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学视角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效果的分析与思考

2015-11-06赵然朱婷婷

体育师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动作体育

□ 赵然 朱婷婷

基于心理学视角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效果的分析与思考

□ 赵然 朱婷婷

采用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的效果进行研究。文章以主体作用的内涵为基准,深层次剖析教师、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六个“驱动”分析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途径,研究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创新化,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新兴项目的引进,使之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综合能力得以发展,为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

体运动学习;教学活动;主体作用

1 研究目的

为了引导学生强体、教导学生立品、诱导学生益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挖掘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个性与团队精神,为学校、社会、国家培养适应现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作为教师,必须要摒弃旧观念、树立新理念,主动求变、积极创新,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铸就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从而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以及提高课堂突发事件解决的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最高效。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近100节省内外中小学体育录像课、公开课。

2.2 研究方法

2.2.1 观察法

对近100节省内外中小学体育录像课、公开课进行观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观察;观察学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技术,如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并记录在案,最后对观察结果做类属分析。

2.2.2 访谈法

通过电话、QQ、邮件等方式对一线的专家、教师进行关于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如何发挥的系列问题,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主、客体角色转换的真实情景,以及各专家、教师对主、客体角色转换的看法,为本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情景。

2.2.3 个案研究法

采用不定期访谈、观察和体育日志的方式对被试者进行跟踪调查,调查时间为1个月,每周2次,最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访谈、观察等的相关数据结果,运用归纳、类比等方法,结合实际教学情境,探索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师、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途径,为其终身体育观的建立奠定基础。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内涵及具体呈现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咨询相关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参照冼凤英,王心旺关于WPBL学习效果评价中结构模型的潜变量与观测变量原理,将相关资料通过类属分析,认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内涵主要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技能、合作意识与学习效果五大类。具体如下:

3.1.1 学习态度

包括:1.课前,学生遇到的学习内容具有高度的兴趣;2.遇到问题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3.遇到困难时,主动与同伴交流或请教老师;4.课后主动善于归纳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3.1.2 学习能力

包括:1.具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同伴探讨找到解决方法的能力;4.通过网络等途径找到练习方法的能力;5.通过自主学习并独立完成运动技能的能力。

3.1.3 知识技能

包括:1.熟练掌握动作技能及其结构要领;2.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对动作结构进行分析的能力;3.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动作技术进行分析的能力;4.对自己的理解掌握动作技术能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能力。

3.1.4 合作意识

包括:1.主动参与小组讨论;2.主动分担小组安排的任务;3.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4.虚心听取同伴观点;5.与同伴和谐相处,共同处理有分歧的观点。

3.1.5 学习效果

包括:1.娴熟的掌握动作技术结构,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动作技术的要领;2.帮助同伴完成学习任务;完美娴熟的展示技术动作,达到学习技术动作的评价标准;3.实际教学效果与开课前期望水平的比较;4.该课程完成学习目标程度的评价。

学生能够尽最大努力去表现并展示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与特有的个性,完全的投入到学习动作技术中,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技能等五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习的主体性被激发,获得了目标要求的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营造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五个方面的环境氛围,一定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达成。

3.2 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3.2.1 目标驱动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节课老师所提及的学习目标,但是,离最终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时候有的同学自己觉得能达成甚至想超过目标,就积极向教师申请,给予练习的时间,继续练习,以完成目标。由于终极目标的驱动,使得这些学生有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欲望,从而克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又积极地参与到练习中来。

如在一节初二前掷实心球课中,教师要求通过学习,80%的男生远度达到7m,女生远度达到5m,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景,将实心球看成炸弹,投掷在已提前画好3m、5m、7m不等平行线的雷区,学生以任何方式将“炸弹”投掷雷区。教师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生一次机会,各小组将组员“炸弹”投掷距离累加,距离最远的小组获胜。之后教师将话题引至本节重点内容,前掷实心球,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怎么发力,使得实心球距离更远,怎样才能达到5m(7m)的距离。最后教师将技术要领、发力部位等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实践、思考结合教师传授的技术要领,探索追求掷实心球距离最远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将教学目标传递给学生,并设置不同难度水平的目标,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跟随教师的引导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注重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2.2 同伴驱动

每个班级的同学之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动作技术流畅、标准,使得同学之间产生了钦佩心理,并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增添了学生练习的投入度,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这时候大部分同学又参与到练习中去。

