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研活动助推个人专业成长

2015-11-06李萍萍

体育师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体育教师

李萍萍

体育教研组作为学校重要的一个部门,其教研氛围与质量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建设好教研组显得非常重要。体育教研组的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但是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教研”,具体研究体育教学与训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工作技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由于体育教师群体的特殊性、专业性,与其他教研组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当下的体育教研组的教研氛围与质量还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有的教研组抓得紧与实,所以工作成绩突出,不断诞生出名师与骨干;而有些教研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一盘散沙。那么,面对这样巨大的差别,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如何来建构新形势下体育教研组,如何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笔者结合实践从教研组及活动的开展需要出发,从构建路径方面作重点阐释。

一  选好教研组长

笔者认为教研组长就是教研组的“魂”,就是教研组的核心。教研组长对于教研组的工作开展的常态化、质量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同时也具备校长的素养。教研活动作为体育组的一项工作,抓好与否的关键看教研组的同事之间的关系、氛围、个人教研的习惯、意识、态度、水平等,所有的这些都与教研组长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抓教研活动之前,首先要建设好教研组,协调好同事的关系、解决好各种矛盾、营造一种氛围,在此基础上才能启动教研活动。我们也发现教研组出现问题,关键在教研组长,具体表现在专业强团结能力差、教科研能力强协调能力差、专业素质差协调能力强等类型,这样就衍生出各种矛盾,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开展。譬如专业强团结能力差的教研组长,个人非常想展示,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什么荣誉都想得到,不考虑同事的各种需要,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教研组长也不能有效团结人,容易得到同事的排斥。因为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各种人员、部门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个人是没法完成,另外体育的很多关键性工作专业性很强,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其中需要的是团结;另外,体育教师的专业不同,都有自己的特长,体育教师的常规思维一般都是拿自己的专长来与对方相比,导致互不服气、互相拆台的倾向,不能做到相互欣赏,甚至别人拿到一个奖励,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直接挑战同事的团结。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说,当好教员组长首先要团结好组内的同事;在此基础上,一个教研组长要吃苦耐劳,充满正气,要有不断进行体育教学、训练、组织活动实践,更要有研究的思维与习惯,也就是能从一线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能从学校的体育发展来建构属于校本化的教研活动。笔者认为,基层教研组长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教科研素质多高,但是他的领导教科研的意识必须要强烈,并且要亲力亲为,给同事做好示范与榜样,最终带动全体同事做好体育的“教研”活动。

二  用制度与人文精神来驱动教研活动的开展

一个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开展,除了需要必要的制度作为规范外,还需要充分发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人文精神。只有制度,没有关怀,这样的教研活动凸显行政管理的色彩,长期会流于形式,因为教研组的最高境界是同事共同工作的精神家园,缺少这些教研活动就没有吸引力,只能被动应付;只有关怀,没有制度,达到一些规范的要求,任何事情注重了同事的感情,会造成各种关系不理顺,会影响教研组的整体工作。所谓制度,在考勤、学习、发言等做出一些合理的规定后,关键是在教研的目标上需要制定具体的指标,譬如一个学期的课题、论文、优质课、训练特长生、研讨课、基本功、教学研究能力大赛等,根据不同老师的情况做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老师的潜能都能在教研活动中发挥,千万不能千篇一律,面对经验丰富、年龄偏大的老师在教学与训练的实践活动多要求些,在论文及课题要求少些;对于中青年教师各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对待刚参加工作的体育教师在实践方面多提一些。用这些不同的目标来引领大家要参加自身的、教研组的学习与研讨,以备考核。所谓人文关怀,重点是在工作与生活中,教研组长要学会尊重,俯下身来帮助老师解决实际困难,遇到问题真诚交流,处理问题要多方协调,最终站在教研组的发展的角度促进同事的和谐与团结。

三  科学选择教研内容

当下教研活动表现不够有生命力,没有有效地选择教研内容,具体表现在:一般都是在拿一节课来评评就算了。因此,当下的体育教研内容与专题的确定应呈现出多元化,让每一个教研专题都应有它的价值所在,都能触及到每一个人与学校体育的每一个环节。为了储备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技巧、塑造教学基本功,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将专题化的体育教师的技能训练融入教研活动中去,譬如精讲多练技能、组织调动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题研究技能等;结合国家学校体育政策进行教研活动,重点研究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对策,新课程、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三方面来研究当下的体育教学,譬如运动技能如何教,怎样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等一系列问题;向大课间、社团、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性组织确定专题,当下的体育课的有效性如何、组织形式学生是否满意、锻炼的效果如何等问题;根据学校体育惯例确定教研专题,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体育教师的授课部分受到其影响,为了达到课内外一体化,有必要根据学校要开展的活动在课内教授,这就衍生一系列课内外相互渗透的专题,譬如如何将传统的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等问题;向业余训练确定专题,100米跑的途中跑训练、篮球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中如何贯穿战术训练等。教研专题的选择一定要立足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与课改,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国家体育教育政策的落实等,一定要接地气,否则就很难与体育教师进行结合。

四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

从校内讲,从室内走向操场,为了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更好地适应体育教师的观念,进一步引导体育教师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在室内的说教教研形式转到操场,针对教学某一个环节现场展示与评价,让体育教师在现实的环境中现场教研,体验教研活动的真实性;为了达到对教研的引领,请不同层次的骨干与名师展开教研活动,来让体育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动向,让体育教师不断充电;为了发挥区域教研的良性互动作用,定期开展区域教研,让相互认识的同事相互交流,不断提升教研情感;为了紧跟全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形势,学习全国知名专家及一线骨干的宝贵经验与敬业精神,定期参加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运动等QQ群、BBS社区活动。这样充满变化的教研形式,教师一定能从不同的教研形式找到属于自己喜欢的、认可的教研形式,从而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寻找一条成功的道路。这样,个体相互作用的教研氛围必然能营造出集体积极性教研局面。

综上所述,构建教研性教研组需要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让集体的智慧创造教研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钟启泉主编.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00年主要工作安排[J].中国学校体育,2000.2.

[4]  毛振明.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的几点质疑[J].体育教学,2000.3.

[5]  王占春.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J].中国学校体育,1999.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体育教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