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与东方桥头堡建设研究

2015-10-28REPORTER作者古龙高GuLonggao

大陆桥视野 2015年7期
关键词:桥头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

REPORTER/作者:古龙高Gu Long gao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与东方桥头堡建设研究

REPORTER/作者:古龙高Gu Long gao

厘清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关系,确立陆桥通道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定位,加快东方桥头堡建设,对江苏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加快连云港东方桥头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经国务院授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新亚欧大陆桥被列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通道。厘清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关系,确立陆桥通道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定位,加快东方桥头堡建设,对江苏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加快连云港东方桥头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亚欧大陆桥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地位

1.新亚欧大陆桥陆上运输线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的高度重合决定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 框架思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确定的重点是“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上述通道中,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通道与新亚欧大陆桥陆上运输线路高度重合。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西端从新疆阿拉山口站换装出境进入中亚,与哈萨克斯坦德鲁日巴站接轨,西行至阿克套,进而分北中南三线接上欧洲铁路网通往欧洲。北线,由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北上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通往西欧及北欧诸国。中线,由哈萨克斯坦往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瑞士、德国、法国至英吉利海峡港口转海运或由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南下,沿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西行至克拉斯诺沃茨克,过里海达阿塞拜疆的巴库,再经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及波季港,越黑海至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并经鲁塞进入罗马尼亚、匈牙利通往中欧诸国。南线,由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向南入伊朗,至马什哈德折向西,经德黑兰、大不里士入土耳其,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经保加利亚通往中欧、西欧及南欧诸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首先是通道经济,以新亚欧大陆桥陆上运输通道为依托,应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优选择。

新亚欧大陆桥陆上运输线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的高度重合决定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从通道的角度讲,“中国—中亚—西亚合作走廊”依托的通道就是新亚欧大陆桥通道, “中国—中亚—西亚合作走廊”也可以称“新亚欧大陆桥合作走廊”。

2.新亚欧大陆桥通道与“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其他通道相比具有极大优势

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 框架思路中提出的“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中,如前所述,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依托的是相同的通道,与“中蒙俄合作走廊” 、“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相比,“新亚欧大陆桥合作走廊”具有更大的优势。

“中蒙俄合作走廊”依托的通道具体包括两条运输线,一条是大连港经满洲里至欧洲的大陆桥运输线。这条大陆桥运输线主要是从大连港上岸,经哈大线至四平转平齐线,经三间房编组站向西走滨州线到满洲里出境,在俄罗斯后贝加尔站换装后,上西伯利亚大陆桥至俄罗斯西部港口至欧洲。这条陆桥贯穿我国东北,对吸引美洲、日本、韩国等国家货源,分流纳霍德卡港的货源,加快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有一定意义。第二条是天津港经二连浩特至欧洲的陆桥运输线。这条线路的基本走向是由天津港上岸,经京港线、京包线、集二线到二连浩特国境站换装后,经蒙古乌兰巴托至俄罗斯乌兰乌德与西伯利亚铁路衔接。这条铁路线主要是第三国通过天津新港一二连浩特一乌兰巴托的中蒙小陆桥运输。

这条通道依附的主体是西伯利亚大陆桥,而新亚欧大陆桥通道与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第一,新亚欧大陆桥使亚欧之间的货运距离比西伯利亚大陆桥缩短了陆上距离约2 000~2 500公里,从日本、韩国至欧洲,通过新亚欧大陆桥,水陆全程仅为12 000公里,比经苏伊士运河少8 000多公里。比经巴拿马运河的海上运输线缩短11 000公里;比经北美大陆桥缩短运距9 100公里。第二,新亚欧大陆桥使东亚与中亚、西亚的货运距离大幅度缩小。日本神户、韩国釜山等港至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个共和国和西亚的伊朗、阿富汗,通过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海上距离相近,陆上距离相差很大。如到达伊朗德黑兰,走西伯利亚大陆桥,陆上距离达到13 322公里,走新亚欧大陆桥,陆上距离只有9 977公里,两者相差3 345公里。到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走西伯利亚大陆桥,陆上距离是7 776公里,走新亚欧大陆桥,陆上距离只有5 002公里,相差2 774公里。第三,新亚欧大陆桥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整个陆桥避开了高寒地区,港口无封冻期,自然条件好,吞吐能力大,可以常年作业。第四,新亚欧大陆桥辐射面广,对亚太地区吸引力更大。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西部,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为东亚与群岛之间的桥梁。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目前,通道还没有形成。

