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D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5-10-25郑苏云秦仲周杨红华付朝春田会云保雪东杨丽红武绍梅李正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穿孔内镜部位

郑苏云* 时 鑫 秦仲周 杨红华 付朝春 田会云 保雪东 杨丽红 武绍梅 李正文

(1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2 开远第五十九医院 ,云南 开远 661600)

ESD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郑苏云1*时 鑫1秦仲周1杨红华1付朝春1田会云1保雪东1杨丽红1武绍梅1李正文2

(1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2 开远第五十九医院 ,云南 开远 661600)

目的 研究及观察ESD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进行ESD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各类术中并发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将其中不同年龄段、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及伴发基础疾病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且将上述因素与其并发症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00例ESD手术患者术中并发症包括出血及穿孔发生率分别为4.50%及3.00%,其中不同年龄段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操作者的技术和技巧以及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和伴发基础疾病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操作者的技术、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及伴发基础疾病均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出血、穿孔及疼痛是ESD术的术中并发症,操作者的技术、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及伴发基础疾病均是其影响因素。

ESD术;术中并发症;影响因素

ESD术在临床的应用率较高,其是治疗消化道早癌常用术式之一,对于本术式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关于各类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防控的研究尤其多,其不仅仅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且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也影响较大[1],因此临床对其重视程度极高,但是临床中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仍极为不足。因此,本文中我们即就ESD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及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于两所医院(开远59医院和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ESD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110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9.0 ±6.4)岁,其中≥65岁者83例,<65岁者117例;病变大小:<5.0 cm(0.4~3.5 cm)者143例,≥5.0 cm者57例;病变部位:食管93例,贲门胃底48例,胃体45例,直肠14例;病理分类:癌变63例,良性病变137例;伴发基础疾病:是41例,否159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1.2.1设备PENTAX EPK-i7000,ERBE V10200D,CO2泵:EG-2990i,麻醉机:ROYAL-77。

1.2.2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先行超声内镜检查,评估病变的部位、大小、浸润程度,完善心电图、胸部X线、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心肺功能评估,签手术及麻醉知情同意书。

1.2.3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状态下行ESD术。术中全程心电监护,确保术中安全。

1.2.4术后气管插管全麻拔管时,吸净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严密观察患者腹部情况,防止迟发性出血及穿孔,术后当天禁食,给予补液、止血治疗,观察患者无出血和穿孔时,无特殊情况第2天给予无渣饮食。将200例手术患者的各类术中并发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将其中不同年龄段(≥65岁及<65岁)、病变大小(<5.0 cm及≥5.0cm)、病变部位(食管、贲门胃底、胃体及直肠)、病理分类(类癌、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及伴发基础疾病(是与否)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且将上述因素与其并发症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涉及的统计数据为计数资料,其采用率的形式表示,且采用卡方检验处理,数据处理软件为SAS6.0,各类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分析处理,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不同年龄段、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及伴发基础疾病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00例ESD手术患者术中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及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50%及3.00%,其中不同年龄段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及伴发基础疾病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及伴发基础疾病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各因素与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分析:经Logistic分析显示,病变大小≥5.0 cm、病变部位位于贲门胃底、癌变及伴发基础疾病均是ESD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 论

ESD手术是临床中用于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癌的有效手段 ,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患者不要用开腹等优点,只需在胃肠镜下通过活检管道放置一把IT水刀,边注射边剥离,本类手术的临床应用率较高,对于本类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也较多[2-3],而并发症防控方面的研究也并不少见,术中并发症作为与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均密切相关的并发症,临床对术中并发症的研究尤为重视。但要达到较好的并发症防控效果,首先操作者根据病变大小,侵犯程度,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操作者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碰到血管尽量先用热活检钳将血管夹毕凝止血,始终保持视野清晰才能将瘤体完整切除,瘤体切除后应尽量检查创面的血管,防止血管残端引起术后迟发性出血,术者检查创面结束后根据创面的情况,评估是否需放置钛夹止血。对术中穿孔的患者将瘤体取出后封闭创面,及时用钛夹或尼龙圈夹毕。对于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及掌握是必要的前提,而临床中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仍相对不足,同时,临床中对于此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认为除病变大小外,其他因素对本手术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影响均较小[4-6],但也有研究认为[7-8],术者操作技巧、病变部位及疾病性质均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此方面的探讨仍极为必要。

表2 各因素与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分析

本文中我们即就ESD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及观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200例ESD手术患者的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及穿孔,以出血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其总发生率为7.50%,与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而其中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及伴发基础疾病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经Logistic分析显示,病变大小≥5.0 cm、病变部位位于贲门胃底、癌变及伴发基础疾病均是ESD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提示我们应加强对此类患者术中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防控,但是考虑研究样本量等因素,因此认为其仍有较大研究空间。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出血、穿孔是ESD术的术中并发症,术者操作水平、病变大小、病变侵犯部位、病理分类及伴发基础疾病均是其影响因素。

[1]赵飞,杨建民,徐启顺,等.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14,20(9):912-918.

[2]张健,康倩,汤珊,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不同部位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8):957-960.

[3]乔丽娟,徐辉,陈虹彬,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疗效及安全性[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12):1329-1331.

[4]汪全红,方志恒,黄景山,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8):1-2.

[5]Iizuka T,Kikuchi D,Yamada A,et al.Polyglycolic acid sheet application to prevent esophageal stricture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Endoscopy,2015,47(4):341-344.

[6]范志宁.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处理的最新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20(6):9-13.

[7]李胜华.质子泵抑制剂在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性出血中的预防作用[J].当代医学,2014,20(35):23-24.

[8]段东来,孙亚新,张力,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安全性及手术操作体会[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4,26(1):48-49.

R655

B

1671-8194(2015)23-0166-02

猜你喜欢

穿孔内镜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眼内镜的噱头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