如在一节健美操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身体协调性、素质状况较好,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教师教授的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以优美而又娴熟的动作完成任务,其他同学在看到同伴可以将动作完成的如此完美,就会因此而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勤于思考练习,亦可以激起展示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榜样人物”的作用,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与平台,使“榜样”通过自己完美而又娴熟的技术动作感染同伴,让他们自觉增加练习的投入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3 环境驱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小组合作产生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通过对动作技术的研究,拓展出一些新的组合动作,使得其他小组产生学习创新的欲望,从而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一节武术少年拳组合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按人数进行分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各小组逐—进行展示,其中一组在展示的过程中以优美的姿势、路线方位的变化,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得另外几个小组学生大受鼓舞,受此激发,在此迷人的环境诱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创编了新的更加吸引人的动作套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充分给予优异小组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使其激发同伴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潜能,为同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2.4 情景驱动

教师设定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已建立的知识体系,通过自己理解的学习方法顺利完成或掌握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

如在一节立定跳远教学课中,在进入教学活动正式内容之前,教师先用图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看青蛙与袋鼠的跳跃过程,建立直观动物蹬地跳跃印象;然后再让学生模仿动物蹬地跳跃动作,感受动物跳跃姿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发现蹬地前跳身体如何协调发力,在模仿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探索出蛙跳、袋鼠跳身体协调发力的方法。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的驱动,在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追求最佳动作效果的方法,从而引申到本节主要教学内容——立定跳远技术的掌握。

教师在新授课教学活动中,尽可能选用多种教材教法,为学生创建轻松、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运用已建立的知识结构,思考、探究,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向所教的动作技术迈进,通过象形练习引申到正确立定跳远技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2.5 反馈驱动

在教师还没有教授新动作技术时,由于有的学生从小就已经学习了的缘由,就已经超越了教师的动作技术,这样的话,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能够相互促进,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从而促使自己不断钻研,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又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反过来又会吸引同伴积极参与到练习当中。

如在一节搏击操教学课程中,教师预教4×8拍的技术学习,教师在课前先教授学生做针对性辅助练习,但其中有一个学生因自小学习舞蹈,因此在教师讲授之际就已经将搏击操动作全部学会,教师因此受到了启发,让此同学做小助教。进入课堂正式部分后,和教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动作技术的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生共同努力,寻求进步提高,一起带领学生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在各个环节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以消化对来自新动作技术技能的重难点了解与把握。

3.2.6 时间驱动

在学习动作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才能学会,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比教师规定达成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与熟练程度用时还要短,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如在一节复习巩固提高课堂中,在学生练习的各环节教师在时间上给予限制,使学生产生一种紧张感,从而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投入度,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动作技术。

来自时间上的紧张感会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动作技能的学习当中,进而使自己在一定时间的要求限制下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者的个性得到张扬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而越是具有创新特质的人才,就越具有个性。个性的培养离不开运动内容学习的多样化。在运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的视野,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开发、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在促进阳光个性的进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给发展过程中的学生提供满足其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内容选择。

4.1.2 造就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人才

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是现代化教育的宗旨彰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运动学习,更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体育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善于钻研,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正能量,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的能力,造就出国家所需要的体格强健的特色人才。

4.1.3 教学资源的的动态生成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让学生将体育生活体验和体育锻炼经验带进运动学习过程,打破“唯教材是举”的狭隘观念,有效融入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内容;其次,不断提升学生在运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其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创造者,确保体育课程的学习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

4.2 建议

4.2.1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己教材的创新化,教法的多样化,引导的合理科学化追求,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设情境。

4.2.2 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语言引导,环境创设,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

4.2.3 学校体育运动项目一般以竞技项目为主,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免枯燥单一,淡化体育学习的兴趣,而新兴项目、传统项目的引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1] 冼凤英,王心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WPBL学习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1):88-89.

[2] 孙喜和,邱谦.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关系的理论构建——基于马丁布伯和米德理论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2, 33(4):100-104.

[3] 孙喜和,潇健,马飞等人.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特征的析出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94-100.

[4] 刘玉环,李春明.浅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67-69.

[5] 李树明,邹家丽.对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2):36-37.

(江苏省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湖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G807.3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01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T-c/2013/008)《校本化开发体育课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与实践》 指导教师:陈志山)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动作体育
动作描写要具体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