3.新亚欧大陆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其他通道不可替代的综合效应

一是陆桥运输通道的辐射效应。大陆桥不仅仅是一条运输通道,而且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轴线。北美洲大陆桥的开通,对于北美中西部的开发,曾起了决定性作用;西伯利亚大陆桥沿线,也兴起了60多座工矿城市,对促进西伯利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亚欧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作用。新亚欧大陆桥的畅通,必将使大陆桥(中国段)区域内部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促进区域经济的横向联系与分工协作,从而逐步向具有强大内聚力的陆桥经济带发展。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全长4131公里,贯穿中国东、中、西部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区),并辐射湖北、四川、重庆、内蒙等地区,人口约4亿,占全国的30%;国土面积3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7%。这一地区大部分是资源非常丰富,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著名经济学家马洪同志指出:新亚欧大陆桥“不仅仅是一条负荷运载的铁路,而且是前景广阔的促进商品经济大流通、东西经济大融合的经济带”。

二是陆桥运输通道的枢纽效应。新亚欧大陆桥上坐落着徐州铁路枢纽、商丘铁路枢纽、郑州铁路枢纽、西安铁路枢纽、宝鸡铁路枢纽、兰州铁路枢纽等国家重要的铁路“十字枢纽”,这些枢纽具有集聚功能,即以陆桥为轴线,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中小城镇为结点,集聚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和信息等,壮大增长极、培育增长带,造就经济走廊。还具有扩散功能,即以陆桥为依托,以利益为驱动,实现东亚、东南亚、中亚及西欧、东欧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沿陆桥向我国中西部转移和扩散。同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也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和扩散。另外,陆桥沿线各中心城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也会沿陆桥向沿桥中小城市及周边城镇扩散。

三是陆桥通道协作功能,即以陆桥为纽带,实现陆桥及辐射带地区之间、中心区域之间、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中小城市与城镇乡村之间的经济技术协作,通过协作,合理布局,促进陆桥沿线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形成,促进陆桥沿线产业带的发展和陆桥经济规模的形成,从而带动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海陆联运的东端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在发挥陆桥功能,启动陇海兰新地带的开发开放中具有特殊作用。

4.新亚欧大陆桥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现具备了必要的现实条件,赋予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特色与时代特点

就区域经济学的一般概念而言,经济带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一个和几个大城市作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贸易、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域。与海上丝绸之路不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路线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经济效益与政治协调。总体上,经济带的干线仍需以铁路交通为主,其次才是公路和石油管道,最后是其他配套设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经济效益与政治协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挑战从经济视角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中线和南线所经过的地区涉及中亚、西亚、北非等地,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地势复杂、发展水平较低,要建设贯通这些国家的铁路、公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难度很大。“首先必须要找出一条能够比海洋经济物流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通道,我们就有贯穿整个欧亚大陆的新亚欧大陆桥,而且沿途有着丰富的资源,从连云港到阿姆斯特丹,中间有47个城市,联系了17个国家。”从我国境内情况来看,现实的选择也是新亚欧大陆桥。

新亚欧大陆桥赋予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特色与时代特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依托的不是一般的交通运输干线,而是以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展开空间。新亚欧大陆是以铁路为主体,海、陆、空、管道运输、光缆通讯配套的新型现代化、立体化的连接亚欧的海陆国际联运通道。是一条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到的“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这条通道以铁路为主体,海、陆、空、管道运输、光缆通讯配套的新型现代化、立体化的连接亚欧的海陆国际联运通道。她的特点是随着以铁路为主体的多种运输工具突破高山大漠阻隔向内陆延伸,将人类社会文明繁荣向欠发达地带扩散,使运输工具通过地带由落后发展为新兴、繁荣的新经济带,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芮杏文认为“人类的未来活动空间将不再为海洋所隔绝,而且也不再为高寒和荒漠所困扰,横跨海际的环球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畅通,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繁荣、发达,开辟出辽阔无垠的新天地,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陆桥通道决定连云港桥头堡的特殊区位

