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中“韵味”的把握

2015-10-27李玲

参花(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韵味唱法音色

◎李玲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中“韵味”的把握

◎李玲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一种音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结合了中国戏曲、曲艺、民族民间音乐等多种传统音乐的元素,同时又借鉴了西方的科学唱法和艺术表现手段,是一门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具魅力的个性和特色。所以,演唱者在演绎民族歌曲时,就要合理的把握歌曲的风格,唱出味道。这里的味道,就是我们说的“韵味”。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对民族声乐歌曲“韵味”的把握。

一、铿锵有力的吐字行腔

对于民族声乐来说,语言是歌曲的血肉,是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所以要想很好地把握歌曲的韵味,首先语言要过关。

原为诗词、曲牌、唱词合辙押韵而沿用的“十三辙”,把汉字的发音分为十三类,有助于认识汉字发音的规律性,从而很好地做到每一个字的“归韵”。唇、齿、舌、牙、颚作为吐字器官,在语言的发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嗓音有天赋,嘴里需人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了这些器官的练习,嘴唇的放松、舌头的灵活,都是需要练习的内容。只有说的清楚,说的有力,说的有感情,把说的功夫运用到歌唱当中,才能做到每一个字都能清楚的归韵和收音。

歌唱的语言不同于平时的说话,要说的生动、有情。不论是汉语还是少数民族语言,更注重语言的发音质量。歌唱中的语言要有漂亮的音色,浑厚的音质,这就需要协调的行腔,让发声的每个器官合理配合,从而出来好的声音。“把字放在共鸣里”、“贴着咽壁念着说话”、“保持在歌唱的位置说话”,这是沈湘先生总结出的美化歌唱语言音色的重要方法。歌唱中的每个字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字头要用力准确;字腹要饱满圆润;字尾要归韵,收音干净利索。这样一来,圆润明亮的音色就呈现出来了。此外,歌唱的语言还需要在气息上做到收放自如,以气带声。吐字行腔准确流畅,歌曲的内在情感才会展现得更透彻,韵味才会表达得更十足。

二、科学规范的发声技巧

科学的发声技巧对于歌曲韵味的把握至关重要,音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歌曲的音乐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民族歌曲的审美要求也慢慢发生了变化,随之更多的是流行于现在的中西结合的混声唱法。混声唱法将“真声”与“假声”混合起来,音域更宽,所能演绎的作品也会更全面。比如,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兰花花》,若用完全的“大本嗓”演唱,会很吃力,喉咙挤压。运用混声唱法,声音才能更加圆润饱满,更加地富有艺术感染力。

“润腔”将唱腔和声音加以美化、润色,使歌曲风格更加的鲜明,韵味更加浓郁。“润腔”的技巧有很多种,在民族声乐当中,最常见的就是拖腔、滑腔、甩腔以及一些装饰音的演唱,通过改变音色、力度、速度等以达到歌曲的润色美化,让歌曲更富有独特的民族色彩。

三、真挚淳朴的情感表达

“情感”在声乐艺术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民族艺术歌曲的演唱当中,情感是歌曲的灵魂,是贯穿整首作品的生命之所在。注入人的情感,歌曲才会有味道,有血肉,才能唤起人们对音乐美的享受。这种享受,就是对歌曲“韵味”的品味。所以,歌唱者在演唱作品时,要认真分析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旋律,以及调性、节奏、速度等等一系列有关的知识,要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将自己投入到歌词的情境中去。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留心自己和周围的人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通过对文学、电影、戏剧、美术等领域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表演技巧。做到把声音、歌词和感情融汇到一起,达到“情韵传神,声情并茂”的歌唱最高境界。

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孕育了民族声乐这一独树一帜的歌唱艺术。“韵味”作为民族声乐的灵魂,既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和民族特色,又展示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是民族声乐的精髓所在。

“韵味”的把握,是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财富,是我们必须要汲取的。

[1]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2]宋承宪 ,《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马腊费奥迪[意],《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研究方向:民族声乐)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韵味唱法音色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秋之韵味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