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X线胸片表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功能比较

2015-11-02王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叶胸片性肺炎

王颖

不同X线胸片表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功能比较

王颖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及X线胸片表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的水平,探讨其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X线胸片检查并确诊为MPP的116例患儿血液标本,检测血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根据年龄分为≥6岁组和<6岁组;根据X线胸片分为大叶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比较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结果 大叶性肺炎组中≥6岁儿童IgM、CD4+T水平及<6岁儿童IgG水平均低于支气管肺炎组(P<0.05)。结论 X线胸片表现为大叶性肺炎MPP患儿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更显著。

肺炎支原体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肺炎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MPP影像学有多种表现,其中以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较为常见[1]。MPP的影像学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各有特点[2]。目前认为MPP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MP)的粘附、侵入、直接损伤细胞作用和病原体激发免疫炎症反应,其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参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炎症反应尤其受到重视[3,4]。本文比较两种不同X线胸片表现的MPP患儿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水平。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12月本院MPP患儿116例,其中男60例,女56例;年龄3.04~7.5岁,平均年龄4.83。支气管肺炎组63例,<6岁36例;≥6岁27例;大叶性肺炎组53例,<6岁26例,≥6岁27例。诊断标准:患儿均有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特征,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5],MP-PCR 和(或)MP-IgM 为阳性。排除标准:体液、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风湿免疫性疾病。

1.2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测定 采用透射比浊法,选取Beckman Couitel IMMAGE 800免疫分析系统全配套试剂进行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测定: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2ml于EDTA抗凝管中,2000r/min离心,置于-3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操作按照说明书步骤严格进行。

1.3T细胞亚群测定 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FC500型流式细胞仪及配套前处理仪分析。MPP患儿在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2ml,EDTA-K2抗凝,标本<6h测定,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以(x±s)表示,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M表示,用非参数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6岁两种X线胸片表现MPP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6岁两种X线胸片表现MPP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g/L,(x±s)]

2.2≥6岁MPP患儿两种X线胸片表现的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6岁MPP患儿两种X线胸片表现的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x±s)

2.3<6岁两种X线胸片表现MPP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6岁两种X线胸片表现MPP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g/L,(x±s)]

2.4<6岁两种X线胸片表现MPP患儿的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6岁两种X线胸片MPP患儿的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x±s)]

3 讨论

MP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且临床重症和难治型病例明显增多。MP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一方面通过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受体紧密结合并附着,逃避黏膜纤毛的清除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并释放有毒的代谢产物(H2O2、NH3等),造成呼吸道黏膜上皮破坏,使纤毛运动出现停滞、脱落甚至消失,进而使上皮细胞发生溶解坏死[6];另一方面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在MP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激活炎症因子,激发炎症反应,甚至全身炎症反应。MP感染宿主后,刺激B淋巴细胞活化,分别产生特异性IgA、IgG、IgM,并可引起宿主细胞膜抗原结构改变,生成自身免疫性抗体,导致病理免疫反应。在MP感染<1~2周,人体一般可产生IgA、IgM,而IgG一般在>2周才开始升高[7]。

MPP在影像学如X线胸片上表现多样,但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及支气管肺炎。王美娟[8]等研究发现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为MP,远高于病毒和细菌。张冰等[9]研究发现>3岁MPP患儿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大片状阴影,且发病率逐年增加。本资料提示大叶性肺炎儿童感染后体液免疫功能受抑制更明显。孙慧明等[10]研究认为,≥6岁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血清IgM含量低于支气管肺炎患儿,与本资料结果相同。在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T细胞是成熟T淋巴细胞的特征性标志,而CD4+T、CD8+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核心部分,CD4+T/CD8+T比值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本资料提示大年龄儿童大叶性肺炎时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更明显,免疫损伤更显著。因此调节和改善机体免疫在MPP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认为在重症及难治性MPP中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及激素能有效阻断病情进展,缩短病情,提高疗效。

1陈秋芳,余刚,张海邻,等.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内镜特点.临床儿科杂志,2009,1(27):41~45.

2孙慧明,季伟,蔡利,等.不同年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X线胸片与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临床儿科杂志,2012,4(30):342~346.

3李玉杰, 海金龙, 田淑萍, 等.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测定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作用.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 28(12): 957~958.

4李培杰,杜爱华.肺炎支原体肺炎婴幼儿不同病期免疫功能、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多态性变化.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4(22):258~314.

5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6Miller AC,Rashid RM,Elamin EM.The“T”in trauma:the helper T-cell response and the role of immunomodulation in trauma and bum patients.Trauma,2007,63(6):1407~1417.

7Seggev J S.Isotype specific antibody responses to acut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l996,77(1):67-73. 8王美娟,季伟,周卫芳.大叶性肺炎与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差异.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4(25):246~292.

9张冰,陈志敏.2000~2006年杭州市三岁以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变化趋势.中华儿科杂志,2010,7(48):531~534.

10孙慧明,季伟,蔡利红,等.不同年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X线胸片与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临床儿科杂志,2012,4(30):342~346.

310008 杭州市中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大叶胸片性肺炎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放射线胸片联合CT胸片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看X线胸片的六大要点你掌握了吗?
虫见大叶
咏松
大叶绿萝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