评论家班,甚至编剧班,这和创意写作所倡导的理念已经非常接近了。有鉴于此,鲁院今后的文学新人培养,完全可以走创意写作的路子,像爱荷华大学那样建立一套创意写作系统,走学科化(授予学位)、制度化(作家工作坊)、系统化(创意写作系统)的新人培养之路。在这新的培养体系中,来鲁院学习的文学新人不但可以获得现在鲁院所给予的各种培养,还能够在修满一定的学分后,获得学位和学历。鲁院的教学将形成作家工作坊,来制度化运作,以创意写作系统实现作家培养的体系化,真正实现作家教作家、理论家教作家的理想状态。”

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奠基人之一的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将高校创意写作人才培养的真正任务归纳为交叉人才的培养。所谓交叉人才,即具备研究、创作、教学等方面复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交叉人才作为高校创新教育机制的培养成果,一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链提供了优质的上游原创力,有效扭转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原创力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为创意写作系统本身培养了教学科研力量,有助于加快改变国内该学科独立人才培养机制尚不成熟、仍需从传统学科转移人才的现状。这一论断的普遍性不仅在东部创意写作先发地区成立,也在中西部创意写作新兴地区得到验证。西北大学创作教研室主任陈晓辉副教授在发言时指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专业任课教师奇缺,培养更加专业的教师十分迫切,应该把教师培养和学生培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创意写作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尝试

与创意写作理论研究进程相应的,创意写作教育教学也已经完成了探讨“创意写作能不能教”的第一阶段,进入践行“创意写作如何才能教好”的第二阶段。百余所高校在开设创意写作专业或相关课程的过程中,对创意写作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葛红兵教授认为,文学的某种本质是奇观,包括事件奇观、思想奇观、情感奇观等等。基于这一观点,他将创意写作剖解为四个维度:一种是写作活动,一种是创意思维,一种是创意产业,一种是超功利。其中,创意思维是创意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创意是根本,写作则是表现形态。

陈晓辉副教授将创意写作的特性概括为创意性(思维训练)、实践性(动手能力)、商业性(和文化产业接轨)。其中,创意性排在首位。他认为,思维训练才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任务,成果不是最核心的,要关注上游,重视创意思维的培养,这是与传统写作学明确区分之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海玲教授将文学创作过程概括为“激发创作潜能-生成创作动力-传达创作经验-实施创作行为”,强调教师应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参与者出现在创作工作坊内。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近年来创意写作专业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工作坊主要采取思考、表达、分享、质疑、交流等教学形式,根据任务类型的不同,分为项目式、作品式、作业式。

工作坊是创意写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以“学生”为本的创作场,在此写作环境中进行同行交流,能够促使成员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有效提升。在工作坊中,最重要的技巧是“协同写作”,这是一种互相鼓励式的创作方法,同时也是创意写作激发中的一种。在此基础上探讨细节化操作的问题,才能真正推动创意写作实践的完成。

四、创意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对接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活跃程度持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其上游文化原创力不足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倒逼以创意写作为代表的文化创新学科突破壁垒,实现跨越式发展。

香港公开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院助理教授梁慕灵博士在其大会论文《大学创意写作教学的设计与效果──以香港大专院校为例》的开篇,即一针见血地指出,香港政府大力加强创意写作学科的投入,直接原因就在于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存在质和量双方面的大量缺口。兰州城市学院李晓梅副教授在《创意写作与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关系研究》中也指出:中西部地区相较东部地区,在产业发展观念、市场运行机制、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体现出严重不足,丰厚的历史文化及地缘优势无法充分发挥,解决区域内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问题,成为中西部地区综合发展的首要之义,而创意写作则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契机。

而问题的另一方面,正如葛红兵教授所主张的,创意写作者要重视国家宏观政策的研究,尤其是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研究,不断拓宽思路,提升眼界,成为创意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高端领导者与推动者。上海政法学院张永禄副教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中国大学教育的基本方向,是职业化。”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搭建真实可操作的实践平台,将全产业链的客观真实状况反映在学习过程中,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以葛红兵教授团队主持的华文翼书网(www.bookis.cn),在作为真实的阅读创作实践平台的同时,更是一个真实的面向社会的产业化平台。一方面,用创作、营销实战的方式,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外部社会对创意写作知识技能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为原文本创作提供导向全产业链的产业化平台,疏浚文化原创力的下游渠道。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创意写作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意写作分体写作研究等论题展开了全面讨论。

创意写作作为教育专业在国内蓬勃发展,除了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院校都开设了创意写作研究生或本科专业,全国百余所高校已开始筹备,经过近10年的孕育,中国的创意写作教育已经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组合和平台,能够团结和引领中国的创意写作教育、创意写作实践及其与创意产业、文化事业的对接,中国需要一个专门化的平台,目前中国的创意写作者还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文化创意师这个职业还不被多数人认可,甚至创意写作的学科地位和属性也未被教育界充分认可,多数从事原创性工作的企业活得非常艰难,处于低端维持、艰难求存的状况,好的原创人才不被认可,好的原创作品不被接受,人才和作品估值极低,因而创意产业领域从事原创文稿服务的企业得不到市场认可。

大会就此发出呼吁并成立创意写作协会,创建中国自己的创意写作从业人员的社会化平台,服务于相关领域从业者,改善中国创意写作教育及创意写作产业环境,促进中国文化原创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

(责任编辑:李哲)

猜你喜欢

上海大学华文大会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谢文利作品
图说大会
韦萍作品
图说大会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出版 聚焦老上大的红色历史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