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运用”角度对“排球垫球”单元的教学思考

2015-11-06洪道毅孟殷勤易剑清

体育师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来球垫球排球

□ 洪道毅 孟殷勤 易剑清

基于“运用”角度对“排球垫球”单元的教学思考

□ 洪道毅 孟殷勤 易剑清

对排球垫球教学单元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基于”运用”角度思考,并以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对比试验,得出基于”运用”角度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排球垫球技能的掌握程度、身体素质、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解决教师层面“教教材”弊端,实现“用教材教”的理念,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解决学生层面会技术,但不会比赛运用的尴尬。力求为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依据

运用;排球垫球;教学思考

1 前言

“学会”、“会学”、“会用”是球类教学效果的三层境界[1]。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学会”的低层次。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排球垫球的技术动作,并达到一定数量的考试要求,但要在比赛中运用则有一定的难度。在练习中会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了体侧垫球、背垫、单手垫球等教师从未教过的动作。这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处于“会学”举一反三的程度。但我们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往往只停留在“学会”的境界,压制和消磨了这些学生的兴趣,因此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也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排球垫球教学单元为例,试图使学生在”运用”的角度下进行课堂教学。

“运用”是指学生能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排球垫球技术,发挥垫球的重要作用,取得胜利。并在比赛中促进技能的掌握,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余立峰说:“运用,就是对技能更高层次的复习”[2]。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2 基于”运用”角度对排球垫球教学单元的分析与思考

2.1 基于”运用”角度对排球垫球的教材分析

2.1.1 来球速度与击球力度

在排球垫球练习中,多采用自垫或两人对垫的形式,来球速度相对比较慢。而在实际比赛中,对方发过来或扣过来的球速度相对较快,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快的反应和判断能力。同样在比赛时由于球速较快,垫球者在触球的瞬间需要先缓冲来球的力度再进行垫球。

2.1.2 垫球的角度与高度

在两人对垫时学生的垫球高度较低、角度较小,只有远度没有高度。而在比赛时,垫球要求有一定的角度和高度,并要控制好垫球距离,为二传打下坚实基础。

2.1.3 来球的落点与脚步的移动

在垫球练习时球的落点比较稳定,学生能提早做好垫球的准备。而在比赛时来球落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尤其是在接扣球、拦网球时,需要提早判断落点并通过脚步的快速移动进行接球。

2.1.4 团队的协作与配合

在两人对垫练习中,学生的垫球主要由一人或两人进行练习,有时会穿插多人的垫球游戏,但对学生的集体合作要求不高。而排球比赛是一项多人参与的团队合作型比赛,每次来球队员们只有三次的触球机会,成败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故要求每位队员有很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2 基于”运用”角度对排球垫球的教学方法思考

2.2.1 垫远、垫高、垫准练习

练习1:两人一组,一人以发球、抛球、高处向下掷球的方式喂球垫远练习,垫远练习时要求达到6-9米,垫高练习时要求垫到2.5—3米的高度,垫准时要求固定的标志物或指定区域。练习10次轮换。

练习2:七人一组,一人以发球、抛球、高处向下掷球的方式喂球,六人以排球1——6号位站位,垫远练习时要求达到6米以上12米以下。垫高练习时要求垫到2.5——3米的高度,垫准时要求垫到2号位。每人喂球10次轮换。

2.2.2 垫变化球练习

练习3:两人一组,一人以发球、抛球、高处向下掷球的方式喂球进行垫球练习,要求喂球学生在喂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给球方向、给球力量,垫球练习。练习10次轮换。

练习4:七人一组,一人以发球、抛球、高处向下掷球的方式喂球,六人以排球1——6号位站位,垫球练习,要求喂球学生在喂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给球力量。及往六人的空档处给球,垫球练习。每人喂10球轮换。

2.2.3 组合练习及模拟比赛

练习5:两人一组,垫变化球与垫高、垫远、垫准组合练习,要求喂球学生变化给球力量、给球方向。要求垫球学生垫球时有高度有远度的变化,及垫球的精准度。每人喂球15次轮换,其中垫高、垫远、垫准各5次。

练习6:模拟比赛练习,12人分两组隔网练习,要求防守方尽可能的触球三次,第一次垫准、第二次垫高、第三次垫远。

2.2.4 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思考

两人相隔一定距离下的以追求连续性为目的的对垫练习,虽然对巩固垫球的肢体动作、学会控制垫球的力量方向有一定帮助,但练习环境的单一性,来球路线的稳定性,和比赛环境下来球的复杂性形成鲜明对比。[3]从练习1到练习4可以看出,四个练习均有两人组合及七人组合这两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喂球学生有抛球、发球、高处向下掷球三个维度,垫球学生均有垫高、垫远、垫准、垫变化球练习四个维度。组合后就会有24种不同的练习方法。练习5的实质就是这24种练习方法的组合练习,是对排球垫球的复习。练习6中12人分两组隔网练习已经非常接近于比赛,属于排球垫球的运用,是对排球垫球更高层次的复习。复杂的来球线路,多变的喂球力量,要求多元化的垫球线路,使教学更贴近比赛运用,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环境下反复的练习,能够较坦然的面对质量不高的来球,并能保持较好的垫球动作,出现垫球动作变形的情况较少。

