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因素研究与分析

2015-11-06李详高莉娜

体育师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青蓝教研组青年教师

□ 李详 高莉娜

影响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因素研究与分析

□ 李详 高莉娜

1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样,在体育学科中,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着体育教师队伍的质量。

但当前部分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状态令人堪忧,有调查发现目前新上岗的体育教师约有70%多存在三心二意心理,或不甘心长期干下去,到处活动找机会调离,或千方百计去提高个人收入,工作状态欠佳。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体育学科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状态必将影响新课程的开展与实施。

因此,本文将对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究促进青年体育教师成长发展的策略,为青年体育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2 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2.1 青年体育教师

目前对于青年体育教师的年龄界定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从现阶段各省市举行的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规程的规定上来看,对于青年教师的年龄划分主要集中在35-45周岁以下。而本文认为,这样的差距是为了兼顾众多学科的特点。作为体育学科,青年体育教师的年龄划分要符合学科特征。我们知道,体育运动能力与个体年龄密切相关,根据运动训练专家普拉托诺夫的研究,跑、跳、投项目的最佳运动年龄和维持高水平年龄区间主要集中在22岁至35岁间。因此本研究将体育学科的青年教师的年龄界定在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

2.2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回收

通过对前期文献收集整理,本研究最终将“坚定的理念、理想;领导支持、重视、信任;家庭的关心、支持;同事的鼓励、帮助、支持;学生的支持、爱戴;勤奋工作,不断提高;和谐的人际关系;扎实的专业知识;名师的引领;教学与科研结合;完善的培养机制;教研组内的良好工作氛围;重视自学与进修学习;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学校明确的激励体系;良好的事业心;社会的认可和肯定”17个影响因素作为主要受选因素,并在做后设计一个针对个人实际的主观回答题。

2015年7月21 至24日连云港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教练员专业技能培训在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进行,本课题组对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89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76份。

3 数据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受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2.1岁,每周的课时量为12.1节,均为满课时量。在科研方面,2人主持参与过省级课题,9人主持参与过市级课题;在受调查的76人中,共发表论文211篇,人均2.78篇,参与各类论文评比获奖171次,人均获奖次数2.25次;在学校任职方面,59.3%担任教练员带队训练,51.8%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等职务;在参与教师基本功和优质课比赛中,约66.7%调查者参加过市基本功比赛、37%调查者参加过优质课比赛。

从整体上来看,“重视自学与进修学习”和“勤奋工作,不断努力”属于影响教师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主观因素,这也印证了个体主观因素是青年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与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名师的引领”、“完善的培养机制”、“学校明确的激励体系”和“教研组内的良好工作氛围”是属于外在因素范畴,可以看出,创设良好的外围环境对于青年体育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

3.2 目前青年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

3.2.1 学习与培训

在自我学习提高方面,很多受访者在交谈中坦言基本上是“吃老本”,很少有在平时主动看书学习。在进修培训方面,受调查者每年参加培训约2.1次,但对培训的效果满意度仅占调查人数的53%。对于培训之所以不满意主要原因有培训的内容、时间和组织实施上。比如有老师提出在教学技能培训中,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室里,“上面专家讲,下面老师听”,一场讲座结束后,老师听的稀里糊涂的,这样的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倒不如把大家带到操场上直接上一节实践课,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总结,或者分组设计并展示,大家相互讨论点评的培训方式更有效果。

3.2.2 名师引领

在调查中,76位调查者来自55所不同的学校,其中83.6%的学校有“青蓝工程”,可见“青蓝工程”制度在大多数学校都得到体现。但是在具有“青蓝工程”的学校里,54%调查者表示虽然在学校里有“青蓝工程”,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真正指导和交流的很少。究其原因是部分学校为了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只能在现有教师资源情况下选择工作时间长的老师与青年教师进行结对。而这些工作时间较长的指导老师中间,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只占少数,况且青年体育教师所需要提高的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能力,还包括师德塑造、职业规划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因此,这也就造成了青方教师在三年青蓝工程结束后少有收获的主要原因。

3.2.3 培养、激励措施

当前,我国缺乏完善的教师培养制度建设,诸如前面我们提到的青蓝工程,很多青年教师在参加完后就没有后续的跟进措施来激励其继续发展。这也就导致了目前在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很多体育教师在费劲心思评完高级职称后就开始“颐养晚年”直至退休,不再对工作投入更高的热情。

而且就在以职称为激励措施的教师发展制度上也存在问题。在受调查者中有63%人对当前学校的教师职称晋级制度持不满意,原因有论资排辈、学科歧视的现象,打击了追求上进教师的积极性。在文章开头我们提到有些青年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情况,以第二职业、节假日兼职或者从事其他工作的形式来提高收入水平,这些现象也侧面反映了当前学校因缺失完善的激励制度无法满足这些青年教师的基本需求而导致的。在调查中,有74.1%的受访者对目前的经济收入状态持不满意态度,存在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问题。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只有在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级别的需求才能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个体发展。在影响因素调查中,“学校明确的激励体系”位于影响因素中的第五位,可见,建立明确的激励体系对于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

