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5-10-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0期
关键词:节律入院住院

丁 云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内科二病区,安徽 合肥 230000)

时间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丁 云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内科二病区,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 探讨分析时间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时间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和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14.2±2.4)d,显著优于对照组(22.8±8.7)d;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6.05%,显著优于对照组72.93%;患者出院后随访(8.7±2.6)个月,观察组再入院率和两次以上入院率分别为13.95%和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和23.2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

时间护理;常规护理;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

脑卒中多发于老年患者,致死率及致残率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时间护理即择时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将时间护理理论与患者生物周期、疾病变化的时间节律相结合进行的护理[1]。人体具有生物节律,脑卒中病情的发生发展也有时间节律性,笔者通过对该院收治的43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MRI或CT确诊,同时排除智力低下、精神障碍、严重语言障碍及认知障碍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3.2±7.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用药、心理、功能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时间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精神活跃期为每天9~11点及16~21点,此时段内患者精神饱满,易接受劝导,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语言交流,告知其病情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疑惑和消极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在今后的治疗中积极配合,努力改善预后[3]。

用药护理:正常人体动脉血压昼夜变化节律是:2~3点血压最低,6~8点急剧上升,白天较高且平坦,18点则开始降低。同时,血压变化节律性与体内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受人体生物钟影响。但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脑卒中患者中,凌晨阶段是血压高峰期,因此,护理人员应6~8点让患者服用降压药,让患者的血液重合血药浓度峰值及血压峰值得到效控制。病情护理:脑出血概率最高的时段为0~12点,脑血栓多发于0~6点,神经系统症状顶峰为发病后10 h或1~2 d,因此,在此时段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及血糖情况。

肢体功能锻炼:脑卒中患者起病6个月内,尤其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窗口期。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肢体主、被动运动,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等。应在昼夜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避开血压高峰,选择6~7点、14~16点、19~21点进行。除去这3个时间段之外,要适当休息,避免因过度活动、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复发脑卒中。

饮食指导:脑卒中患者血压高,血压的低谷期在夜间,晚餐过晚或过饱会增加胃肠功能及耗氧量,加重心肺负担,甚至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因此,应安排患者17点30左右进食平日食量70%~80%,热量、脂肪、胆固醇、钠含量低的饮食,同时嘱患者夜间临睡前或晨起时饮用白开水1杯,稀释并降低血液黏滞度。

睡眠护理:祖国医学提倡21~5点睡子午觉,因此,该时段内护理人员应为营造利于睡眠的环境,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同时,由于夜间血压波动处于低谷,为了避免血压骤升,紧张对患者突然叫醒;为了避免血压的骤然变化诱发卒中,指导患者夜间起床做到3个半分钟:醒了躺半分钟、坐床半分钟,床沿坐半分钟后方可立起。

出院后随访: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每月1次,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督促患者符合时间节律的进行服药、睡眠、饮食及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防止复发脑卒中及其他心脑血管事件。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再入院率。

1.4评价标准。治疗效果评价[4]:①患者病残0级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0%以上为基本治愈;②患者病残1~3级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6%~90%为有效;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45%为进步;④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7%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观察组住院时间(14.2±2.4)d,显著优于对照组(22.8±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6.05%,显著优于对照组7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再入院率比较: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7±2.6)个月,观察组再入院率和两次以上入院率分别为13.95%和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和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n(%)]

3 结 论

影响脑卒中患者病情的主要因素是血压、药物、饮食等,运用生物学时间节律性对患者进行以上方面的护理,可以将病情的发展规律及患者的生物周期有机结合,恢复并维持其正常节律,让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合理治疗,达到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高淑瑞[4]通过对6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时间护理和常规护理,发现时间护理组在住院天数及再入院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本研究也证实:观察组住院时间(14.2±2.4)d,显著优于对照组(22.8±8.7)d;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6.05%,显著优于对照组72.93%;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7±2.6)个月,观察组再入院率和两次以上入院率分别为13.95%和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和23.2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

[1]张新英.脑卒中患者的时间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42-143.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牛秀茹,王子臣,杜俊玲,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9,31(6):701-702.

[4]高淑瑞.时间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0):42-43.

R473.74

B

1671-8194(2015)20-0250-02

猜你喜欢

节律入院住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
算算你俩的高潮重合日
从新视角窥探历史的节律——评《开国皇帝武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