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在肝胆手术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效果分析

2015-10-25张晓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自控肝胆静脉

张晓艳

(沅陵县人民医院,湖南 沅陵 419600)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在肝胆手术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效果分析

张晓艳

(沅陵县人民医院,湖南 沅陵 419600)

目的 探讨分析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在肝胆手术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肝胆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止痛剂,实验组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止痛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在肝胆手术中止痛效果优于传统肌内注射止痛剂,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静脉自控镇痛;肝胆手术;护理效果

肝胆疾病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呈上升趋势。行肝胆手术后,患者疼痛剧烈容易引发自主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凝血功能、肠胃功能以及呼吸功能减退,这一问题备受医学界关注[1]。近年来,肝胆术中运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取得显著效果,它能够维持血浆中镇痛药物的稳定且有效的浓度。静脉自控镇痛让患者自行给药,操作便捷,能够有效加强药效,是一种比较个性化的镇痛方法[2]。然而,实施持续静脉自控镇痛需要合理的护理措施,本文主要研究探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在肝胆手术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肝胆手术患者12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36例、高血压46例、冠心病3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2.1±3.4)岁,平均手术用时(2.14±0.14)h;实验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2.2±2.4)岁,平均手术用时(2.13±0.15)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用时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术前对两组患者的基础病情进行控制,麻醉方法均选用全身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并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止痛剂:100 mg强痛定或者50 mg哌替啶。实验组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法:连接好微量注射泵与周围静脉留置针,患者通过注射泵自行给药,注射0.6 mg芬太尼、12 mg舒欧亭、200 mg凯芬、15 mg吗啡、100 mL的0.9%生理盐水,注射速度控制在2 mL/h,保留48~72 h。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VDS法对患者疼痛进行分级[3]:无疼痛感为0级;有可忍受的疼痛感且不影响睡眠为Ⅰ级;有明显疼痛且干扰睡眠为Ⅱ级;有剧烈疼痛且严重影响睡眠为Ⅲ级。治疗后疼痛总有效率包括0级、Ⅰ级。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对比;使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治疗护理后的疼痛有效率为51.67%,实验组为83.33%,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经治疗,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实验组为31.67%,两组间差异甚微(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护 理

3.1相关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讲,让患者了解静脉自控镇痛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置管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介绍该方法的优点,帮助患者认识到该方法的积极作用,让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项目。如患者镇痛期间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可以适当休息缓解该症状。指导患者镇痛期间放松心情,从而增强镇痛效果。

3.2导管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镇痛药是否定时、持续发挥作用,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镇痛期。妥善固定好镇痛泵,将导管置于安全位置,确保其自然通畅,防止导管打折、变形、错位脱落。护理人员应多加巡视,检查导管有无漏液、敷料是否潮湿以及患者穿刺处有无红肿状况和脓性分泌物渗出,评估患者疼痛状况。护理过程中动作应轻柔。

3.3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3.3.1胃肠反应:吗啡减少血管容量、促进组胺释放、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区兴奋都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胃肠反应。护理人员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和呼吸道通畅,并观察患者肠道蠕动情况,在病情允许下,帮助患者多加翻身,并适时给患者拍背、按摩以及热敷腹部,指导患者下床活动。若患者出现呕吐现状,应指导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3.3.2呼吸抑制:吗啡刺激患者延髓呼吸中枢的阿片受体从而导致呼吸受抑制。护理人员在患者镇痛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节律、频率,注意患者皮肤及嘴唇的颜色,并检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若患者呼吸每分钟少于10次、血氧饱和度<90%、出现嗜睡症状则应立即停用静脉自控镇痛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3.3.3尿潴留:患者因切口疼痛、心理因素、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原因而引发尿潴留。而且阿片类药物能够兴奋神经,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也容易引发尿潴留。因此,护理人员应分辨清楚引发患者尿潴留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预防尿潴留发生[4]。对于已经出现尿潴留的患者,可以热敷膀胱区或者采取针灸、按摩等方法,倘若疗效不佳,应及时进行导尿,以免排尿困难度增加。

3.3.4皮肤瘙痒:阿片类药物促进组胺释放,引起致敏作用。患者通常表现为药疹和荨麻疹。护理人员首先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该现象,帮助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可以为患者患处涂炉甘石洗剂。本研究中5例皮肤瘙痒患者症状均未用药自行消退。

3.3.5血压下降:因为麻醉镇痛药对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痛阈值,同时放缓心率,容易引发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反应[5]。因此,护理人员应动态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当患者血压相较于基础血压下降10%,病情允许下,可以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如果患者血压下降20%,心率每分钟<60次,应暂停使用镇痛药,补充患者血容量。待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后,调整用药剂量,保持患者血压平稳,继续治疗。

4 讨 论

尽管在肝胆手术行麻醉处理,但患者术后疼痛感随着麻醉的消失愈发剧烈,如果不及时缓解患者疼痛,容易引发机体功能性障碍。传统的镇痛给药法效果不佳[6],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显著,但护理人员的护理协调工作对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为重要。静脉自控镇痛法可以加快患者恢复进程,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心血管和血栓事件发生概率,而且所用药物对患者呼吸肌的运动以及下肢活动影响小,在病情允许下,患者可以适当下床活动,加快肠道蠕动,及早恢复饮食。

本研究中,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实验组治疗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67%,这表明续静脉自控镇痛对缓解肝胆术后患者疼痛效果显著。而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值得广泛应用于肝胆术后对患者疼痛护理,不仅镇痛效果显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1]苗丽华.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23-24.

[2]杨爱梅,刘卫平.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在肝胆手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7):1088-1090.

[3]陈树芬.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4):122,124.

[4]Mondor ME,Massicotte L,Beaulieu D,et al.Long-lasting analgesic effects of intraoperative thoracic epidural with bupivacaine for liver resection[J].Reg Anesth Pain Med,2010,35(1):51-56.

[5]陈平.肝胆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26(30):565-566.

[6]王亚玲.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184-185.

R473.6

B

1671-8194(2015)23-0221-02

猜你喜欢

自控肝胆静脉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成功来自于自控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