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分析

2015-10-25吴泽奎曾辰华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室颤动作电位辽阳

吴泽奎 曾辰华 荣根满

(1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1;2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3 辽宁省辽阳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医务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分析

吴泽奎1曾辰华2荣根满3

(1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1;2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3 辽宁省辽阳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医务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研究分析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正常人Q-Tcd与急性心机梗死时Q-Tcd的比较(P<0.01),二者有极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室颤致猝死者Q-Tcd值最大,Q-Tcd增加与持续性室速的发生密切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ECG上最大Q-T间期(Q-Tmax)与最小Q-T间期(Q-Tmin)的差值,经心率核正得Q-Tcd(BaEett's公式,Q-Tcd=Q-Tdl 。本组主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即AMI)起病初期Q-Tcd的变化及Q-Tcd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关系。

表2 AMI时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否与Q-Tcd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入住院的资料较为完整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全部病历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1-2],除外先天病Q-T间延长,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干扰等影响,全部病例均为窦性心律,其中男54例,女22例,年龄(57±10.5)岁,有合并症者48例,无合并症者共28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三级以上)者22例,心功能不全者(Killip分级达2级以上)20例,死亡10例,并随机抽取健康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7.5)岁]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比,AMI组与健康的年龄、性别组成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测量入院3 h内Q-Td,由Q-Tcd=Q-Tmax-Q-Tmin/(Bazeett's)校正,Q-T间期终点判别依据如下:①T波与等电位线交点;②出现u波时,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③T波下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交点。连续3个心动周期Q-T间期及R-R间期,取平均值,通过体表ECG与心电监护仪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2 结 果

2.1Q-Tcd与心肌临床资料的关系:正常人Q-Tcd与急性心肌梗死时Q-Tcd的比较,见表1,P<0.01,二者有极显著差异,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时Q-Tcd发生显著变化,较正常人明显增大。

表1 AMI与正常人Q-Tcd的比较

2.2急性心肌梗死时无或合并Lown分级3级以下室性心律失常与合并Lown分级3级以上(包括3级)室性心律失常(好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Q-Tcd的比较,见表2。

AMI时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3级者与Lown分级<3级者Q-Tcd比较P<0.01,二者有极显著差异,即Lown分有≥3级组Q-Tcd明显高于Lown分级<3级组。

3 讨 论

3.1Q-T间期离散度是1985年由Campbell等提出,1990年由Day等首先证实,Q-Tcd有重要临床价值,以后许多研究证实Q-Tcd对AMI预后有预测价值,Q-T间期相当于动作电位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心电图各导联反映局部心肌的兴奋电位变化,则各导联之间Q-T间期差别,可反映复极的不一致性,故将其称之为Q-T间期离散度,通过单相动作电位技术,证实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离散度Q-Tcd可预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离散情况。

3.2本组结论可以看出,健康人Q-Tcd是(28.09±8.85)ms,同龙小满[3-4]报道的结果相似,急性心肌梗死时Q-Tcd为(52.67±28.37)ms,同王成义等[5-6]报道结果相似,急性心肌梗死时Q-Tcd发生了显著变化,较正数显著增高,其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梗死部位低温,跨膜动作电位时限延长及局限性传导延迟和局部经胞外低Ca2+,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初起与结束均延迟,复极化过程延缓,加之AMI时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传导障碍,复极延迟,使心肌组织间复极不一致,使心室不应期离散度增加。

3.3本组资料表明,AMI时合并Lown分级≥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者Q-Tcd比Lown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增高,彭永文等[7-8]报道AMI时发生室颤致猝死者Q-Tcd值最大,Q-Tcd增加与持续性室速的发生密切相关。张志强等[9-10]报道,Q-T间期离散度的增加与室颤呈正相关,从而证实Q-T间期离散度显著增大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也表明Q-T间期离散度是一种比较好的无创的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度的方法。

AMI患者近期病死率在15%左右,严重心律失常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AMI后1~2周内,尤其是24 h内,有75%~95%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尤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11],AMI时Q-Tcd发生显著性变化,并从而相应增加了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Q-Tcd是一种无创性测量方法,观察AMI时Q-Tcd的变化,可以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可预测某些治疗药物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观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因此,对预测AMI的预后及治疗疗效Q-Tcd的测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2-15]。

[1]慕容洋洋,江山,龙十龙.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4,43(1):66-68.

[2]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S].1979.

[3]龙小满,戴丽娜,马媛.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4,43(12):866-868.

[4]陈礼平,吴仙芝,叶海琴.健康成年人Q-T及Q-T离散度测定的正常值[J].心电学杂志,2013,32(2):92-93

[5]王成义,荣阳,荣根满,等.高血压QT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4):39-40.

[6]李为民,富路,黄永麟.急性心梗病人Q-T离散度与室颤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84-85.

[7]彭永文,齐同先,曾定尹.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Q-Td与Q-Tcd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5):312-313.

[8]徐颖,荣根满.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0,36(1):60-61.

[9]张志强,亓道顺,李鹿.Q-T间期离散度的增加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原发性室颤的价值[J].临床荟萃,2013,28(8):533-535.

[10]陈国伟.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3-100.

[1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7-1119.

[12]Schwartz PJ,Wolf S.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as predictor of sudden death in partents with my ocandial infarction[J].Circulat ion,2013,64(6):1074-1077.

[13]Franz MR,Bargheer K.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mapping in human subjects with normal electro cardiograms: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genesis of the T wave[J].Circulation,2013,83(3):379-386.

[14]Day CP,MeComb JM,Campbell RW.QT dispersion in sinus beats and ventricular extrasystoles in normal heart[J]. Br Hesrt J,2013,75(1):39-41.

[15]Day CP,MeComb JM,Campbell RW.QT dispersion: an indication of arrhythmia risk in patients with long QT intervals[J].Br Heart J,2013,70(3):342-344.

R541.7

B

1671-8194(2015)23-0099-02

猜你喜欢

室颤动作电位辽阳
双相电位不对称性原因探析
——从一道浙江选考生物学试题谈起
辽阳博物馆藏清王国卿卖地契约简析
辽阳雷锋纪念馆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局部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龙血素B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兴奋传导的影响
Hg2+、Pb2+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阈值及传导速度的影响
辽阳有个西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