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心声声诉愁眠
——艺术歌曲《枫桥夜泊》钢琴伴奏技术解构

2015-11-07戴媛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枫桥夜泊夜泊枫桥

戴媛媛

琴心声声诉愁眠
——艺术歌曲《枫桥夜泊》钢琴伴奏技术解构

戴媛媛

《枫桥夜泊》作为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其创作的关键点在于歌词部分采用了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为其编配了具有我国民族音乐特点的五声民族调式旋律,诗词与民族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部艺术作品充满魅力,广为传唱。本文研究的重点将着力阐释“琴心声声诉愁眠”下的《枫桥夜泊》钢琴伴奏技术解构,突出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黎英海;《枫桥夜泊》;钢琴伴奏;技术解构

回顾历史进程,伴随声乐艺术的不断衍生与发展,浩瀚的艺术作品往往会有两种宿命,一种是在时间的浪淘沙中历经洗礼弥久醇香;而另外一种,则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退却尘封在无声无息滚动的人类文化艺术尘埃之下,忘却了曾经的闪耀,转瞬即逝。在声乐艺术作品繁衍的今天,我们或许可以将第一种存在的艺术作品称之为“艺术经典”,后者为昙花一现。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黎英海先生。他的大部分经典之作堪称引领,是声乐音乐会的常演曲目,不论民族声乐还是美声,都将其视为教学中的必唱作品。这些艺术精品不仅在声乐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演唱价值,其钢琴伴奏部分更是构思缜密,成为整个艺术作品呈现的闪光之处。

一、黎英海生平及创作背景解读

(一)民族化的黎英海先生及《枫桥夜泊》

黎英海作为兼具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的著名学者,在音乐创作赋予民族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很多关于艺术创作民族化元素应用的有益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枫桥夜泊》就是黎先生的经典之作。这首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的古典诗词歌曲,成为各类音乐会上的久唱不衰的经典曲目。

黎英海在学生时代就显现出很高的艺术感悟力。他在快速提升钢琴演奏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为民歌配乐伴奏等活动。这一时期,黎英海开始了在民族风格和声编配方面的尝试。虽然他接受正规系统的音乐教育相对起步较晚,但凭借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对音乐艺术的挚爱,勤于钻研,刻苦学习,为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功底。

(二)艺术歌曲《枫桥夜泊》

在黎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唐诗三首》中,《枫桥夜泊》是其巅峰之作。这首歌首次将吟诵性的旋律用于艺术歌曲的创作当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诗词语言的艺术魅力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韵味。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经典之处还在于他的钢琴伴奏部分的编配。钢琴伴奏在这首声乐艺术作品中不仅承担了音色塑造、情景描绘、景象与形象刻画、人物心境与情绪渲染等,还充分贴合声乐演唱的艺术特点,铺叙了民族色彩,充分提升了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歌曲中的表现力。《枫桥夜泊》因其创作上的成功,荣获了“1988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

二、《枫桥夜泊》钢琴伴奏技术解构

虽然整首声乐艺术作品比较短小,但却精致,全曲只有26小节,结构为鲜明的二段体结构。作品钢琴伴奏部分前有引子,演唱中间有过渡连句,作品后有尾声,结构整齐干净。

(一)作品伴奏情绪解构

这部作品歌词部分选用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之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描写作者因科举功名失利,在返乡途中,倾诉内心情绪,表达凄凉悲苦时境的作品。月落西山,乌鸦啼鸣,人心尽凉空悲切;霜满天,对愁眠,不知今日何年。这一情、一景、一寺、一钟,深入刻画了人物的处境和内心世界的悲楚。

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讲,这首声乐艺术作品的钢琴伴奏部分,其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秀的钢琴独奏小品。所以,它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术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进行钢琴伴奏时,钢琴伴奏已经不再仅仅是歌唱者的附庸,而是作为情感更加丰富与深刻描绘的钢琴伴奏部分,更应该与歌唱者共同担当演绎这首艺术作品的责任。

(二)作品伴奏技术解构

在进行伴奏识谱的前期,钢琴伴奏者必须要先对看似比较容易的谱面进行十分细致的正确读谱,在谱面上标记出所有的换气气口和力度标记,并为整个作品分好段。标记好后,需要钢琴伴奏者在钢琴伴奏谱技术训练中严格按照谱面所标注全部要求进行演奏。

在作品一开始部分,钢琴伴奏先是左手纯五度的双音。落键时,要尽可能地将力量放到底,有模仿钟声由远及近的效果。深而沉,重而厚,突出意境和大的音乐环境。三组双音的力度要有比较,在演奏时一次要比一次稍大,呈现由远及近的画面感。第1小节音乐术语“pp”,需要在演奏时尽量控制好力度,建议可以使用弱音踏板来进行声音的控制,到第2小节进入时将弱音踏板松掉。这一部分的纯五度双音在演奏时,下键要特别的整齐统一,干净而富有延续性,控制好音量。演奏中切忌为了追求作品刻画的意境而使演奏太散,不集中,心中没有节拍概念,导致在全音符演奏上过分停留,这样不仅不能够很好地表达作品环境渲染要求,反倒破坏了音乐与意境之间的衔接关系。因此,演奏时一定要将4拍演奏到位、准确。

