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新课标、新理念”进行数学教学

2015-11-09邹焰辉

邹焰辉

【摘要】  把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引进数学课堂等体现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的教学探讨中,发现只要我们能转变教学观念和教法,对学生的学法加以适当的指导,新课标在一般的初级中学也能较好地实施,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对新课标和在新课标中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  数学教学新理念 重过程 重创新 重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18-01

0

一、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课程观

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数学,体验数学;数学教学不但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中体验数学,发现数学,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数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等等。这是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

二、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侧重点

传统教学只侧重结果。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还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创新,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1.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过程

(1)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什么?①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②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③体验数学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④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河图洛书就是数的“方阵”,《易经》中的卦象都用数来表示,让学生体验这些还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⑤体验数学是一种思想。数学是一种科学思想,这种思想反映着数学知识的共同本质。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3)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

(4)把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引进数学课堂。

把生活中有关计算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素材,要求学生平时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情,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与数量有关的问题,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创新

(1)教育不能没有创新。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

(2)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我觉得数学课不仅要学生探究数学问题,还要教会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难),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总的策略。一般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极限思想等等。数学方法是人们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具体手段,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归纳法等等。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帮助,对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后解决实际问题也很有用。数学教学必须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4.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教学是没有要求的,但这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很有用的。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勤于思考钻研等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

5.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思想品质教育

数学教学要用数学家探索数学的精神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的精神;以我国两千年来的伟大的数学成就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师生关系

(1)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新课标强调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与学生交流,分享体验与感受。学生是独立独特和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责任与权利的主体。教师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去教育学生,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要完全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进行数学教学,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首先要转变我们老师的教学观念,我们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 参  考  文  献 ]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3]张大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再认识》(《中学数学研究》2000年8月).

[4]宁连华.《基于数学问题的学习探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第11期).

[5]杜家栋、张丽玲.《论数学的本质》(《中学数学研究》,2004年第1期).

[6]李正根.《数学的和谐美》(《中学数学研究》,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