1.“一带一路”战略与新亚欧大陆桥有高度关联

“大陆桥”国际海陆联运的特征决定新亚欧大陆桥兼容“一带、一路”两个战略层面。“大陆桥”的含义是从地理概念出发的一种形象说法,它的英文名为“LAND BRIDGE”,意指“在茫茫大海中,将一块大陆当做桥梁”(徐淑芬,1990)。陆桥运输是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运输形式,它是指跨越大陆,以横贯大陆的铁路为桥梁,连接海洋—陆地—海洋的国际间运输方式,具有运输线路便捷、运输时间短、运输成本低的特点,人们称之为“运输线上的一场革命”。随着大陆桥运输的发展,陆桥两端的集散点不断扩散,并加入了航空、公路、河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因此,我们现在所指的大陆桥运输,实际上是以铁路为主体,以集装箱为媒介,海运、航空、公路、河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横跨洲际大陆,实行海陆衔接,“一票到底”的海陆国际联运,包括海向、陆向两个路径,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吻合。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国际海陆联运的节点,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陆桥通道海陆双向开放的特点决定连云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海陆交汇点的特殊区位。

2.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概念与内涵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最初是狭义的运输概念,指从事大陆桥海陆国际联运的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枢纽港,是国际海陆联运的接点,具有特定的内涵,包括三方面:

一是大陆桥运输的跨国性决定作为桥头堡的港口的性质是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枢纽港。因为大陆桥运输是过境运输,并且是通过第二国运往第三国及以外国家的跨国运输,它对港口性质及运输的配套服务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港口都具备从事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所必需的条件;另一方面,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枢纽港的培育和形成过程也就是桥头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是大陆桥运输的经济性决定作为桥头堡的港口必然是大陆桥运输线路中最便捷、最顺直的港口,是运输时间最短,运输成本最低的港口。任何一条大陆桥,能够接上桥的港口绝不会只是一个,如能够接上西伯利亚大陆桥的东端起点,有俄罗斯的纳霍德卡港、东方港,还有中国的大连港等;能够接上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在中国沿海,从广州港到天津港中间也有许多港口,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最便捷、最顺直、最经济合理的港口只会是一个。

三是陆桥运输技术上的多重性与跨国协调的复杂性,陆上铁路运输的特殊性,决定作为桥头堡的港口应是经过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确定的港口。陆桥运输具有高度计划性,从技术上看涉及到海陆、路港的衔接,跨国的衔接和协调,这种衔接协调涉及到国内部与部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不是港口所在地就可以解决得了的。另外,大陆桥运输陆上主要载体是铁路运输,只有顺直的、最少限制口的并经国家主管机关批准的通道,才能成为便捷快速的“陆桥”。

3.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与“一带一路”战略交汇点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其内涵有了极大的扩展。就区域经济学的一般概念而言,经济带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一个和几个大城市作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贸易、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域。就“丝绸之路经济带”而言,它依托的不是一般的交通运输干线,而是以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为展开空间。新亚欧大陆是以铁路为主体,海、陆、空、管道运输、光缆通讯配套的新型现代化、立体化的连接亚欧的海陆国际联运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亚欧大陆桥的关系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发展的高级阶段;新亚欧大陆桥是一条国际海陆联运运输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依托这条国际运输通道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因此,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交汇点,是所在区域港产城的一体化,能够推进陆桥运输通道通过区域综合效应的最大化,其基本特征是国际化。

就国内段而言,这条通道覆盖大陆桥沿线东中西部省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三大区域战略在这里有了深度融合,为保持沿海经济牵引提供资源支撑,为增强西北地区经济活力提供助推引擎。

在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勾划出的“一带一路”的大框架中,新亚欧大陆桥建设居于共建国际大通道和经济走廊建设前列。据最新的消息,在今明两年开工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上,新亚欧大陆桥将是建设重点。在目前已开工的为数不多的项目中,除了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口基地外,位于新亚欧大陆桥西端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项目也被列为今明两年重点建设项目,从而构成一个贯通东西的大通道。

“五大战略”叠加确定新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地位

1.“五大战略”概念厘定

“五大战略”包括国务院分别于2009—2014年间下发的四个同时涉及到连云港发展的国家级规划,即《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2014年9月发布的《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

五大战略对于连云港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主要领导以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近几年都先后到连云港视察或对连云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这在地级市中是不多见的。

