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学校体育缺失的思考

2015-11-06

体育师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运动员体育学校

□ 蒲 兵

当前学校体育缺失的思考

□ 蒲 兵

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对提高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工作历经多次改革修订后,通过广大体育工作的辛苦努力,成效逐渐显现。但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认为,学校的体育工作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缺失,文章就此问题进行简略分析。

学校体育;缺失;思考

现阶段的学校体育工作主要包含了如学生良好品质、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育锻炼习惯、生理心理健康知识等很多环节,对其他课程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发现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着一些缺失。

1 体育工作中 “立德树人”作用的缺失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体育工作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与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勇敢坚强等优良品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如:是非观模糊、责任意识淡薄、自律性差等等,我们发现通过德育专题课、班主任谈话甚至纪律处分来提升学生思想品质越来越困难。

体育运动确实在培养学生勇敢拼搏、坚强刻苦等方面有所健树,但是和当前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部分思想品质问题依然脱节。那我们应当反思: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活动和运动训练特点及作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课堂常规、体育游戏、队列队形、运动比赛等内容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和锤炼,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关爱集体、讲求规则、富有担当的良好品质。

2 体育教学训练融入日常生活的缺失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存在 “为学而学,为练而练,为测而测” 的现象。学生就是“为了测试而锻炼,为了比赛而训练”。这其中,学生和很多的体育教师有没有思考:为什么要学(教)这个运动技术?学会(练好)对我以后的生活工作乃至人生发展有何种好处?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学训练永远是填鸭式,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毕业后也会将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束之高阁。那我们如何使学生有动力,主动要求掌握、提升自己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呢?

例如,游泳教学,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游泳可以健身,而且在危险时刻还可以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让学生明白现在所学的体育知识和能力,在以后都可以转化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存技能和发展需要。如何让学生将我们的教学效果和训练成效与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有机结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告诉学生:运动使人健康。

3 学生拥有的体育健康知识的缺失

《体育》改成《体育与健康》已经很多年,意味着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合并。但实际情况是,除了文件规定的每学期不得低于二节健康知识课程外,教师通过平常的教学训练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是很不常见的,学校常设专门的健康课程的更是少之又少,导致我们的学生不知道常见的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更不知道基本的急救知识,连基本的肌肉痉挛都不知道如何解决,更甭用提心肺复苏等较为复杂的急救常识。

如此一来,学生在学校庆典时可以表演大型的团体操、在比赛时100米可以跑11秒,跳高可以过2米的意义何在。究其根源,我们应在丰富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健康教育课程常态化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从了解自身身体结构开始,到在危机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再到形成正确的健康人生观。

4 学校运动代表队队员发展不平衡的缺失

各级基层学校运动代表队存在一个悠久但不优良的传统。那就是运动员文化成绩普遍较差,也就是 “智”方面的缺失。长期以来,“能学习的不能比赛,能比赛的不能学习”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形象和自身发展,我们不禁思考:是运动员自身智商不高、学习态度不积极导致的学习效率低下,还是我们对运动员的教学方式方法、学习管理方面的欠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体育锻炼可以放松大脑、调节神经、愉悦身心从而促进学习吗?

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在向这个传统发起了挑战,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推出新政:文化成绩不及格的运动员不能参加省运会。其实,我们身边不乏运动员学霸,田径明星苏炳添2009年考入暨南大学,2013年以优异的文化成绩和体育成绩保送暨南大学研究生,短跑运动员胡凯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也就是在2014年已经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说明学生运动员是可以兼顾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那在学生运动员选材、训练和学习管理、纪律管理、训练的效率等方面要如何改革,怎样突破,才能培养更多的“四肢头脑都发达的运动学霸”,破除给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不良形象。

5 对于学生体育文化渗透的缺失

学校体育工作的外在表现则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而肩负着更深层次的使命则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渗透。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发现一个共识:“体育强则国强”。他们的国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接受体育文化传播与渗透,使其对体育相关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哲学思想、价值判断、健康观、审美观的形成。反观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缺乏的就是对学生这种体育文化的渗透。在校园,学生认为体育课、体育训练就是体育,在社会,人们认为体育比赛、身体锻炼就是体育。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努力使学生从“学校体育人”变成真正富有体育文化的“社会体育人”,让体育成为人与人交流、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纽带和推进力,是当前课程改革标准制定者和广大体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而言之,广东省从2003年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从最近几年以来的体质测试数据就可以看出,但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也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这其中原因包括:社会经济、社会认知、国家政策、学校情况、体育教师等多方面的。改革进行到今天,我们所有的体育工作者有必要面对以上的现实问题,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推上更高台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管水法,吕时珍.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2.

[3] 曾文军.“立德树人”在高职体育课教学中的贯彻落实[J] .高教论坛,2013.5.

(广东省博罗中学高中部 516100)

G807.3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18

猜你喜欢

运动员体育学校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运动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