3 基于“运用”角度排球垫球的教学设计

3.1 单元教学练习方法比对

本实验选取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均已学过排球垫球,且测试成绩相当。一个班以发展对垫球能力为目的开展排球垫球单元教学(A班),另一个班在基于”运用”的角度进行排球垫球单元教学(B班):

设计对比:第一节课皆以自垫球进行复习,熟悉球性。在对垫的教学中,B班主要采用一抛一垫,要求抛球者以抛球、发球高处向下掷球的方式的方式改变喂球的力量,是学生在练习中适应不同的来球速度。并且在学习环节设置1-6号位站位的多人练习,是学生在练习中适应比赛,学会运用。重点强调垫球的远度,要求垫球达到6-9米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传是组织进攻的保证。

设计对比:第二堂课A班主要采用对墙垫球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垫球动作。B班的练习方法与第一课大体相同,设置两人及七人两种组织方式。重点强调垫球的高度,要求垫球达到2.5-3米的高度。同时让学生明白球垫高之后滞空时间长便于作出下一动作,为二传创造条件。

设计对比:第三堂课A班主要采用对垫及改变方向的抛垫球练习,用于巩固强化垫球技术。B班的练习方法与第一、二节课大体相同,设置两人及七人两种组织方式。重点强调垫球的精确度,要求垫球达到指定的区域或垫到标志物。同时让学生明白精确的一传是发动进攻的基础。

设计对比:第四堂课A班主要进行多人练习、穿插游戏成分,提高学生练习难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B班则体现在变化上,为球的方向、力量、速度变化,垫球时的高度、远度准确度的变化,让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复习巩固排球垫球动作,提高学生垫球的技术水平,及熟练运用的能力。

设计对比:常规的垫球测试以个数为考核标准,而B班学生以多元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学比赛时A班不要求本队触球次数,教学观察中发现学生多以乒乓球式的隔网对垫进行。B班要求防守方尽可能的触球三次,第一次垫准、第二次垫高、第三次垫远,尽可能的与排球比赛接近,让垫球在比赛中运用。

3.2 对比与分析

3.2.1 技能掌握程度方面

由两个班级的排球对垫球测试结果显示,A班学生满分率为19.4%,B班学生满分率为33.3%。及格率分别为58.3%和80.5%。从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基于”运用”角度的排球垫球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排球垫球的技术动作。同时两位授课教师共同参与了两个班级的测试过程,观察学生们的垫球动作。发现A班的学生在测试时由于紧张导致垫球动作变形的学生较多,部分同学出现垫球手臂弯曲、动作僵硬、垫球部位不正确现象。而B班学生早已适应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来球,能够较坦然的面对质量不高的来球,并能保持较好的垫球动作,出现垫球动作变形的情况较少。

3.2.2 团队合作方面

A班的学生在垫球练习时,主要以自身接到球为目的,测试时力量使用过大,移动不到位等情况频频发生,导致垫球的质量不高,给同伴的接球造成了很大的困扰。B班的学生在平日课堂练习中,早已贯彻两人合作的意识,在垫球测试时的团队意识较强,给球时为同伴的接球做好铺垫,两人成功的概率也较大。

3.2.3 评价方式

A班对于学生的考评方式主要以垫球的次数作为考核标准,而忽略了技术动作完成的标准和对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在对垫考核中,学生有时出现拳头垫球也能垫上好几个,获得不错的成绩。也有学生因为紧张导致发挥失常,所以这个成绩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B班学生的考核也为对垫个数,但加入了垫球的动作质量和两人的合作表现作为加减分。不以简单的量化为考试标准,更能体现考核评价的过程性,有利于学生正确动作的规范和养成,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建议

4.1 以实践为主要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排球是一项集技术性、对抗性和集体性为一体的运动。学生只有在练习和实践中才能掌握垫球技术,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垫球技术进行比赛,在实际演练中巩固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并通过教学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能很好的解决教师层面“教教材”弊端,实现“用教材教”的理念,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解决学生层面会技术,但不会比赛运用的尴尬。

4.2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因材施教促发展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学习和掌握情况各不相同。当有些学生已能较好的完成对垫时,个别协调性不佳的学生还处在动作纠错阶段。故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更要兼顾后进生的进步。

4.3 以多元评价为内容,挖掘学生运动潜能

基于“运用”角度下的排球垫球教学,旨在学生掌握排球垫球技术的同时,能够运用此技术进行比赛,体验运动的乐趣,紧抓学生的兴趣点。促进身体素质发展,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合作意识。在基于“运用”角度下的排球课堂,不仅要考察学生排球垫球的质量,更要对学生学习的态度、两人的合作等方面进行考评。更要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进行改正和提高,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1] 赵超君.球类教学的三层境界[J].体育教学,2013(02).

[2] 余立峰.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使用说明[Z]. 2015.5.

[3] 祝芳等 .基于“会比赛”的技能标准重构中学排球垫球教学思路[J].体育教学,2015(02).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学)

G807.03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07

猜你喜欢

来球垫球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排球垫(传)球技术教学的“完整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梅西甘当人墙
乒乓球拉球技巧及训练方法探讨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排球垫球熟练度的方法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飞身阻挡
垫球启蒙
一个教学片断引发的争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