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需扬鞭自奋蹄

2015-11-09黄艳东

关键词:学习英语

黄艳东

【摘要】  中等生是学生基数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如何唤醒、开发这部分孩子学习英语的自主意识,享受乐在其中的学习过程,是我们需要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唤醒中等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意识展开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  中等学生 学习英语 主动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02-02

0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各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糅杂并用,很大一批教师在这当中边思考边学习,他们不断地实践,得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特别是沿海城市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涌现出快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诸多的新型教学法,相比起80年代初,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哑巴英语的现象也逐渐得到改观。

尽管出现了这些较传统教学方式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纵观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发现往往是很多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在小学还能够对学习英语保持很浓厚的兴趣,但是到了初中,很多孩子的英语成绩一落千丈,学习劲头一去不返,两极分化程度急剧增加。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和我们的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重纪律轻发展、重灌输轻培养这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关,受国情和学情所限,我们的中等生戴上了一副急功近利的枷锁,在英语学习中缺乏主动意识,被动接受知识。

而中等生是学生基数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如何唤醒、开发这部分孩子学习英语的主动意识的自主意识,享受乐在其中的学习过程,是我们需要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保持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能见于很多的讲座和论文中。小学英语的游戏教学可以说是愈演愈烈,当然效果在小学英语学习中也是非常明显的;但这一方式的效果到了小学五六年级逐渐显现出来的两极分化。此外,根据一些小学毕业生和初中教师的调查,脱离了小学的趣味教学的这个环境,中等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长久。如何将小学六年的英语趣味性学习变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呢?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1.游戏任务的前置

国内外都曾出版过很多有关词汇教学,字母教学,句子教学等相对应的游戏方式,我们也往往借助这些进行游戏教学,并且,孩子们往往都会乐在课堂,乐在英语学习中。随着学习容量的增大,时间的限制,减少游戏的数量就不可避免。因此,为了保持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把学习任务提前布置,第二天再进行游戏的实验,改变了边学边游戏的方式。实践的结果表明,学生在预习充沛的情况下,游戏进行的相当顺利,而且一部分中等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反应迅速,达到和优秀生同样的水平。另外,通过任务的提前介入,中等生会利用其它资源完成任务,无形中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中等生更容易产生成功的快感:我可以与优等生一决高下,何其快哉!

2.趣味教学的竞争

优等生的学习竞争是属于自发的一种行为,他们通常都已经在家长督促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觉学习的能力,而且往往都不服输,暗暗地跟其他的优等生相比较。而中等生在跟优秀生的学习成绩相差一个层次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自卑和自甘落后的一种状态,这时,我们必须给予或是创设机会,让他们能有机会和舞台去展示自己。中等生的才能和才华情商往往也都不是专一地表现为知识测验,他们也许有着某些优于他人的天赋:表演、模仿、语言、幽默、操作、绘画……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在活动中挖掘和发挥他们的特长,在教学中设计诸如英语手抄报比赛、书法大赛、舞台剧表演、英语歌曲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形式,让他们能参与其中,得以表现,只要在这些活动中崭露头角,往往就是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加强的一个契机,抓住这些契机,就有可能使中等生无论是成绩还是学习状态都会提高一个层次。

二、提升学习思维的开阔性

英语学习中的中等生,有可能在数学学习中是一个高手,但是由于社会和家长的偏见,让他们觉得英语只是死记硬背的,思维含金量低,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往往掉以轻心,并且他们通常在作业完成的顺序中,也总是把英语排在最后一位,如果语文数学作业多,英语作业的质量、数量、效率就会相对低下。这时,我们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就要有所改变了。

1.提升问题思考和活动设计的含金量

英语教学中,多数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注重问题设置的层次性,活动设计的趣味性,但是往往忽略了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和思考的含金量。如对于free talk 环节当中脱口而出的“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name?”等等,还有一些单纯的词汇教学游戏,于学生来讲也没有很大的意义。在讲授《We love English book 10 unit 7 The typhoon》时,我设置了一个活动:“What should we do when typhoon is coming?”,采用小组合作制作台风安全条例,并倡导把这安全条例推荐给市民或是学校。当我把这个题目布置下去时,根据课文本身具有的素材,学生能够说或是写出种种诸如:“You shouldnt go outside”、“ You shouldnt use mobile phone” 等等,而且他们还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常识,说出课本上没有的句子:“You shouldnt stand under the tree”、“You shouldnt surf the internet.” 等等。如此的活动不但促进了中等生生积极去思考,而且还给予他们一种期望,期望自己的创造能够被大家采纳,被大家认可,这种期望带给孩子们的是对知识强烈的欲望和渴求。