2.“五大战略”的核心理念与特质要求

“五大战略”的核心理念,就是从国家层面确定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战略定位。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连云港 “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区域定位;《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连云港的功能定位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西连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中西部省(区),东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隔海相望,是中西部地区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国务院《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从国家跨省区的区域战略层面提升了连云港的战略定位。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连云港不仅被列入其中,而且无论是战略定位还是重点建设项目都得到重视和提升。

在国家“五大战略”聚集连云港以前,桥头堡的地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理论界典型的有三种观点:以连云港社科院古龙高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桥一堡”论(即大陆桥只有连云港一个东桥头堡);以原山东省日照市副市长高正刚为代表的“一桥双堡”论(即大陆桥有连云港、日照两个并列的东桥头堡);其他专家的“一桥多堡”论,如铁道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车探来认为,新亚欧大陆桥“一桥多堡”的格局已经形成,在连云港这一最初确立的桥头堡之外,天津港、大连港等港口都跻身于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之列。上海市港口管理局茅伯科也提出上海桥头堡的观点。另外,河北沧州打造渤海新区“亚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天津港提出“两桥、三口、四通道”的总体构架,重庆打造南线欧亚大陆桥,即“渝新欧”。继国务院《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都明确提出连云港东方桥头堡后,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确立,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从理论上看,是“东方桥头堡”理论延续多年争论的最终定论,东方桥头堡的研究结束了“是谁”的问题;从实践上看,连云港进入了“如何打造”东方桥头堡的新阶段。

“五大战略”对东方桥头堡提出了特质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战略目标的国际性,确定了连云港城市的国际性:“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以重化工为主的临港产业基地和国际性海港城市”;港口的国际性:“逐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面向亚太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港”。二是战略目标的全局性,如“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等。三是战略目标的系统性,既有战略的总定位,也有城市、产业、基础设施发展的具体要求;“五大战略”聚焦的关键要素是港、产、城及其联动。

3.“五大战略”单体功能与相互关系

五大战略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作为桥头堡的连云港进行区域定位。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首先从全国规划的角度对连云港进行了区域定位“构建以连云港为中心,以沿海产业带和沿陇海线产业带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强化连云港港口、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增强对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辐射作用,集约发展临港产业,建设临港产业基地和国际性海港城市。培育形成沿海发展带,增强连云港的港口功能,实施沿海临港产业开发,培育和壮大沿海城镇。提升沿陇海带的发展水平,增强徐州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能力,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打造重要的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和商品集散地。”连云港是重点开发区域的重中之重。其次,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东端的角度对连云港进行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连云港在陆桥通道中的定位。所谓“两横三纵”是指构建以陆桥通道为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运输大通道,是亚欧大陆桥的组成部分。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国家规划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海峡西岸等18个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其中,以陆桥通道为依托展开的有东陇海地区、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经济区六个区域,占全国重点开发区域的三分之一,而连云港又是陆桥通道的东方桥头堡。可见国家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连云港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是对连云港在长三角“一核九带”空间格局中的定位。“一核九带”指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空间格局。连云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战略北翼”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连云港港是长三角港口群的重要北翼;第二,连云港是长三角地区产业的重要北翼,国家将连云港市列为长三角新经济增长点;第三,连云港是长三角地区与陇海兰新地经济带、环渤海地区跨区域合作的节点和纽带。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是从沿海和沿桥结合部的角度对连云港的定位。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是关于连云港发展的专项规划,是从实体角度确定连云港发展的具体建设方案,也是对东方桥头堡进行的实体规划。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是国家首次从“一路一带”战略对连云港地位的定位“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提高连云港陆桥通道桥头堡水平。”

表1 连云港市与苏北、沿海城市发展定位比较一览表

“五大战略”引领东方桥头堡的实践路径

1.路径之一——“五大战略”对加快桥头堡建设的本体效应

一是确定港口的定性。连云港港口的定位“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及区域性中心港口,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使江苏沿海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的对外开放窗口,逐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在江苏沿海港口群中具有核心地位。“要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当前要以连云港深水大港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提升沿海城市化水平;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促进沿海可持续发展”(罗志军,2009)。“加快建设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港口群。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连云港港,迅速扩大港口能力,着力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带动苏北振兴、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梁保华,2009)。

