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干预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

2015-10-25尹建立高英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0期
关键词:耳穴表皮生长因子

尹建立 高英霞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人民医院皮肤科,山东 阳信 251800)

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干预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

尹建立高英霞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人民医院皮肤科,山东 阳信 251800)

目的 探讨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方法干预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EGFRIs)相关皮肤毒性的疗效。方法 选择应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采取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EGFRIs所致皮肤毒性,对照组40例,不给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皮肤毒性分级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毒性分级变化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毒性分级变化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37.5%,治疗组8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贴压疗法干预EGFRIs相关皮肤毒性,可有效的降低皮肤毒性,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荆防败毒散;耳穴;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皮肤毒性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已证实EGFR所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在体内,由于EGFR的分布特点,使期对表皮组织及其附属物具有特殊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2]。因此,我们应关注EGFRIs带来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此类不良反应。现对收治的80例患者采取讨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疗法,40例不给予药物治疗,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疗法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应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16~70岁,应用EGRIs药物>2周,且出现皮肤毒性反应,但无严重感染、生命危险者;②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③预计生存期可>3个月,预计继续用药>1个月;④愿意接受本方案治疗、依从性好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类型、皮肤毒性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不用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贴压疗法,7 d为1个疗程,共4疗程。荆防败毒散主要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茯苓、桔梗、枳壳、甘草组成。耳穴贴压主穴法:肺、肾上腺、内分泌、神门、交感、肿瘤区。操作方法:用75%酒精棉球擦洗耳廓皮肤,将粘有王不留行珠的小胶布(0.6 cm×0.6 cm)对准相应的穴位贴紧,以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相对按压,两耳交替。嘱患者按压4~6次/天,3~5分/次。隔日按压。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皮肤毒性分级变化:治疗组前后皮肤毒性分级变化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毒性分级变化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皮肤毒性分级变化比较(例)

2.2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中医学特点是辨证论治,中心是证。在临床上,无论什么疾病,只要认为是同一证,就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即“异病同治”。在临床实践中,皮肤病和感冒虽属不同疾病,但依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均属风邪侵袭所致的表证。荆防败毒散是《摄生众妙方》中的著名方剂,是治疗某些皮肤病的不错选择。

国际上采用NCI等最新修改颁布的CTCAE3.0[3]标准对抗肿瘤药物皮肤毒性进行评定,将其分为五级。此种分级标准并不适合分子靶向药物的评定。因此,2006年美国的一些肿瘤、药学、皮肤病学及护理专家举行会议,制定了针对分子靶向药物皮肤毒性分级的标准[4]:①重度毒性:严重症状,广泛,潜在局部感染,对日常活动有明显影响。②中度毒性:稍重症状(如搔痒、触痛),广泛,无局部感染症状,对日常活动有轻微影响;③轻度毒性:轻微症状,局部,无局部感染症状,对日常活动无影响。同时还制定了疗效评价标准:①无效:皮肤毒性分级上升一级及以上、出现主观症状或加重、皮疹无变化、皮疹由局部变为全身广泛分布或明显增多、生活质量明显恶化;②好转:皮肤毒性分级下降一级及以上、主观症状减轻或消失、皮疹由广泛变为局部分布或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③痊愈:无感染征象、无主观症状、皮疹消失、可正常生活、工作。

本研究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贴压疗法干预EGFRIs相关皮肤毒性,研究发现皮肤毒性得到有效的降低,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钱军,秦叔逵.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 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3):285-288.

[2]Fox LP.Nail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therapy[J].J Am Acad Dermatol,2007,56(3): 460-465.

[3]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Common Terminology Critefia for Adverse Events v3.0 (CTCAE)[EB/OL].2007.Available at http://ctep.cancer.gov/forms/CTCAEv3.pdf.

[4]Lynch TJ Jr,Kim ES,Eaby B,et a1.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associated cutaneous toxicities:An evolving paradigm in clinical management[J].Oncologist,2007,12(5):610.

R28

B

1671-8194(2015)20-0214-01

猜你喜欢

耳穴表皮生长因子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水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