2.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归纳力

人的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英语学习中最不缺乏的就是记忆力的培养。英语被许多男孩子厌倦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不断被老师要求背诵,再背诵。虽然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去达到记忆的目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不同的过程和方法最终达到记忆。譬如我们在学习“comfortable” 这个单词时,可以让孩子们观察一下它的结构: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com+for+table,学生对com的结果非常熟悉,for 也是经常见到的单词,而table 也是以前学过的非常普通的一个实义名词,记忆起来就非常轻松。在教授此类单词时,还可以适当叫学生去联想一下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此类的单词;我们还可以通过采取故意犯错,达到让孩子们注意观察的目的。这时候,认真观察并发现问题的同学我们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这种好的思维习惯能慢慢培养起来。另外教学中思维导图的适时运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五年级的教材有较多的故事和阅读篇章,我通常会叫孩子们在学习完一篇课文或是在预习文章之前,画一幅思维导图,了解孩子们对文章最初预习时掌握的程度,也可以了解通过上完课之后,他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经过两个学年的训练,孩子们不光是能够根据文章完成基本的思维导图,而且在这基础上,增加和联想到更多的相关的知识,并且逻辑和层次分明。

3.注重故事和对话学习中文化和人性的思考

《We love English》这一套书里的每一个单元的C部分都是一篇故事教学或是对话教学,往往在这一篇故事里面,我们可以发掘出一些令人思考的问题。譬如鞋匠的故事讲完之后,我问孩子们:“The shoe maker worked so hard , but why he is still so poor?” 孩子们的回答令人惊异:“Because the shoes were not beautiful. Because he is too old ,he cant make the shoes very well”、“Because he is too old , he cant make many shoes”、“Because his shoes are too cheap”….通过对鞋匠的讨论,我们也能了解到孩子们对社会和对人性的一种思考和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并及时加以引导。还有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故事 《The country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 》,通过故事的演绎,最终我问孩子们一个问题:“Which place do you like, the city or the countryside? Why ? ”孩子们根据现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分成了两派,country 派和city 派,并在课堂上进行了英语辩论:In the countryside, the air is fresh; ‘In the city, life is easy; ‘In the countryside,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birds. ‘In the city, there are many cars.等等。这样的活动既增加了孩子们对故事的延伸和拓展的兴趣,也提升了他们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的一些初步的看法。

三、发扬小组协调合作的优越性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的镌刻着:“I hear , I forget; I see , I remember; I do , I understand.”希尔博曼的信条: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 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荀子说过: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从调查研究中我们也都可以得到:把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交到学生的手里,课堂的效率更高。

因此在我的课堂,我们按照学生的等级和性格分成合适的小组,而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我发觉其中中等生在这种模式下成长的最快。他们在他们的小组里面,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特长,譬如完成一项英语手抄报,或是广告宣传,可以发挥他们的绘画才能和展示才能,又譬如完成一项表演任务,他们的表情和舞蹈天分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特别是在合作学习和互帮互助的时候,他们可以发挥他们一部分的优势,把他们所懂得的一些东西教给比他们弱的孩子,遇到他们不会的地方,他们可以随时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非常的便利,既提高了自己,又收获了成功的体验。另外,他们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孩子成绩优秀,但是不善于讲解,一般的后进生可能难以理解他们讲述的一些深奥的知识点,但是中等生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更能融会贯通,并且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语言去讲述,在这学习和讲述的过程中,他们的记忆和理解就更加深了一个层次。

四、注重教师自身人格的传授性

每个中等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状况,所以单纯是课堂中的教学往往不能单一的反映出孩子的学习能力,有时候也并不能发挥他们学习的最大的潜能,反而是教师某一不经意的举动,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人格魅力,进而影响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我曾经听过两位老师的故事。其中一个是一位老师自己讲的:“这个学期结束了,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只有一个孩子有明显的进步,我觉得那是因为上次春游时,她的腿扭到了,我把她背到了景区的医务室,那是一段很长的距离,而这位女生也个头不小,把我都累到了。孩子春游之后,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由原来的中等程度变为优秀。”另外一位故事是由一个已经毕业的优秀学生讲述的,她说:“我那天碰到了我小学时最为钦佩的一位老师,就是这位老师让我走上了学习英语的道路。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呢?那是因为在我小学毕业的时候,这位老师给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写了一封信,每一封都不一样,看了这一封信后我非常感动,也让我许下了做跟她一样的职业的愿望。”

这两个案例,并不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多先进,而是老师通过自身的教育行动人格传授,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唤醒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正是这种教师身上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孩子,也成就了孩子。

要使中等生爱上英语,追根求源是要使学生有自信心,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充分的发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正确认识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使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以正确的定位立足于社会。

猜你喜欢

学习英语
浅析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运用课堂技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