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巴黎圣母院》之浪漫主义

2015-10-27代露月

参花(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爱斯梅拉巴黎圣母院

◎代露月

品《巴黎圣母院》之浪漫主义

◎代露月

《巴黎圣母院》,实乃雨果之著。该小说写于“七月革命”时期,故事却取材于十五世纪路易十一世统治下的王朝历史。作品以雄奇的巴黎圣母院作为小说情节的集结点,以底层的小人物为正面形象,并以上层人物为负面形象,描写了教会统治下中世纪的历史画卷。通过善良者的悲剧命运,抒发了作者激愤的情怀,从而寄托出作者的理想。

这部作品被誉为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顾名思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对,二者皆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在表现艺术上具有想象大胆、手法夸张的特点,在艺术表现上不求“形似”,与现实主义追求细节的真实有异。其主要依据主观感情的逻辑,想象奇特,着眼于理想的艺术世界创造。那么,《巴黎圣母院》获此荣誉的落脚点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有这么几个理由令此作无愧于此誉。

一、宽阔的笔调用在对自然风光的勾勒与赞颂上增强浪漫主义气息

小说开篇,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是巴黎圣母院这一雄奇建筑的美,它是“一个巨大的石头交响乐”,是“整个人类与人民的巨大工程”,“每一面,每一块石头都是国家历史的一页,也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那里有美丽的广场,延绵的河水,神圣的教堂。这一切自然风光的描绘,令人惊叹不已。这一系列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歌颂,为读者展现的是异域风情。而这一妙笔也正是该作成为杰出浪漫主义作品的原因之一。

二、细腻的笔调用在景与人以及人与人的对比与击撞上增强浪漫主义气息

雨果曾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文学创作的对照原则中指出:“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丑就是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而对此,《巴黎圣母院》这一作品便是遵循这一原则而创。这一鲜明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对增添该作的浪漫主义气息有着功不可没的地位。

首先,在作者为读者展现的圣洁的殿堂下,却出现了一个魔鬼般的副主教克洛德,他为了达到私欲逼迫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并置其于死地。景与人的冲撞效果,使其抨击力量更加强烈。

其次,年轻帅气的军官弗比斯,哪怕在这圣明的环境里,依旧褪不尽他的花花心思,在感情的世界中,都只是逢场作戏,甚至只是因为身体的欲望而欺骗少女的情感,而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便是他情感上逢场作戏的受害者。爱斯梅拉达的真心,换来的是弗比斯最后的置之不理,从而致使爱斯梅拉达爱情的悲剧,进而演化为人生悲剧。这真善美换来的是被像弗比斯一般自私的上层人摧残的厄运,是对下层无辜百姓的生活揭露,是对路易十一世镇压人民暴动致使鲜血淋漓,尸体纵横事件的声讨,表达了人民对当时社会的愤愤不平。这人与人的鲜明对比,不仅使该作的主题进一步明了,还使浪漫主义气息更加浓烈。

三、夸张的笔调用在对情节的离奇塑造上增强了浪漫主义气息

该小说中,未曾受到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作者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运用通俗的语言塑造的是离奇的情节与看似怪诞的意境。

在那个热闹的广场上,在老鼠洞里住着一个历经人生苦难的修女。每当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与山羊在广场上跳舞之时,苦修女便对这一有着吉卜赛身份的少女进行辱骂,诅咒一切的爱。而在最后,因为小鞋的相认,苦修女才明白爱斯梅拉达是自己的女儿。而也正在这苦命母女相认之时,却也是女儿与母亲的死别之际。这一巧妙的安排,使情节跌宕自然。

除此之外,作者运用的夸张手法也是随处可见的。在卡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后,带她在教堂躲避。而本来就聋哑的卡西莫多对于周边的任何声音是无法识别的,但竟然能听见爱斯梅拉达的口哨声。这样的夸张,让读者感受的似乎并不是夸张,也许能听到的声音是彼此心灵的回应。

作者笔下出现了流浪汉聚居地“乞丐王国”。当甘果瓦误闯乞丐王国,被视为“罪犯”时,只要乞丐王国里有女人愿意将“罪犯”作为自己的丈夫即可开免“罪犯”死刑。作者的这一自由想象便溢于言表。

当然,看似怪诞的情节也是作者的浓墨之笔。当爱斯梅拉达因同情甘果瓦而同意与他做名义上的夫妻之时,便以破罐缔姻。而在小说结尾处,卡西莫多的尸体与爱斯梅拉达的尸体紧紧相拥,当尸体被分开时便化为了灰尘。这一系列看似荒诞离奇的情节,却并不会给读者以虚假的感受,反而是一种真实的描绘。作者如此精细的情节描写,却并没有超越现实的感受,而是一种在现实基础上的大胆想象。

该佳作中,一方面,绝对自由的创作,不拘一格的形式,加之作者偏重表现的主观理想,自我想象,自由驰骋,运用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因而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对以后的浪漫主义文学有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小说中体现的自由、博爱精神以及敢于斗争的勇气,使其积极浪漫主义表达的理想与历史发展趋势一致。总之,无论是艺术手法,还是人物形象塑造,亦或是其描写的内容,都是该小说的亮点。其表现的浪漫主义特色更是不屈于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大代表!

(责任编辑 王曦)

声明

发表于《参花》2期上155页的稿件《试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美感强化》作者庞晓彤系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爱斯梅拉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巴黎圣母院之殇——纪念巴黎圣母院
拯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
爱斯梅拉达形象的另一面
为梦想而努力
“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新书“六一”来袭
《不一样的卡梅拉》
美与丑的对照——《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题目功过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