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分析

2015-10-25龚定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颈动脉原发性硬化

姜 虹 龚定宏

(1 上海市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81;2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129)

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分析

姜 虹1龚定宏2

(1 上海市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81;2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129)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发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共计70例)与对照组(非缺血性脑卒中,共计50例),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46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17例为软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5.71%,软斑块比例为36.95%;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2例为软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40.0%,软斑块比例为10.0%,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和软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斑块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需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

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脑卒中;关系

高血压和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尤其是如今我国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高血压和脑卒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据有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也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临床报道较多,而对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关系的报道却比较少见[1-2]。本文旨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特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判定标准主要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4],根据患者是否伴发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共计70例)与对照组(非缺血性脑卒中,共计50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3.44±14.12)岁,病程1~16年,平均(8.26±1.25)年;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3.69± 14.45)岁,病程1~17年,平均(8.33±1.3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采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及斑块类型,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前向法进行逐步回归。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46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17例为软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5.71%,软斑块比例为36.95%;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2例为软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40.0%,软斑块比例为10.0%,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和软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血压、年龄、性别、总胆固醇、LDL-C、HDL-C、BMI等变量后发现,总胆固醇出现上升(β=0.322,OR=1.369,95%CI 1.09~1.74,P=0.001)及HDL下降(β=-0.038,OR=0.348,95%CI 0.22~0.71,P=0.001)增加颈动脉斑块风险。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比较

3 讨 论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为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国家,掌握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对于病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在发病过程中往往会对大、中动脉内膜造成严重影响,最初为IMT增厚,内膜变为粗糙,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则会形成斑块,而斑块突入管腔会引起管腔狭窄。临床表明,颈动脉斑块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粥样斑块,尤其是软斑块,会逐步脱离并形成血栓,从而引发颅内动脉栓塞,最终使机体出现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其次是颈动脉属于脑动脉的上源血管,与脑血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旦发生颈动脉狭窄便会引起脑血流灌注减少。

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王纯[5]等通过试验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的时候斑块稳定性往往较差,且含有大量的脂质、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软斑的稳定性较差,且含有较多的脂质,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破裂,从而导致动脉内血栓,并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硬斑的稳定性相对较高,且因为表面钙盐沉积,一般不会出现破裂,一般不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调整了血压、年龄、性别、总胆固醇、LDL-C、HDL-C、BMI等变量后发现,总胆固醇出现上升及HDL下降增加了颈动脉斑块风险。

同时,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斑块发生率最高的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颈动脉解剖特点及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关系,颈动脉分叉处的血流会产生高切应力,很容易引发机械损伤,从而使血管内膜损害加重,最终引起高密度乳糜微粒及脂蛋白沉积,并导致斑块形成[6]。由于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局部地区,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录的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试验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人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本次研究不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其因果关系的详细内容进行分析。而虽然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研究结果可以肯定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引起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视,尤其是对斑块性质不稳定的患者,要加强患者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应用他汀等药物进行干预。

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需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

[1]崔明姬,屈智慧,赵颖,等.慢性肾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1,9(14):1592-1594.

[2]吕英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235-236.

[3]姚月娴,杨月榕,王世红,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0):951-954.

[4]刘逾前,朱丹,吕淑萍,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12):1086-1089.

[5]王纯,梁雨露.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1):80-83.

[6]卢晓潇,赵景波,郑春梅,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4):72-73.

R544.1

B

1671-8194(2015)23-0117-02

猜你喜欢

颈动脉原发性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