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乒乓球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2015-11-06汤颖君

体育师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乒乓球教学

汤颖君

摘  要: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法”适用中职院校体育课乒乓球课程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任务设定的时候注意遵循难易结合、大小结合、必选和自选结合的原则,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明确任务要求,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任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乒乓球;教学;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10

“任务驱动法”是目前职业院校广泛采用的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多,且教学效果良好。当前,对“任务驱动法”的概念界定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1]。具体可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定教学任务和目标,在完成任务目标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练习,进而推进学习效果的不断提高。但是,“任务驱动法”在公共基础课尤其是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应用不多,主要是适用难度较大。笔者在中职体育课乒乓球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任务驱动法”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适用的教学基础

乒乓球是非常受中职学生欢迎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一般是一个学年二个学期36个学时左右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基本技术,如握拍法、基本姿势、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推挡、攻球、搓球等,个别具有良好师资的中职院校对基础好的学生教授削球和弧圈技术。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短,技术性要求高,教学内容多,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要学生掌握全部技术动作难度很大。

“任务驱动法”实际上非常适用于乒乓球运动这种由多项基本技术组成,对综合技术要求极高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可给予学生更大的练习内容的选择空间,挑选自己喜欢或适合的技术动作来练习,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避免了因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差异而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佳的缺陷,乒乓球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高的任务,有更大的技术提升空间,基础弱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任务,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即可,并通过整体的评价方法来平衡最后的成绩,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简单任务的驱动到复杂任务的驱动来不断推动技术动作的逐步完善,最终达到学生乒乓球综合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整体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

教学任务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设计的好,学生练习兴趣大,主动性强,最后完成的结果也比较理想,过于简单或复杂的教学任务都是不合适的,过于简单学生兴趣不大,过于复杂学生望而生畏,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效果。[2]因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难易结合、大小结合、必选和自选结合的原则。难易结合就是简单的任务和复杂的任务相结合,通过简单任务的完成来逐步进步到复杂任务;大小结合是指大任务和小任务结合,通过逐个解决“小任务”来完成“大任务”[3];必选和自选结合是指设定学生必须练习的项目和自由选择的项目相结合,必选是不可选择,必须完成的基础性任务,自选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来选择的技术性任务。

三个原则是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必选项目一般是简单的任务和小任务,自选的项目一般是比较难,比较复杂,对技术要求比较高,是需要经过刻苦练习才有可能完成的大任务。必选任务比较少,一般是基本乒乓球理论的掌握、正手发球、双人推挡和对墙颠球四个任务,都属于基本功,也比较简单,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比较容易掌握。自选任务相对较多,相对于必选任务则难度较大,当然,自选任务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如发球技术,分正反手,有旋转和落点要求;推挡技术有落点要求;接发球技术有接不同旋转要求;对拉有次数要求;教学比赛有名次要求等,每一个任务都有相应的要求和目标,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练习才有可能通过,乃至取得优异成绩。当然,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选择难度大的任务,自选任务的考核分数根据难易程度有所区别,难度大,分值高。

在设定必选任务和自选任务的前提下,对个别任务再进行分解,形成小任务,比如发球技术,再分为正反手发球,旋转要求下旋、侧旋和不旋三种进行分别练习,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分别完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逐个完成小目标,最终实现对发球技术的全面掌握。

三、课程教学任务的实施

任务实施就是具体的教学过程,是“任务驱动法”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关键的步骤。[4]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会有多种不同的自选任务选择,因此,对任务的分析讲解透彻非常重要。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安排。最终教学成绩的总体评价是每一个任务完成的积累,在完成必选任务的基础上,必须完成一定分值的自选任务,总体分数达到本课程的规定要求,才能拿到应有的学分。其次要让学生了解每一项任务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任务;第三,必须明确每一项任务的考核评价具体要求。教学结果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考核评价以量化成绩的形式来明确,要让不同的个体在选择不同的任务时充分了解考核评价的具体办法和目标要求。如果解决好了这三点要求,“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就比较顺畅,再在实施过程中适当调整组织方法,教学效果一般都能比较好。实施过程一定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小任务过渡到大任务,完成必选任务再开始自选任务,形成阶梯式教学进程。

“任务驱动法”可让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职业能力,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大大提高练习效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就考核一项,让学生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分解的任务中。同时,提高技术水平只有通过不停的练习,在练习中不断提高,乒乓球项目更是如此,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过程,没有同学的配合和支持,很多项目没有办法完成。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同学间相互的了解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教学任务的评价

对教学任务的评价非常重要,学生都非常关注最后的评价成绩。因此,评价不能流于形式,也应允许学生有多次机会去完成任务。考核评价主要是以完成任务的质量为标准,每学期必选任务2项,总分占40%,自选项目3项,总分占60%,每一项任务分值不同。必选任务的分值少于自选分值,最主要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技术,尽量避免形成合格就可以的思想。当然每一项任务有不同的量化标准,达到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分值,比如必选任务中的推挡技术,必须连续40次不掉球为合格,后续每增加一次增加1分,80次为本任务的满分。自选的各个任务分值也不同,根据难易程度而定,越难越复杂分值越高。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比赛,因此分值也适当提高,不仅可鼓励学生平时多练习,提高技能,还可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生之间相互鼓励,又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

不同任务不同的分值,在给予学生更多机会通过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又区分了学生不同的需求,不仅满足基础差,只求过关的学生的要求,也满足基础好,要求高分和学习更高技术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作为缓冲或者调解,在每一个任务评价的基础上,分技能考试(量化)、基本素质包括出勤、态度等、竞赛等加分项目。

五、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任务驱动法最关键是设定好任务,设定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乒乓球基础的任务要求。而最大的问题是任务设定很难,往往是有的任务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兴趣,有的任务过于复杂,学生不敢选择,在实践的过程中,这点体会非常明显。一定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修订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一个问题是个体差异带来的任务需求差异,有的学生只求取得学分,过关就可以,因此,只要完成基本任务,成绩合格就行。而有的学生对乒乓球运动非常喜欢,个别的还有一定的基础,往往选择的是要求比较高的任务,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设定任务很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设定任务前进行摸底,有利于制订更有针对性的任务和评价方法。

六、结语

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法是一项非常适合于中职院校体育课乒乓球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任务设定的时候要注意遵循难易结合、大小结合、必选和自选结合的原则,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任务要求讲解的透彻度,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任务,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菁岚.浅谈“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12):79-80.

[2]  史红波,王云庆等.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的体会[J].才智,2015(7):218.

[3]  朱永杰,冯建成.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J]. 教育与职业,2010(24):153.

[4]  史冉.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管窥[J].华章, 2013(21):203.

(浙江省宁波经贸学校   315100)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乒乓球教学
乒乓球悬浮术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