3.2.4 教研组氛围

教研组作为教师工作微环境,积极、和谐的组内氛围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受访者对于自己的教研组工作氛围满意度仅占57%。以笔者自己为例,笔者工作的教研组共5人,4人已获得市级基本功一等奖,2人并且获得省基本功比赛、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和谐的教研组氛围。笔者在刚参加工作时,在教研组长的悉心指导和教研组成员帮助下,在工作第一年就获得了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省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如果没有教研组长的指导,组员的帮助与支持,我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绩。因此,团结、和谐的教研组氛围对于青年体育教师的快速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4 促进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师带徒”的培养制度,引领青年体育教师成长

当前,很多学校都有类似于“青蓝”工程的相关制度,这些安排使得学校教师培养制度建设得到了改善,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受学校不重视、学科地位相对低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师傅带徒弟”流于形式,致使蓝方没尽责,青方没收获。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师带徒”制度的进行?首先,建立及时反馈机制,加大监督力度,通过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形成的督导小组对青方教师进行听课并反馈问题,督促青蓝双方共同努力。其次,实行奖励制度,鼓励蓝方教师尽心指导青方教师,比如在蓝方指导下青方取得成绩,则相应奖励蓝方教师;还可以将指导青方老师工作计算为工作量或者评优考核指标,通过奖励制度的安排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其中,定期对蓝方教师指导的青方教师进行考核评比,如每学期举行一次青方教师汇报课或者赛课,督促蓝方教师关心青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最后,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为青年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促进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

4.2 建立完善的培养与激励体系,促进教师努力提高与进步

2015年9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健全制度体系,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在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2]。从制度上打破了中小学教师职称的“天花板”,激发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国家层面上的教师培养制度的完善仅仅是一方面,作为学校层面,要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措施调动青年体育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比如“校内职级聘任”制度的实施通过学校内部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和“首席教师”的评选,激励校内教师的发展,为校内教师“走出学校,走向名师”做好铺垫。激励制度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具有实际可行性,要让青年体育教师跃跃欲试的冲动,在实际评比过程中要公正,使努力的青年体育教师的付出得到认可和肯定。

此外,我们还应转变一种认识,激励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对于现代年轻教师来说,荣誉与尊重的激励要远比物质上的更重要。有研究对8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在自身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职业期待有哪些”的选择中,排在前三位分别是“教师同行的佼佼者、工资待遇高、成为学科同行的佼佼者”[3],可见,对于体育教师来说,物质追求已不再是他们的唯一追求,获得认同和尊重也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要多重举措相结合,如对于教学认真突出的年轻体育教师,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外,学校还可通过校内讲座传授经验,推优参加比赛等方式来激励,让青年体育教师在内心感受到认同,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提升自我。

4.3 营造积极进取的教研组氛围,带动青年体育教师发展

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教研组氛围有助于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研组要营造积极、和谐的教研组氛围。第一,教研组长要做好“领头羊”角色,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保证整个教研组内部关系的和谐;第二,教研组内的学科带头人要做好“标兵”示范作用,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不光要给予年轻体育教师以表率作用,而且还要向青年教师传授成长经验,为青年教师指明奋斗方向。最后,教研组要形成凝聚力,促进整个组织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使整个教研组充满活力,影响并带动青年体育教师发展。

4.4 重视自学与进修学习、勤奋工作,不断努力

上面我们提过,外在因素需要通过内在因素才能起到作用,因此,作为青年体育教师自身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做到不断学习,促进自我发展,虚心求教,认真积累。

教师的自我意识是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它具体表现为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从诸多优秀的体育教师成长历程来看,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是他们走上成功的必有之路。所以,作为青年体育教师首先要建立自我发展意识,规划自我发展道路,设置阶段奋斗目标,逐步提高,走向优秀体育教师的行列中。

身为年轻体育教师,应主动向身边的教师请教,不仅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还有和自己同年龄段的教师,要相信每一位教师的身上都有自己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要主动参与学校活动设计,亲身参与设计、实施过程,学习经验。同时要珍惜每一次比赛和活动,要积极踊跃报名参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第一手的经验。即使没有机会参加,也要去观摩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反思,积累经验,为自己的成长与提高奠定基础。

[1]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O/OL].[2012-02-19].http:www.gov.cn/ 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EO/OL]. [2015-09-02].http://baike.haosou.com/doc/7342609-7607890.html

[3] 潘建芬.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检视[J].中国学校体育,2014.10.11-13.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222006)

猜你喜欢

青蓝教研组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世界是一位巨人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教训
荀卿之教,青蓝绚兮
浓郁群青蓝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