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5-10-25吴海鹏潘国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粪肠万古霉素球菌

吴海鹏 潘国宏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宜兴 214221)

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吴海鹏潘国宏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宜兴 214221)

目的 了解肠球菌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相关资料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检出168株肠球菌,其中屎肠球菌82株,粪肠球菌79株。主要标本来源尿液、血液和痰液。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四环素敏感性较好;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较敏感。结论 肠球菌感染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可引起泌尿系统、下呼吸道感染。不同种类肠球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肠球菌;临床分布;耐药性

肠球菌是圆形或椭圆型呈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泌尿道、生殖道、腹腔手术后感染[1]。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侵入性治疗机会增加,肠球菌的临床感染率逐年增高。肠球菌具有天然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特征,使临床治疗选用抗菌药物颇为棘手。为了解临床感染的肠球菌分布特征及耐药特点,我们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分离的168株肠球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报道如下。

表2 肠球菌临床标本分布状况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168株肠球菌是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就诊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胆汁、伤口分泌物、胸腹腔积液、引流液等标本中分离取得。

1.2方法

1.2.1菌株鉴定:标本采集、分离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2]。

1.2.2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M-H培养基、药敏纸片均由温州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万古霉素、高浓度链霉素、高浓度庆大霉素经35 ℃孵育24 h,其余药敏纸片均为35 ℃16~18 h观察结果。结果判断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0版标准[3]。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粪肠球菌ATCC29212(购自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

2 结 果

2.1肠球菌的菌种及标本分布:临床共分离到肠球菌168株,其中屎肠球菌82株(占48.8%),粪肠球菌79株(占47.0%),所占比例相当,与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对肠球菌属细菌监测数据基本一致[4]。标本来源前三位分别为尿液88株(占52.9%)、血液38株(占22.6%)、痰液26株(占15.5%)。结果见表1、2。

表1 168株肠球菌分离株构成比

2.2常见肠球菌的耐药性检测:由于鹑鸡肠球菌、铅黄肠球菌、鸟肠球菌、耐久肠球菌菌株数偏少,因此仅列出常见肠球菌的耐药状况并对耐药率进行分析。见表3。

表3 主要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

3 讨 论

临床标本中分离最常见是粪肠球菌约占80%~90%,屎肠球菌占5%~10%,其他菌种很少分离到[5]。但本组结果显示,屎肠球菌占48.8%,粪肠球菌占47.0%,与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可能与地域因素或抗菌药物使用习惯有关,从而造成菌种分布的改变,耐药特征也有所变化,应引起临床重视。我们也分离到极少量非常见肠球菌且其耐药状况更为严重,临床因对其给予足够关注。

本组分离的肠球菌临床标本以尿液、血液、痰液为最多,主要引起泌尿系感染。自然界中肠球菌主要栖居在人、动物的肠道及生殖道,呼吸道感染应属偶见,但由于肠球菌附着力强,传播广泛,它既可通过自身肠道菌群引起内源性感染,又可通过医疗环境、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手引起外源性感染,尤其基础疾病严重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易感染,另外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致使菌群失调,导致机会感染的增多,以致呼吸道感染比率明显增加,因此应加强下呼吸道感染肠球菌的监测力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减少呼吸道感染肠球菌的机会[6]。

文献[2]指出,所有肠球菌属菌种,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除高水平筛选耐药外)、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天然耐药,即使体外药敏试验可出现活性,但临床治疗无效。肠球菌对耐药性具有易获得、易传递的特征,刘贵建等研究显示,肠球菌可在长期低剂量接触抗菌药物后产生耐药性变异,形成耐药菌株,因此临床治疗中应避免预防性用药,掌握恰当的剂量、疗程,从而避免低剂量的刺激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本组分离的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具有高度的耐药性,应避免使用,四环素可作首选考虑。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仍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

本组资料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但国内外文献报道逐年增多,可能是临床广泛应用万古霉素而至耐药菌株的出现,而如今尚无满意可靠的治疗方法,国内学者提出治疗VRE可选择四环素、氯霉素等,同时应根据流行病学和耐药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本院近年来未发现VRE,可能与万古霉素在本院临床应用较少有关,但仍然需要临床和微生物实验室加以高度重视,切实预防和控制VRE的产生和流行。

[1]周庭银.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M].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100-102.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70-774.

[3]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Fif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2010:M100-S20.

[4]杨青,俞云松,倪语星,等.2010年中国CHINET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2):92-97.

[5]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0.

[6]王铭超,张会敏.医院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河北医药,2008,30(7):1028-1029.

R446.5

B

1671-8194(2015)23-0077-02

猜你喜欢

粪肠万古霉素球菌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神经外科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
微酸性电解水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粪肠球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局部应用硫酸钙+万古霉素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观察
北京地区腹泻犬、健康犬粪便粪肠球菌耐药性、毒力基因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粪肠球菌临床株对泰利唑胺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331株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