二是确定城市的定性。在国家长三角地区发展规划中,连云港是与上海、宁波被同时被作为国际性城市规划建设的长三角地区三个国际性城市之一——国际海港城市;连云港城市功能定位为“加快建设国际性海港城市、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和临港产业基地,增强对苏北沿海和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发展的带动能力。市区常住人口发展到100~200万的规模。”国家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规划中规划连云港“以建设连结长三角与环渤海的国际性海港城市”为目标,在定性上,与盐城“以建设我国沿海地区现代化工商城市为目标”、南通“以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为目标”拉开了距离(具体见表1)。江苏省政府在《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中提出“连云港城市发展以建设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特色鲜明的区域中心城市、富有魅力的国际性海港城市为目标”。这个定位从城市性质上讲,在苏北、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

三是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四大国家战略确定的连云港产业的重点,具体见表2。

表2 连云港市重点产业定位

四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等次。四大国家战略确定的连云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具体见表3。

上述五大国家战略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多方面,从整体上勾画连云港发展的愿景和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产生了集群效能、整体性效应。

2.路径之二——“五大战略”对加快桥头堡建设的关联效应

关联效应包括由本体效应派生的间接政策、经济效应,即江苏省委省政府为落实国家战略制定的相关政策,包括省政府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示范区实施意见等,间接政策效应的功能是推进将规划变为项目。

江苏省政府在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中确定港口航道:重点实施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二期工程,建设国际性枢纽大港和集装箱干线大港;推进徐圩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和防波堤工程。先进制造业:重点推进连云港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把连云港建设成为世界级高水平的大型石化基地,实施连云港精品钢基地。现代服务业:推进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加快实施连云港大陆桥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等项目,加快组建沿海发展银行,2013年前成立国家开发银行连云港分行。

江苏省政府在示范区实施意见中提出支持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建设重要功能区。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区;产业合作功能区;商务服务功能区;科技和人才服务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将中日生态科技园和物流加工区作为示范区的先导区,抓紧启动建设。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连云港金融创新区,2015年前,将连云港初步建设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产业合作基地。重点建设进口资源加工基地、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承接和转移基地。

3.路径之三——“五大战略”对加快桥头堡建设的拓展效应

连云港作为桥头堡的建设将从一个城市、地区的发展问题进入到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战略高度,实现在更高的起点上、更大的空间内集聚资源,加快发展。

首先,连云港的发展是江苏沿海开发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对江苏沿海开发最新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提出江苏沿海地区建设的重点是“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在这两个重点中,功能和定位是不同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重点是建设问题,海域滩涂资源主要是用于农业和生态保护问题。根据规划确定的原则,农业和生态用地占围填面积的80%(其中农业用地占60%),建设用地占20%,因此,海域滩涂资源主要是在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利用。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目标定位的关键,在确立“连云港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梁保华,2009),在“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因此,东方桥头堡地位决定江苏沿海开发的重点、方向和路径。

其次,桥头堡的发展对沿桥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加快桥头堡的建设“有利于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便捷的出海通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合作的新途径,创新统筹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表3 连云港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再次,连云港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推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连云港是长三角地区与陇海兰新地经济带、环渤海地区跨区域合作的节点和纽带。作为长三角港口群北翼的重要港口和产业北翼,长三角地区将通过连云港北上西进。从这个意义上讲,连云港、上海尽管两个港口、两个城市实力差距甚大,但在我国的开放格局和国土构架中有相同之处:在开放格局中,都是首批沿海十四个对外开放城市;在我国国土东西构架中,以上海为起点的长江黄金水道和以连云港为起点的新亚欧大陆桥是东西两条主线,并分别与沿海地区相交,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л”型战略格局。在这个格局中,连云港、上海分别为沿海和沿桥、沿海与沿江的结合部,承担着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而港口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加入长三角港口群,一方面,使长三角港口群在空间上实现北上,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借助于连云港这个节点向陇海兰新地带扩展,既带动了连云港的发展,又引领连云港共同承接起繁荣陆桥经济带,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和谐发展的历史重任。

(本文为2015年书记省长圈定课题《 “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下江苏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研究》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桥头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刘沛:深中牵手!东西岸融合桥头堡——马鞍岛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湾区中心+广深合作桥头堡……4大条件铸就南沙CBD!
金银潭医院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论脉络梳理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工程物流行业在亚欧大陆桥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桥头堡”战略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与物流业人力资源开发——基于云南省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