从第3小节开始,有装饰音的进入。这种装饰音在演奏时要能够有效模仿出水流的声音,缓慢滚动而不使意境破坏。演奏时要格外注意左手双音与装饰音,过渡之间要换一次踏板,踏板切换时要干净,不能留存,声音的延续会使整个音乐效果混沌不堪。以此类推,之后相关小节出现的此种情况都严格按照这种演奏方式去处理,将意境完整地衬托出来。

第4小节将作品不断地推进,钢琴伴奏的右手部分出现由装饰音过渡至9连音的音型,而这一音型在整个作品中一共出现了7次之多。这种频繁的音型出现,表现的是水中涟漪的自然形态,随波荡漾开来的不仅是心境还有一种悲叹。演奏时,加上前面的装饰音一共12个音要一气呵成,演奏要清晰而流畅,中间不要有停顿。演奏者在这一部分的技术训练时应注意选择合适于自己演奏的指法,使整个拍子不出现节点,连贯而流畅。演奏时手指的触键点不宜过大,手指触键要尽量紧贴琴键弹奏,不要过高地抬起手指,以便能够从pp—p—mp—p—m f再到渐弱力量控制上力度的变化。踏板在9连音第一个音开始使用。装饰音不要使用踏板。为了避免音质上的浑浊不清,不透彻,深刻表达作品的风格与意境,达到高清晰度和具有美感的伴奏要求。(如谱例1:1~4小节)

第6小节开始进入歌唱的旋律部分。钢琴伴奏4、5小节有一种延续的存在感,直至衬托出声乐的主旋出现。然后进行音符的勾勒与描绘,恰似一种衬托性的描述。在第7小节中出现了小字一组的升f音上标有tr(颤音)的音乐术语记号。这里的颤音在演奏处理上要格外注意,跟其他钢琴伴奏或演奏中的颤音不同,此处的颤音要求演奏的速度“慢起渐快”,并且加上颤音上方弱起渐强的音量变化。在这一小节里,看似简单,谱面上右手只有简单的八音符,但演奏者必须遵照作曲家的创作与演奏要求,在这样一个短小的乐句中,严格地进行三次换气,每进行一次换气就要同时更换一次踏板,踏板更换要求还是要干净而迅速,不留杂质。

音乐上有了进一步的跟进,第13小节出现了连续三个小字2组的升f音,记谱上标有保持音(—)记号。这时的钢琴演奏要坚定而又滞缓,有力而稍带间歇,不要将音乐链接得过于紧密,将手臂的力量向下传递,贯通至指尖,指尖要与琴键形成一种稳固性,凸显意境的蹒跚与心境的凝重。

“一颗琴心,半世哀怨。”琴心声声诉愁眠,怎奈时境悲凉。这首《枫桥夜泊》要做到钢琴伴奏准确演绎作品内涵及意境,并非易事。它不仅要求钢琴伴奏者具有较高的钢琴演奏能力,较好的控制力,精湛的演奏技术,而且还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够在对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透意境和思想内涵,与声乐演唱者形成合力与支撑,更好地表达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产生演奏上的共鸣。《枫桥夜泊》不单单是黎英海先生的代表作品,更是我国古典诗词经典内容与民族元素下的现代音乐创作相结合的杰出作品,尤其在钢琴伴奏的编创上更加的严谨、科学,有力推进中国声乐艺术作品发展的同时,对于钢琴伴奏艺术的发展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云刚.钢琴伴奏实践的训练与思考[J].北方音乐,2012(11).[2]李世军.超脱宁静淡处知音——黎英海音乐创作成就[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3]赵冬梅.勇于探索精益求精——黎英海教授的音乐生涯[J].人民音乐,2007(6).

[4]袁渊.意韵萧然得于声外——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视角解读黎英海古曲钢琴改编曲[D]华中师范大学,2008.

[5]程铂.浅谈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钢琴伴奏处理[J].音乐天地,2009(10).

责任编辑:郭一鹤

J624

A

1671-6531(2015)05-0105-02

戴媛媛/沈阳音乐学院国际音乐教育中心讲师,硕士(辽宁沈阳市110005)。

猜你喜欢

枫桥夜泊夜泊枫桥
枫桥夜泊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枫桥夜泊
夜泊(外五首)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枫桥夜泊》及其三种译文
对唐代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的赏析
例谈写景类古诗词的教学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